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足跡》是現代黃楠森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哲學的足跡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黃楠森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收集了作者1978年以來發表的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三十多篇論文。內容涉及國內六年來所爭論的部分問題,諸如哲學基本問題和黨性原則,真理標準和真理的階級性,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人道主義和異化理論,馬克思的某些早期哲學思想,對列寧、史達林哲學思想的評價,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探討,關於科學共產主義和實踐標準等等。這些爭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黨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及“雙百”方針的貫徹,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建設也具有重要意義。
所收入的論享按內容編排,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關於唯物主義認識論;第二部分:關於唯物辯證法;第三部分:關於馬克思主義的人的理論;第四部分:關於其它問題。
縱觀全書,作者提出了以下一些主要問題或論斷:
(一)、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提出的許多觀點要歷史地研究和評價。作者指出,過去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我們的歷史觀念狽淡薄。而且一貫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來代替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歷史上的馬列著作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新成就或永世不變的最後真理。但是革命導師的哲學著作都是歷史的產物,都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這就要求我們採取實事求是的夸度,不是迴避而是正視問題,不是抹平或調和矛盾而是解決矛盾,所以必須歷史地評價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的許多論斷。
<--)、要重視對哲學基本理論的研究。作者認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理論界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哲學領域裡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自然辯證法、邏輯學、美學、倫理學、中國哲學史和外國哲學史等學科,都發表了許多論文、著作。對現代化建設中提出的哲學問題、對哲學的基本理論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哲學要起到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它本身必須成為概念明確、邏輯嚴密、結構嚴謹、正確反映一般規律的科學,必須是系統而嚴密的科學,必須隨著社會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科學。這一切都要求重視對哲學基本理論的研究。
<三>、列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忠實繼承者和發揚光大者。在實證主義思潮泛濫的條件下、在人類對物質結構的認識有新的突破的時期,列寧重新考察和論證了物質和物質世界,形成列寧的“物質”定義,捍衛和發展了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列寧捍衛和發展了唯物史觀。他指出: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資本論》是唯物史觀的證明。而他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是列寧對唯物史觀的重大貢獻;列寧著重論述了唯物主義的反映論,它是實踐的唯物主義的主要內容。
<四>、必須正確地堅持和運用哲學黨性原則。作者指出,由列寧提出的哲學黨性原則是古今中外哲學普遍適用的原則,在不同條件下具有複雜的表現。要堅持並運用正確的黨性原則,就必須首先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的黨性,即要堅持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證的觀點,並堅持它的無產階級的階級性;其次,對於任何哲學體系,必須分析它對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第三,對任何哲學思想體系必須分析它同當時政治經濟制度的關係,同一定階級的關係,
總之,所收的這些論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七、八年來我國哲學事業的發展狀況,對哲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可發揮借鑑和參考作用。該書還包括—-些作者同他人的合著文章。
出版信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3月第1版,39.7萬字,責任編輯:邊金魁、劉福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