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其它相關,
內容簡介
貞觀六年,吏部尚書長孫無忌曾在受召見時佩刀入宮,直到長孫無忌出宮時,監門校尉才發現此事。尚書右僕射封德彝認為監門校尉沒能發現長孫無忌佩刀入宮,罪該處死,長孫無忌誤帶刀入閣,判處徒刑二年,罰銅二十斤。太宗同意這個意見。但大理寺少聊戴胄卻反對,他說:校尉沒發覺和長孫無忌帶刀入宮,同樣是過失,臣子對於皇上,不能稱過失,按照刑律“供奉御用的湯藥、飲食、舟船,發生差錯不合乎制度的都處死。如果依據法律,對長孫無忌佩刀入宮也是死罪。當然,如果陛下考慮到他的功勞和您的親戚關係,那就不是我們司法機關所能設定的,畢竟最高法院院長也是你陛下選用的,這點兒政治我還是懂得。太宗說,法律不是我一個人的法律,是國家的法律,怎么能因為長孫無忌是皇帝國戚(李世民的小舅子)就曲解法律呢?於是就要求複議。但封德彝仍堅持原來的意見,太宗同意。戴胄又上奏反駁說:校尉是由於長孫無忌的行為造成的犯罪,按照法律比長孫無忌的罪要輕一些才對,如果論他的過失,那么犯罪情節相同,但卻一生一死,量刑差別太大,這有損於司法公正的形象,我希望皇上考慮我的意見。太宗終於免除了校尉的死刑。
當時,朝廷大力開展選拔推薦人才的活動,有不少人偽造履歷和文憑,太宗發現後,命令荒報的人自首,不自首的將處以死刑。不久,一個荒報學歷的人敗露,戴胄依據法律判處流刑,並將此案向太宗報告。太宗說:我當初下詔令,說不自首的處死,現在根據法律判決流刑,這是在向天下表示我言而無信了。戴胄說:陛下真的下令殺了他,那么臣下也管不了,但你既然將這個案件交給我法院(大理寺)審判,我們就得嚴格依法判決。太宗說:你是依法了,卻讓我失信了。戴胄說:法律是國家用來向天下公布的大信用的(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於天下),而你說出來的話,只是當時憑喜怒發出來的罷了。陛下一時發怒,想要殺掉他,現在已知道不能這樣,才不顧及自己的面子,交由審判機關依法處理。這正是忍耐小的忿怒而保持了大的信用(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我私下認為這正是陛下之美德。太宗說:謝謝你,有你這樣的法官,我對大唐王朝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貞觀二年,太宗對房玄齡等人說:諸葛亮做丞相時,很公平正直,他曾上奏請把廖立、李嚴削職為民到蜀地南方。後來廖立聽說諸葛亮死,竟哭著說,我們恐怕要亡國了。李嚴聽說諸葛亮死,哀傷得發病死去。所以陳壽稱讚他:諸葛亮執政,推誠相見,開誠布公,只要是竭盡忠心有益國家的人,即使是他的仇人,他也必定要獎賞,凡是違犯法令怠慢職守的,即使他的親戚也必定處罰,你們難道不羨慕企及他?房玄齡回答說:治理國家的關鍵就在於司法公正,為官正直,所以《尚書》說:“不營私結黨,正道浩蕩,不結黨營私,天道順當”。現在陛下所嚮往的就是建立一個一心為民、誠實信用的政府,讓大唐的子民享受司法的公平公正,讓老百姓有理有處講,冤有處申。太宗說:這正是我所想的,豈有隻說不做的道理。
其它相關
《楊貴妃秘史》經歷4個月的拍攝(8月6日開拍),從一開始大張旗鼓的選角,到12月6日高調殺青,該戲一直倍受媒體關注,意見自然褒貶不一。
