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著作選》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作者是唐君毅。
基本介紹
- 書名:唐君毅著作選
- 作者:唐君毅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共十八章,解說整箇中國哲學體系及其基本原理。作者將中國哲學分為“原理”及“原心”二者。認為整箇中國哲學思想的發展即是理之一體的展開。中國哲學所的義理,歷史地分為六者——即先秦之名理或魏晉之玄理、隋唐之空理、宋明之性理、清學之文理與事理,以及近代社會之“物理”。而從心體出發,中國哲學發展史上可以展開為四種理性形態:知類知故的知識心、虛靈明覺心、德性心、知歷史文化之統類之心。本書由此引出中國佛教之本體及程朱陸王太極理氣之異同。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是作者繼對中西文化問題深入反省之後,對中國古典哲學的心性理論研究的成果。此書被看作中國哲學人性理論的發展史。其與徐復觀的《中國人性論史》堪稱當代學術之雙璧。全書以縱貫的方式,由性之原義和性論之起源一直敘述到清代儒學的心性論。在本書中唐先生以“性”之從心、從生,引出人性的自然生命以及虛明能動二重性。再引出中國人性的消長與互動,顯現其非常機智與深刻的哲學眼光。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的副標題為:中國哲學中之“道”之建立及其發展。全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專論先秦哲學中之“道”。在對道之名義加以比較研究而取儒家為中國人文之道的勝義。第二部分專論秦漢魏晉哲學中之“道”。自陰陽家之觀念起而闡釋了秦漢時的天道觀與歷史觀,論及司馬談、班固、楊雄、王充、董仲舒等。第三部分為處理隋唐佛學中的形而上之問題的專著,也是唐君毅研究佛學的最為重要的一本著作。本書作者見解卓然獨立,同以往流行之中國哲學著作迥然而異之處甚多,為治中西哲學者必讀之經典名著。
《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是繼中國哲學導論篇、原性篇和原道篇之後的續作,論述儒學在宋明時期的發展;全書涉及宋明理學的中間人物,如宋初的三先生(胡安定、孫明復、石介),劭庸;中期的周濂溪、張橫渠;二程、朱熹、陸象山、王陽明自然是論述的重中之重;羅近溪、王船山對儒學的拓展構成了本書後半部分內容之主體。唐先生視野廣闊,涉及了宋明儒學代表人物的哲學、政治學說、方法論,與佛學和道學的糾葛,這些代表人物之間的思想進路和發展脈絡等。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是作者繼對中西文化問題深入反省之後,對中國古典哲學的心性理論研究的成果。此書被看作中國哲學人性理論的發展史。其與徐復觀的《中國人性論史》堪稱當代學術之雙璧。全書以縱貫的方式,由性之原義和性論之起源一直敘述到清代儒學的心性論。在本書中唐先生以“性”之從心、從生,引出人性的自然生命以及虛明能動二重性。再引出中國人性的消長與互動,顯現其非常機智與深刻的哲學眼光。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的副標題為:中國哲學中之“道”之建立及其發展。全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專論先秦哲學中之“道”。在對道之名義加以比較研究而取儒家為中國人文之道的勝義。第二部分專論秦漢魏晉哲學中之“道”。自陰陽家之觀念起而闡釋了秦漢時的天道觀與歷史觀,論及司馬談、班固、楊雄、王充、董仲舒等。第三部分為處理隋唐佛學中的形而上之問題的專著,也是唐君毅研究佛學的最為重要的一本著作。本書作者見解卓然獨立,同以往流行之中國哲學著作迥然而異之處甚多,為治中西哲學者必讀之經典名著。
《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是繼中國哲學導論篇、原性篇和原道篇之後的續作,論述儒學在宋明時期的發展;全書涉及宋明理學的中間人物,如宋初的三先生(胡安定、孫明復、石介),劭庸;中期的周濂溪、張橫渠;二程、朱熹、陸象山、王陽明自然是論述的重中之重;羅近溪、王船山對儒學的拓展構成了本書後半部分內容之主體。唐先生視野廣闊,涉及了宋明儒學代表人物的哲學、政治學說、方法論,與佛學和道學的糾葛,這些代表人物之間的思想進路和發展脈絡等。
《人生三書》是唐君毅先生的重要代表著作,反映其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充分顯示出唐先生對於真實人生中道德承當的高度關注。三書的宗旨均在肯定人生的向上性,其所不同者:首篇《人生之體驗》極富文學色彩,如作者自言,多為感興而發,如暮春感懷;而《道德自我之建立》重於較細密之思考,偏於理論敘述,關心的是討論生命存在的意義和自我道德建設的價值;第三篇《人生之體驗續篇》,雖然仍舊討論的是人生與道德,但在情調上則迂郁沉重,如歷深秋風雨,這是經歷人生憂患的緣故。
《哲學概論》堪稱一部貫通西方哲學、中國哲學與印度哲學三大體系的哲學巨著,其思想內容之廣泛,敘述方法之簡明,括概思想之準確在當代哲學著作中有很高地位。本書雖成書於上世紀中期,今天仍可以當之無愧地作為是最優秀的哲學作品之一。 全書不僅在形式上體現作者廣泛觀察思索已有的哲學思辯成果,而且在理論架構上都深刻體現出當代儒者的情懷和對現實人類社會的道德憂慮。從這個意義上看,本書也是一部求知與做人的指南。
《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為唐君毅晚年所著,是作者畢生學術的總結。原書於1977年出版。本書的綱目概言為“一心通三界九境”。一心指 “有生命能存在之心靈”;通者,感通,包括感覺認知直至生命體驗在內的內容;三界者,可通情意,可涉體用,亦可為心靈活動;九境,指三種觀法分別對待體用三者,三三得九,故有九種境界。全書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生體驗和道德反省,另一則是熔中西印三大思想系統於一爐,最終歸於心靈和生命的超越。從本書可以深刻了解這位思想深邃、情摯意篤的當代儒者。
《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完成於1958年。從1945年到1957年,作者用了十年的時間來思考和寫作本書。全書共十章:首章是導論性質,講文化活動的意義,文化活動的精神性特質;第二章敘述人類創造文化的自主獨立的精神性原理;第三章討論生產技術和社會經濟文化;第四章探討政治文化並涉及權力意志等;第五章談哲學之道德基礎;第六章講座文學、藝術的來源及文化價值;第七章論述宗教;第八章論道德;第九章討論體育、軍事、法律、教育這四種文化活動。本書的宗旨在於顯示:道德理性之普遍充滿於人文世界,人文精神的倫理性質則只有藉人之文化活動而顯示其超越性、主宰性、普遍性與必然性,以及人類精神本質上所有的生生不息的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