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地名含義,歷史沿革,人口、土地面積,村容村貌,域內設施,
地名含義
唐厝村以唐氏最早入住該村,故稱“唐厝”
歷史沿革
唐厝在明清是屬三十都,民國33年(1944)屬碧山鄉龍鳳保,建國後於1956年屬池店區池店鄉,1959年屬蘇厝公社。
人口、土地面積
全村耕地823畝,水田347畝。截止2008年,有431戶,1681人。由於缺乏水源,全村在貧困交加中掙扎生活。1964年110千瓦的石船電磁波的水從唐厝這片土地流過,初次告別了乾旱帶來的困擾,唐厝人第一次撿到了山上流水,撿到了希望。
村容村貌
1973年,水美水庫南渠水通過劈山造暗涵把水引向山前,流向晉江的好多鄉鎮,唐厝無償的動用了28750畝的土地,換來了幾十萬人受益,唐厝人的龍江精神,在當今的寸金寸土的年代,唐厝人做出了偉大的付出。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泉州清蒙開發區的開發建設,一南渠為界,渠西的297.47畝以每畝18500元被徵用了,池店鎮政府址徵用了37畝,國道324複線動用了92畝,被徵用了713.97畝,被徵用土地占86.8%。
域內設施
由於土地的大量徵用,唐厝村的地理位置起了很大變化,原來的下房、石船山的324複線沿線在唐厝轄區內建成了二十四家企業,其中規模依山的企業得意龍、華寶、新華寶、德鑫、國榕五家該村企業。外地入駐國盛、冠達星、省五建晉江分公司、伊望音、凱毅、鋒華、天王星、華福、陽光、錦浪、景輝,十一家規模以上,還有惠民華僑醫院、唐厝國小及唐厝幼稚園,自強幼稚園。給外來的民工提倡就學醫療的方便。
由於土地大量被徵用開發,原有以農為生的格局被打破,以前的養鴨群、養乳牛已悄然而去,名噪一時的唐厝水泥灌注_大大減少,有的業主吧機械轉包,依託抵禦優勢,已轉為廠房、店面、房屋租憑的行業。據普查顯_唐厝村境界主要道路累計達6公里多,沿路的店面有470多間,主要經營超市、便利店、餐飲業、服務業,為唐厝村的大小24家企業外來工及清蒙開發區入租駐職工提供服務。24家企業主要產業有:鞋業、化工、鞋材、建築材料、包裝、包裝用品、五金加工、布衣櫃、建築醫療等行業。
唐厝的重大變化,值得重筆一提的是旅菲華僑,唐文良先生、林玉燕女士熱心關心家鄉的公益事業建設,80年初首先投資在唐厝村的主要村道鋪設水泥路,為交通暢通的大環境打下了基礎。再者關心家鄉的文化、教育事業,修建村文化活動中心大禮堂,唐厝學園國小幼稚園,老人活動中心,並每年捐出二萬元獎教獎學,唐厝成立慈善援助站,又捐資10萬元為啟動基金,累計捐資千萬元,受到省政府樹碑表彰。
唐厝境內及清蒙開發區給唐厝帶來了繁榮,外來人口也給唐厝帶來了一些實際問題。村容、村貌,社會治安等問題,排在“兩委”議事日程的重要議題,對此村企聯合組成一支9人的治安聯防隊伍。負責村內及轄區企業的治安巡邏,對村廠區出現打架鬥毆,酗酒鬧事,勞資糾紛(及時調解、教育、有效制止了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故,維護、淨化社會治安環境,增進村支企業的聯繫,為保一方平安做出了重要貢獻。
村容村貌衛生環境問題是村里第一個嚴峻的問題,外來工,出租房,工廠的生活垃圾,鋪天蓋地到處都是,對此村組織一支6人的衛生清理隊伍,二部手扶拖拉,每天清掃衛生,還給村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
【歷史人文】
人人都獻出一份愛,唐厝愛心慈善援助站在旅菲華僑唐文良先生,林玉燕女士的關心支持,捐出愛心基金10萬元,唐厝企業家唐炎坤三兄弟捐出貳拾萬元,企業及村民自覺捐資共捐人民幣412萬元。並成立了的唐炎強為理事長的理事會,成立後定於每月十五日為慈善援助日,受助類型:低保戶、孤寡老人、孤兒、五保戶、殘疾人、優抗對象、五老人員、重病災戶、突發事件、特困戶、計生“三戶”中的特困戶,在校貧困師生,外來務工突發事件中急需提供的援助對象。至2008年12月底,累計援助對象95人資,總計人民幣5萬9千2百元,汶川地震捐出2萬元。晉江僑鄉頻道,晉江經濟報做了報導。
【知名人士】
唐雅傑 唐華景 唐春暖 唐志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