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O七年四至五月份,河北省定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為配合城市基建工程,對在該市一建設工地進行的文物考古勘探中發現的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其中首次發現七座唐代墓葬為史料記載的船型磚式墓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代墓葬船型磚式墓葬
- 發掘時間:二OO七年四至五月份
- 地址:河北省定州市
- 特點:兩側墓磚傾斜築成弧型封頂
二OO七年四至五月份,河北省定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為配合城市基建工程,對在該市一建設工地進行的文物考古勘探中發現的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其中首次發現七座唐代墓葬為史料記載的船型磚式墓葬。
二OO七年四至五月份,河北省定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為配合城市基建工程,對在該市一建設工地進行的文物考古勘探中發現的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其中首次發現七座唐代墓葬為史料記載的船型磚式墓葬。唐代墓葬過去多為零星發現,且數量較...
方形有蓋石墓誌在唐代使用得更為普遍。墓誌的大小﹐隨墓主人的身份而有等級之分。例如﹕三品官的墓誌多為約72厘米見方﹐一品官如楊思勗及章懷太子雍王李賢﹑成王李仁的墓誌皆為88厘米見方﹐永泰公主的墓誌最大﹐為114厘米見方。懿德太子如天子之制﹐不用墓誌而用玉冊。安史之亂以後﹐唐代墓葬制度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唐代關中墓葬的地面設施包括垣牆、闕樓、封土、墓碑、石刻、祭祀場所和墓樹。唐代墓葬的地下結構分為雙室磚墓、雙室土洞墓、單室磚墓、單室土洞墓四個大類。雙室磚墓和雙室土洞墓出現的時間大約在高宗執政以後,消失時間在惠陵下葬以前。單室磚墓是唐代延續時間最長的墓葬形制,其墓主身份基本固定在五品以上...
方形有蓋石墓誌在唐代更為普遍。安史之亂後,唐代墓葬制度發生顯著變化。墓的構造簡化,短而狹的豎井式墓道取代斜坡式長墓道,不見天井和壁龕。墓室的規模縮小,壁畫亦十分罕見。陶俑的數量減少,製作粗簡。天王俑和鎮墓獸越來越簡化,在有的墓里已不用,只十二時辰俑仍較流行。長江以南廣大地區的唐墓,有豎穴式...
據來自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訊息,考古人員在內蒙古和林格爾縣發現一處有明確紀年的仿木結構唐代磚室墓葬,墓主人下葬的年代記載為唐代鹹通九年(公元868年)。墓葬組成 內蒙古發現有明確紀年仿木結構唐代磚室墓葬 經過考古發掘清理,考古人員發現這處墓葬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組成,但墓門和甬道被破壞,墓...
2019年12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宣布在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底張街道岩村發掘了一座帶有四個天井和前後磚券墓室的大型唐代墓葬,出土的完整墓誌表明,該墓墓主是唐太平公主第一任駙馬薛紹,下葬於神龍二年(706年)正月。墓室構造 薛紹墓系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龕的雙室磚券墓,坐北朝南,南北水平全長34.68米,深11.11...
墓室東、西、北三壁設有挑出墓壁的半圓形磚台,這是目前山西公布唐墓資料中的孤例,對於研究當時喪葬習俗具有重要意義。另外,墓室東壁掏有耳室,其內磚砌,置單棺木及未成年女性骸骨,附帶耳室的建築形式,也是本地區唐代磚室墓的首次發現。隨葬器物以塔形罐和梟首壺為主,主要置於墓室西南角或西側。塔形罐由...
唐安公主墓,原址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後遷至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1982年3月,唐安公主墓被洋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1987年7月,唐安公主墓被發現,陝西省博物館對該墓進行了考古發掘。墓葬格局 唐安公主墓為單室磚墓,南北向,由墓道、壁龕、甬道、墓室組成。墓道為土洞式,拱形頂...
唐代墓葬、漢代墓葬主要集中於發掘區域的北部,西晉墓葬與元代、明代墓葬主要集中於發掘區的中部,清代墓葬主要集中在發掘區的南部。唐代墓葬 共發掘9 座。編號為M112、M114 ~M120、M126。墓葬皆為磚室墓,均遭到破壞,頂部已無,由墓道、墓室組成,少數有甬道。墓道均朝南,墓門遭到破壞。墓室平面可分為長方形、...
一號墓 肅州區果園鄉西溝村的幾座唐墓,讓世人驚異於它的富麗堂皇與精巧典雅。一號唐墓為青磚砌就,坐北朝南。墓室長為5.23米,深2.46米,是酒泉市較為典型,較有代表性的唐代墓葬。前後室的門洞周圍均砌一層券磚,上有平牙磚門楣,門邊兩側嵌有浮雕式的畫像磚、人物魁偉健壯,形若金剛力士。墓壁墓門都...
淘金花園王復元墓,位於廣州市淘金坑東側太和崗,廣九鐵路南側,東南與黃花崗公園相鄰。1998年在這裡清理唐代磚室墓4座,出土隨葬器物36件(套)。一號墓長3.15米、寬1.65米、殘高0.30米,用青灰磚單隅砌築,有小壁龕。墓底無鋪磚,後部有磚砌棺床,長2.84米、寬1.10米、高0.1米。出土隨葬品10件,有...
運用線條表現騎射、立射、飛天、樂伎、舞伎等不同姿態。出土遺物以黃褐色或灰褐色半釉瓷器為主,器類有盤口壺、瓶、盂、罐等,此外還有銅杯、殘銅缽和開元通寶。此墓建築規模為福建省已發現唐墓最大的一座。墓磚人物紋樣,生動有趣,為唐代壁畫常見題材。從出土瓷器的形式特徵,此墓年代相當於唐代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