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城遺址

唐古城遺址

唐古城遺址(房山) 又稱東關上城。位於房山區張坊北15公里。創建於唐代。面向南,三面環山。原來的牆長200米左右,寬4.4米,高約6米。殘存牆體長65米,寬4.4米,高2米左右。這座城西不遠是西關上城(關口),而在它的東南面(現在的前石門村),又是一座城(關口)。三城呈"品"字形,各據山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房山
  • 外文名:房山
西關上城遺址,大峪溝摩崖造像,三合莊摩崖造像,靈鷲禪寺,呂祖廟,

西關上城遺址

六渡西關上村北,現在公路從城牆穿過,由於城牆所剩無幾,城三面環山,只南面用鵝卵石築牆,當時城牆約4米高。現存長度150米,寬3米,高2米。山頂上有一座塊石壘成的炮台,高7米,寬6米。

大峪溝摩崖造像

張坊鎮大峪溝村東北。在面朝南的青石斷面上,有造像兩龕。右側一龕高0.88米,寬0.98米。中為佛祖釋迦牟尼坐像,兩側各為其弟子或金剛力士,頂部為二飛天。共有造像9尊。龕的兩側有題記。左側一龕高1.7米,寬O.85米。有釋迦牟尼垂足端坐造像。右側一直為唐代;左側一龕較之前者稍晚。與雲居寺唐塔上人物浮雕同屬一種藝術風格。房山區文物保護單位。
唐古城遺址

三合莊摩崖造像

張坊鎮三合莊西北的深山中。建於明成化十五年(1479)。造像寬5米,高2.1米,造像群以三世佛為主體。造像下面是利用山石打制的供桌。房山區文物保護單位。

靈鷲禪寺

坨里鎮北車營村北。元代建。主要建築在中軸線上。有山門、二進殿宇和4塊石碑。山門與第一進殿之間,左邊有明正統五年(1440)四月八日碑記一塊,額篆書"敕賜靈鷲禪寺"。第二進殿是正殿,無梁建築。第二進殿後搪牆兩旁,立遼、元碑各一塊。遼碑為大康四年(1078)四月十五日立。元碑為"大元至正七年(1347)三月"立。寺東配殿南側有正統五年(1440)四月八日立"敕賜靈鷲禪寺興建記"碑一塊。旁有小石獅一尊。寺後台地上有圓通殿一座。在谷積山中,還有古塔三座。分別立在三座山上,鈴檔塔建於明代。鞭塔建於遼代,東塔也稱和尚塔。明成化十五年(1479)所建,山上還有張公、華公太監墓。

呂祖廟

坨里鎮大南山谷內。建於明代,清代時重修。廟坐西朝東,依山而建,總面積5萬平方米。廟前150米處是過街樓,為明代建築。街樓下面由紅砂石壘成方形台,中間是發券的行人穿堂路。台上面是3間殿堂。穿過街樓,前方約30米處是一座3孔石橋,橋長10米,寬5.6米。廟為四進殿堂:前殿面闊3間,進深2間。殿的兩側各建耳房2間。第二層殿有高大的月台,月台有13級台階。大殿面闊3間,進深2間。第三層殿的月台為9級台階。殿堂面闊5間,進深2間。第四層殿為兩層樓閣,上下各5間,地面輔方磚,樓梯用青磚砌成,殿前的月台有11級台階。在第四層殿的後面是一片開闊地,是清代奕繪貝勒的墓地,寶頂現已不存。呂祖廟為房山區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