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墩古城

唐朝墩古城

唐朝墩古城,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奇台縣城東北角,東臨水磨河,西、南緊連縣城居民區,北靠奇台縣菜園子村。

唐朝墩古城東西寬約341米,南北長約465米,基本上呈長方形,整體規模約為唐代一坊之大小。結合發掘所見的城內早期遺存,他們判斷城址始建年代應為唐代,基本認定為唐代庭州蒲類縣縣治所在。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文獻記載,考古發現,

歷史沿革

1944年日本飛機轟炸西安,揚言西進。當時的奇台縣政府以唐朝墩目標太大害怕日本飛機轟炸為由,組織人員強行挖降多米,將本來比較完整的城牆和土墩挖得殘缺不全。從此,唐朝墩便被徹底遺忘。
唐朝墩古城遺址平面示意圖唐朝墩古城遺址平面示意圖
1962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將唐朝墩古城列為新疆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3日,唐朝墩古城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8年,唐朝墩古城遺址考古發掘項目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國人民大學與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承擔,奇台縣文物局配合開展。主要任務是完成600平方米的考古發掘,並圍繞唐朝墩古城遺址開展相關考古調查。

地理位置

唐朝墩古城,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奇台縣城東北角,東臨水磨河,西、南緊連縣城居民區,北靠奇台縣菜園子村。

文獻記載

光緒三十四年編制的《奇台地方志》有一些片斷記載:“太宗貞觀十四年,侯君集討平南昌,於此置浦類縣,即今古城地。”又說古城北有一座廢城,相傳系唐朝所築。古城名即取其義。東、南兩方有門,北有土墩,高3丈許,甚堅固。光緒二十一年改建縣制,毀西南各其半。
《奇台縣鄉土志》記載,這個古城始建於唐朝貞觀十四年(640年),設縣於唐長安三年(702年)。所設的縣正是蒲類縣,而縣城就是唐朝墩。
《舊唐書·地理志》中列舉金滿、蒲類、輪台三縣為北庭都護府之領縣說:以上三縣貞觀十四年與庭州同置。

考古發現

2018年7月8日,考古發掘工作開始,至9月27日田野工作基本結束,共布探方24個,探溝2條,清理灰坑190餘個,房址5處、水井4口、墓葬2座,出土遺物種類豐富,包括陶器、銅器、鐵器、骨器、玉器等,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小件百餘件。特別是在早期灰坑出土了成串的開元通寶和大量較典型的陶器標本,為判斷城址的營建年代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