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國家土地政策變遷與土地制度演進

唐代國家土地政策變遷與土地制度演進

《唐代國家土地政策變遷與土地制度演進》是於乾千創作的經濟史著作,首次出版於2007年8月。

該書從唐代的國家土地政策的研究入手,從新的視角詮釋唐宋之際土地問題研究的成果,對唐代國家土地政策的變遷與土地制度的演進展開分析討論,試圖對唐宋時期社會變遷作出“知微見著”的分析概括。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唐代國家土地政策變遷與土地制度演進
  • 作者:於乾千
  • 首版時間:2007年8月
  • 字數:20萬字
  • 類別:經濟史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討論唐代國家土地政策的類型及實施效應,通過唐代前後期國家土地政策體系變遷的對比分析,就其政策目標、政策環境與政策措施之間的邏輯關係展開研究,揭示了唐代國家土地政策變遷的內涵與實質,並展示了唐代土地制度由“抑制兼併”到“不抑兼併”演化的內在機制。

作品目錄

第1章 導論
第2章 唐前期國家土地政策的變遷:618~755年
第3章 唐後期國家土地政策的變遷:756~907年
1.1 研究背景
1.2 選題的意義
1.3 唐代土地政策與土地制度研究綜述
1.4 土地政策與土地制度研究的理論基礎
1.5 研究思路、分析方法及理論模型
1.6 本書的基本框架
1.7 本書可能的創新與需深入研究的問題
2.1 唐前期國家土地分配政策
2.2 唐前期土地買賣政策
2.3 唐前期土地賦稅政策
3.1 唐後期國家土地分配政策的變遷
3.2 唐後期土地買賣政策的變遷
3.3 唐後期土地賦稅政策的變遷
第4章 唐代國家土地政策變遷的經濟學分析
第5章 唐代國家土地政策與土地制度的演進
4.1 土地政策變遷的經濟學基礎
4.2 唐前期國家土地政策形成機制分析:618~755年
4.3 唐後期國家土地政策變遷的經濟學分析:756~907年
5.1 概述
5.2 唐前期土地制度演進的經濟博弈分析
5.3 基於博弈論的“不抑兼併”土地制度分析——以唐宋土地制度的演進為視角

創作背景

對於中國的“三農問題”,土地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制定出適合中國經濟發展的、有效的土地政策也並非易事,需要從歷史淵源中弄清包括內涵和誘因在內的土地政策變遷的一般規律,而處於中國古代重要社會轉型期——唐宋變革期的國家土地政策變遷是具有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的典型範例。基於此,《唐代國家土地政策變遷與土地制度演進》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鑑賞

第一,該書在研究方法上,將歷史學與經濟學有機結合起來,提升了研究的理論深度。例如,該書以“農戶稀缺性假設”為前提,運用制度經濟學和博弈論為基礎,揭示了唐代土地政策變遷的內涵、動力和實質,解析了唐代土地制度由“抑制兼併”到“不抑兼併”演化的內在機制。又如,該書運用“均衡分析理論”,探討了唐後期國家土地政策結構性失衡的原因和政府對策。通觀全書,該書始終將政策與制度分析的方法、理論模型貫穿於全書的分析和論證之中,將歷史學與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結合起來,較好地實現了理論邏輯與歷史邏輯的一致。
第二,該書史料徵引豐富、爬梳縝密,系統分析了唐代土地政策的三大政策體系,即土地分配政策、土地買賣政策、土地賦稅政策在唐前期與後期變遷的特點、政策效應以及政策結構之間的邏輯關係。作者研究視野開闊,論述頗多創新之處。例如,該書認為中國傳統社會農地產權制度演進的第一誘因是國家、地主和農戶經濟利益中的博弈,其結果表現為中唐以后土地私有產權的完整性得以確立,之後在其農地產權制度下才誘使耕作技術進行了全面的、深層次的發展。農地產權制度的變遷和技術創新促發了人口的穩定遞增,這時人口與土地資源之間的緊張關係才凸現出來成為農地產權制度演進中的第二誘因。再如,該書認為唐代土地制度的演進,實乃國家、地主、農戶之間博弈的結果,這一博弈結果使國家、地主、農戶之間的契約呈現出一種有效率的狀態,“不抑兼併”成為一種有效的制度安排。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唐代國家土地政策變遷與土地制度演進》
2007年8月
經濟科學出版社
978-7-5058-6541-9

作者簡介

於乾千,男,1970年生於雲南省昆明市。1988年進入雲南師範大學學習,2001年獲雲南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2007年獲雲南大學專門史(經濟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唐宋經濟史、服務經濟與服務管理。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