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經歷,心愿和做法,香港之行,作品欣賞,雪災事跡,
經歷
1952年4月的一天,唐大柏收到了一本湖南青年報的通訊刊物,上面公布了第一批為數不多的特約記者名單,唐大柏的名字列入其中,唐大柏高興得跳了起來,沒過幾天,湖南青年報的特約記者證也寄來了,這訊息一下在全區乃至湘陰全縣傳開,從此大家真的將唐大柏當成記者了,一有甚么新鮮事,就寫信或打電話告訴唐大柏,要唐大柏寫稿登報。1953年湖南青年報在通訊刊物上刊出了以“唐大柏同志關心團報工作”為題第一次表揚了唐大柏。1955年4月30日,湖南青年報通訊刊物又刊出了“文化低,也可以寫出好稿子”,用較大編幅繼續表揚唐大柏熱心寫稿的事跡,並附上了唐大柏寫的體會文章,唐大柏在這篇文章中寫到:“文化低的人是可以寫稿子的。只要眼肯看事,耳肯聽事,腦肯想事,心肯記事,口肯問事,能時刻關心民眾的生產、生活,關心周圍的一切事情,並把聽到的那些有意義的事,真真實實地寫出來,就可以成為稿子,而且還可以寫成好稿子咧!譬如:去年(指1954年)10月間,唐大柏在湘陰大眾農業社工作,一天看到社員傅運生的門前有一大堆蕎麥,上面有好多雞鴨吃的吃,做的做窩,很多社員過身都不 理,後來團員傅穩根等三人看到了,就不約而同地搶著去蓋。唐大柏站在旁邊看到了這情景很受感動,唐大柏想這件事是一種愛社新品德的表現,寫成稿子發表,對其他青年一定很有幫助,唐大柏連晚飯也沒吃,及時寫好後寄給了報社。報社很快回了唐大柏一封信,說:“這個稿子寫得很好”,不久就在湖南青年報上發表了,很多讀者也反映說這篇稿子寫得好。這些都證明了寫稿不用顧慮文化低”。接著《建設報》、《湖南青年報》都在通訊刊物上評介了唐大柏寫的“友珍的婚事”、“雨夜護秧苗”、“三個團員蓋蕎麥”、“不占社裡半分便宜”等文章,其中“三個團員蓋蕎麥”還被《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七個媽媽奶小孩》一書選用。
“土記者”的名氣越來越大,1956年4月我被調到《湘陰報》當記者,這下真的園了唐大柏的“記者夢”。1960年8月,唐大柏又調到了《湖南日報》社當攝影記者,就這樣,一步一步地走進了記者隊伍行列。
心愿和做法
當上了縣報、省報記者,應該說“記者夢”已經園了吧!也該心滿意足了。可是當時唐大柏並不感到滿足,總覺得這個夢還沒有作完,因為唐大柏還有一個心愿,就是要將記者這門職業代代相傳,成為記者世家。1958年11月16日,當唐大柏的第一個兒子湘岳來到人世後,唐大柏就決心將他培養成記者。 當記者受人敬重。可唐大柏不是這樣想的,他說“當記者責任重大,常年在下面跑,顧不上家裡的事,也很苦,但苦中有樂,常是一人苦,換來萬家歡,我一直熱愛這個職業,我相信我妻子是能夠理解的”。
談到培養湘岳(唐大柏兒子)當記者是我的心愿,唐大柏也將想法告訴了妻子,她說這是孩子的事,看他爭不爭氣。唐大柏說,不是看孩子爭不爭氣,而是看我們做父母的有不有信心和決心來培養他。當湘岳快長到三歲的時候,唐大柏特意為
他拍了一張《小記者》的照片。《小記者》這幅照片是唐大柏的得意之作,也是再園唐家第二代記者夢的起點,就按“小記者”的要求來培養他。一有空閒就向他講述自己採訪的故事,介紹模範人物的事跡,有時還將他帶進新聞採訪現場,讓他作點記錄,或請模範人物到家做客,讓他拍點照片,使他有機會見世面,接觸模範人物,從小感受當記者的滋味。當湘岳讀到國小三年級時,唐大柏便在他的課程里加上了一門“小記者”課,告訴他寫作。開始是學習寫記事性日記,一天一篇,象流水帳。後來就配上了標題,成為一篇篇短文章。當他寫到100篇的時候,就幫他在日記本的頁面上劃版、編輯、配花邊、插圖,成為“日記報”,一直堅持到上大學,一共寫了3000多篇,有的日記還登上了報紙雜誌,如《韶山高》、《紅星照我去戰鬥》等。 唐大柏多次到南嶽,知道冰凍後上山很艱苦。之所以選擇大家都在家過春節,沒有人上山參觀的時侯上山,選擇惡劣天氣上山,當然是有目的的。這就是考驗一下湘岳,使他懂得:當記
