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詩意圖(清代石濤創作紙本水墨淡設色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唐人詩意圖》是清代石濤創作紙本水墨淡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人詩意圖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石濤
  • 幅式:立軸
  • 材質:紙本
  • 畫作類型:水墨、淺設色畫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1985年由黃君碧捐贈給台北故宮博物院。展開畫軸,遠處危崖層疊。其中有兩座山峰幾乎並列聳入雲霄,更遠處一山峰,隱約可見。兩遠山之間,幾乎掩沒於雲霧之中,迷霧茫茫,山峰左側山坳處座落著幾間屋宇房舍,周圍樹木成蔭,房舍掩映在山石和叢樹蔭下,畫面的下面為山岡峭壁,山岡上長滿小花草木,還有一株垂柳和雜樹,山岡下為寬闊湖面,湖面水流湍急,波紋起伏,湖塘處蘆葦叢生,山岡兩岸處高架著一座木橋,由三組橋腳支撐。

藝術鑑賞

這幅畫中樹木品種較多,姿態不一,有的枯木無葉,有的碩果纍纍,有的枝葉稀疏低垂,有的繁茂蔥鬱,還有的枝幹虬然。總觀全畫,意境清幽、淡雅,技法求其神而不刻意求形,充分顯示作者渴望超凡的心態。全圖山石用墨筆勾勒,他以清勁、簡括的細秀線條勾勒山石,不多加皴擦,用墨輕淡,苔點也不多,染時亦不用淡墨水,只以藤黃調入赭石中,把亮部潤染出柔和的層次,並以很淺的石青入少許花青加在暗部,襯托出並強調了山色明亮和潤澤。遠山以藤黃和青染出,石濤早歲之作喜用渴筆,而後面貌變化,時見摻用濕潤筆趣。此畫為他晚年之作,故皴筆恣肆豪放,落墨淋漓痛快,畫幅上題詩之筆墨瀟灑,一如畫筆,書畫交相融和。總體來說此畫山石富於陰陽凹凸之面,皴法橫豎折轉多變,故山石林木雖不繁盛,而通幅亦饒豐潤之韻致,為石濤傳世山水畫中的佳構。

作者簡介

石濤 (1642—約1718年),俗姓朱,明宗室靖江王朱贊儀十世孫,譜名若極,廣西桂林人。明滅亡後,出家為僧,法名原濟,字石濤,號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工於詩文,擅繪山水、蘭竹、花草及人物。其筆情縱恣凝鍊,獨具創新,對揚州畫派和近、現代中國畫的影響極大。與清初畫壇朱耷、髡殘、弘仁合稱“清四僧”,著有《苦瓜和尚畫語錄》,針對畫壇時弊提出諸多精闢見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