有媒體提出質疑:“《楊貴妃秘史》有點不像古裝劇——‘台詞太幽默’、‘風味兒太江湖’。”導演尤小剛呵呵一笑:“這部戲裡的一個重要人物——楊貴妃的好友謝阿蠻,出身江湖,所以她必然帶著濃郁的江湖味道;而李白和唐明皇的對話調侃則很詼諧——所以說整部戲的格調很幽默、很‘江湖’,這也沒什麼錯嘛。”
《楊貴妃秘史》在尤小剛的計畫表中已存在了五年,劇本寫成已有三年。尤小剛認為,楊貴妃所處的唐朝,其社會的多元化和今天多有相似,選擇這樣一個階段拍攝這樣一位歷史人物,有獨特意義。“這部戲豐富在於,有很多文化藝術方面的故事——比如唐玄宗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家,再比如楊貴妃和第一舞娘謝阿蠻的舞蹈, 唐朝是舞蹈集大成的時代……唐朝文化極為璀璨。” 在這部戲中, 故事從楊貴妃的成長背景出發, 展現其從一個天真、純樸的女孩一步步走向貴妃之路的艱辛歷程,進而還原楊貴妃傳奇而又悲劇性的一生。尤小剛表示,《楊貴妃秘史》試圖通過唐代這樣一個大環境來審視一個女人的命運,“面對驚心動魄、你死我活的後宮爭鬥,一個女人沒有任何黨援,沒有使用任何陰謀詭計而成為後宮之主,在歷史上只有楊貴妃一人。”
部分評論認為這部戲中的李隆基過於搞笑,尤小剛表示:“我認為黃秋生(線上看影視作品)演得很不錯,他把李隆基這個人物演得有情有義,有張有弛,既有莊重的一面,又有詼諧的一面——他的戲不用我來評價,有400多部影片的經驗了,大家應該相信他。我們這個民族很歧視幽默,也很缺少幽默,為什麼宮廷里就不能幽默?拍‘楊貴妃’,也可以很幽默。”
從《孝莊秘史》(秘史系列第一部)到目前完成的《楊貴妃秘史》,尤小剛的“秘史系列”足足拍了6部,且未來還會繼續進行。因此有人說,尤小剛是個“秘史專業戶”。《孝莊秘史》源於一次偶然。台灣演員劉德凱在1997年就組織好了《孝莊秘史》的劇本。2000年,劉德凱出演尤小剛的《欲望》一劇。一次拍攝空檔,劉告訴尤小剛,他有一個關於清朝宮廷的劇本,一直沒拍成。尤小剛隨口說道:“沒關係,你拍吧,我的公司支持你。”當時的尤小剛只是想幫朋友的忙,並沒想真正插手拍攝,而且此後劉德凱沒再提起這檔子事,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直到2002年春節,劉德凱再一次與尤小剛合作,拍攝《欲望》續集。此時的劉德凱還未為他的“清宮劇本”找到“主兒”,但他還在堅持尋找著。尤小剛覺得劉德凱有點“太執著”,同時也好奇什麼劇本讓劉德凱這么堅持,於是就跟他說:“你把本子給我看看吧。我要是覺得行, 就出錢拍。” 看過劇本,尤小剛覺得故事還不錯,但立意和對白都太“瓊瑤”了,作者對劇本與歷史的連線處理,不夠謹慎也不真實。“我不喜歡原劇本的言情調調,拍起來沒意思。歷史劇,要體現出現代人的歷史精神,要把現代人對歷史的理解和認識滲透到劇中去。我們一起討論了很久,我告訴他,劇本需要改改。”
經過協商,原作者(楊海薇)同意對劇本改動。隨後,該劇獲得投資2000多萬元,由劉德凱與尤小剛共同執導,於2003年拍竣。
在《孝莊秘史》的拍攝過程中,尤小剛漸漸覺得可以拍一個前清的“秘史”系列。而後,尤小剛接連拍了三部“秘史”,即:《皇太子秘史》《太祖秘史》《康朝秘史》,並投入400多萬元拍攝了24集的《前清秘史》(戲劇情景再現的紀錄片),從而逐漸形成了尤小剛式的“秘史系列”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