者也要能吃苦,無限風光在險峰。幾天來,他腳跌傷了,手凍壞了,但他沒有叫過一聲苦,白天拍照片,晚上寫文章,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春節。不久,父子合作的一組《南嶽冰花》照片,在《湖南日報》上發表,並被評為年度好新聞照片。
香港之行
1992年唐大柏在擔任湖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期間,邀請了香港、深圳的攝影家們來湖南張家界、桃花源等地對等創作,而後分別在香港、深圳、湖南搞一個攝影交流展。那年的12月首展按時在香港展出,由於出境手續沒有趕上,唐大柏直到第二年4月才組團去香港。唐大柏一行4人,他任團長、李永安任秘書長,還有在《武陵源攝影展覽》中獲得金、銀牌的胡勇明、龍福雲等。 出發那天,唐大柏在深圳車站上車後,正考慮如何讓他們在人多的車站門口發現我們時,沒想到香港攝影界派出的資深攝影家黃炳榮老先生就出現在我們眼前,他說:“你們沒有來過香港,大家考慮還是在車上迎接。”黃先生的這句話也的確使唐大柏踏實了很多。
唐大柏一下車,在車站迎接的是香港創藝攝影學會會長霍定洪、香港新影藝術學院院長姚彼德等十餘人領著唐大柏他們參加了一個特殊的歡迎會,一進門唐大柏就看到一個《武陵源攝影藝術展覽》開幕式簽到處,再抬頭一看,那裡的大會布置完全是接照1992年12月開幕時一樣的場景和規格,等於是1992年的開幕式重演了一遍,這是誰也沒有想到的,它給唐大柏的第一印象是:香港人真的熱情!
在以後的一周攝影創作中,他們的友誼得到進一步加深,有一天,唐大柏發現陪同他們一道創作的人,隨身帶著的大包東西都是飲料、食品和三角架,唐大柏問身邊一位陪同:“你們陪我們創作為什麼只帶三角架,不帶照相機呢?”陪同笑著說:“這是我們商量好了的,帶三角架是發現您來時沒有帶三角架,專為您準備的,不帶相機是為了全心全意陪同好,要是帶了相機,我們地方熟悉,不會和你搶鏡頭嗎!”這話說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但笑過之後又有幾分慚愧,因為唐大柏當年陪同他們時,都是全副武裝!
轉眼之間,唐大柏的七日行程又快結束了,會長霍定洪先生悄悄地對唐大柏說:“這幾天你們看的都是好地方,但在香港也還有不文明的角落,有以街為市十分擁擠的小街小巷,在一些地方還有不少矮小破爛的住房,明天我要親自開車帶你們看看這些地方,讓你們對香港有個全面的了解。”他在陪同唐大柏到新界參觀途中,在汽車裡不斷播放《東方紅》唱片給唐大柏他們聽,霍定洪先生說:我們香港人時刻想念祖國,希望早日回到母親的杯抱,……。
作品欣賞
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中秋剛過,盛大的國慶節又要來臨,神舟七號載人飛船上天,更是全國人民的大喜事,它為節日增加了喜慶,為大地送來了歡樂,連“七仙女”也下凡迎接了。興奮中的唐大柏,特別製作了一幅 “天仙迎神七”的喜慶圖,以示心意,祝神七上天成功!《大地的圖案》,不僅僅是反映了基地造林,更重要的紀錄了一個年代翻天覆地的變化。唐大柏曾經在飛機上拍過很多人工造林基地,雖然都能看出造林規模,但既具有規模又富於美感的要算《大地的圖案》這幅了。這副照片是1973年乘飛機在桃源縣九龍山林場上空拍到的,由於林場將所有山頭、溝彎、道路、水渠、村落等等都作了統一規劃和精心設計,再用高標準的梯地營造模式,栽上一色的杉苗,基地本身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 拍攝那天上午,天下著小雪,到了中午雪停轉晴朗,唐大柏決定下午試拍,當時同行們和飛行員都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待天氣晴好積雪溶化後再拍為好。通過唐大柏的再三說服,飛行員勉強同意起飛,但不少同行沒有登機。當飛機飛到九龍林場上空一看,唐大柏驚喜萬分,山裡的雪還沒有全溶化,對比度非常強烈,線條也格外分明,這是任何晴天都無法達到的效果。當時唐大柏採用低飛拍攝,以近帶遠,畫面上既能看到近處的清晰圖景,又能顯現遠處的宏偉規模,真是盡善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