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天籟:莊子

《哲學的天籟:莊子》是由《莊子》原典中最具故事性的部分採選出來改寫而成。莊子的哲學,是自由的哲學。是把生命放入無限的時間、空間去體驗的哲學。許多哲學家是把一棵活生生的樹砍死了,才作分析。莊子則就一棵活生生的樹來體驗他的生命。世俗的人說莊子是消極的、避世的、頹廢的、虛無的。但事實上,究竟誰才是真正面對生命的真實呢?世俗又說莊子是個人主義、神秘主義、無政府主義。其實,莊子的睿智卻高高地超出了這些主義。這些主義和莊子沒有什麼相干。正如一切的知識不能附麗在大道上面一樣。人世的生活,在莊子看來,是“無生命的秩序”,莊子所要追求的卻是“有生命的無秩序”。人,喜歡樹的形狀和顏色。莊子卻喜歡樹的生命。 海報:

基本介紹

  • 書名:哲學的天籟:莊子
  •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 頁數:254頁
  • 開本:32
  • 定價:26.80
  • 作者:羅龍治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573064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哲學的天籟:莊子》編輯推薦:為什麼讀經典?讀什麼經典?怎么讀經典?50餘位台灣名家解讀,好評最多的傳統文化大眾讀本。余秋雨作序,于丹、王剛、梁曉聲、張頤武等10多位文化名人傾力推薦。台灣人從小讀到大,暢銷海內外30年!影響海內外的國學啟蒙讀物,輻射五大洲華人圈!60餘位國學大師傾力協作,25萬冊古書遴選精華。強大寫作陣容,力推中華傳統經典;時代華語圖書重金重磅獨家引進出版。

作者簡介

羅龍治,台大歷史研究所畢業、文學博士。曾執教於台灣科技大學,現已退休。著有《進士科與唐代的文學社會》、《唐代的后妃與外戚》、《狂飆英雄的悲劇》等。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中華文化,有那么豐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繪聲繪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異設。當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憑取捨、選擇、評判。人們從這種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種完整的人生實踐,組合成一種剛健恢宏又溫文爾雅的生命交響樂。這樣的文化,充滿生動的質感,也容易讓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國人”是什麼樣的。
——余秋雨
這套書,上下古今,縱橫萬里,為中國文化傳香火於天下。
衷心希望,《中國歷代經典寶庫》的編印,將是一扇現代人開向古典的窗;是一聲歷史投給現代的呼喚;是一種關切與擁抱中國的開始;它也將是一盞盞文化的燈火,在漫漫書海中,照出一條知識的、遠航的路。
——主編寄語

名人推薦

中華文化,有那么豐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繪聲繪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異設。當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憑取捨、選擇、評判。人們從這種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種完整的人生實踐,組合成一種剛健恢宏又溫文爾雅的生命交響樂。這樣的文化,充滿生動的質感,也容易讓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國人”是什麼樣的。
——余秋雨
這套書,上下古今,縱橫萬里,為中國文化傳香火於天下。衷心希望,《中國歷代經典寶庫》的編印,將是一扇現代人開向古典的窗;是一聲歷史投給現代的呼喚;是一種關切與擁抱中國的開始;它也將是一盞盞文化的燈火,在漫漫書海中,照出一條知識的、遠航的路。
——主編寄語
這可以說是一套青春版的,通俗版的國學的,國粹的著作。我們經常問這樣一個問題,都問了好幾年了,也挺酸的——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要到哪兒去。我是誰?咱們都是中國人;我從哪兒來?這下可真把我問住了,如何解答這個問題呢,從這套書裡面也許就能答案。
——王剛 著名演員、“天下收藏”主持人
孔子、老子、莊子等古代思想家的遺產,是我們中華文化傳統中的經典。我們了解史性文化的經典,可以發現古代人,近代人,現代人和當代人之間文化基因的“形成,嬗變,解構,再形成,再嬗變,再解構的過程。”
——梁曉聲 當代著名作家
這套書在台灣有深厚的根基,對傳統文化的研究非常深湛,他們對於中國文化的研究是十分可靠的,所謂把中國的文化盡收眼底。通過一套書可以讓你充分掌握中華文化原典的全部內容。
——張頤武 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選擇在這個時候問世,我想他起碼給我們這個浮躁和喧囂的社會帶來了幾點好處。
以文明,化育人心,生生不息。在當下,讓文明和我們每個人的心靈發生關聯。所以我說,這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的出台,是功不可沒的。
——于丹 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有人問我,能不能推薦一套經典書籍。在這裡,我隆重推薦《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走進經典,品味人生。希望大家關注《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在閱讀中找到人生的答案,在閱讀中找到那份心安。
——延參法師 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
傳統文化對於我們人生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這套書能把傳統文化做通俗化的處理,做了很多解釋和翻譯的工作。所以這對年輕人接觸傳統文化是有好處的。
所以我很願意向大家推薦這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這套書充分考慮到年輕人的需求,拉近了他們與傳統文化的關係。
——解璽璋 著名文化學者
一個對自己前途充滿信心的民族,一定會對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充滿自信。《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叢書正是這樣一套提升我們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前途自信的讀物。這一套能為我們年輕人打底子的書,這套書能夠凝聚起我們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
——王泉根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

圖書目錄

前言041
逍遙遊第一
巨大的怪鳥045
小麻雀自鳴得意046
寒蟬和靈龜047
列子御風而行047
許由不受天下048
姑射山的神女049
越人文身049
惠施的大葫蘆050
宋人的秘方051
無用的樗樹052
齊物論第二
大地的簫聲053
天的簫聲054
誰是主宰055
西施是美女嗎?056
朝三暮四056
昭文不再彈琴057
惠施靠在梧桐上058
莊子說話不說話058
王倪知道不知道058
麗姬的哭泣059
長梧子的大夢060
影子的對話061
蝴蝶夢的大覺061
養生主第三
庖丁解牛063
一隻腳的人064
籠中的野雞065
自然的刑罰065
薪盡火傳066
養生主067
人間世第四
螳臂當車068
養虎的人069
愛馬的人069
土地神的樹070
河神的祭物072
不可想像的怪人073
楚狂人接輿073
油把自己燒乾了074
顏回心齋075
飲凍的人075
德充符第五
跛腳駝背的怪人077
人是無情的嗎?078
小豬不吃奶078
沒有腳趾頭的廢人079
孔子的知名度080
申徒嘉責子產080
大宗師第六
相忘於江湖082
自然是大力士083
四個知己084
方內和方外085
人相忘於道術086
君子和小人087
孟孫才哭泣不動心088
自然的生滅089
顏回坐忘090
子桑唱貧窮之歌091
應帝王第七
沒有累贅的帝王092
海中鑿河093
什麼叫做明王093
神巫不敢再相命094
渾沌死了096
駢拇第八
第六隻手指098
大道的歧路098
鴨腳太短嗎?099
牧羊人走丟了羊100
伯夷和盜跖101
馬蹄第九
伯樂的罪過102
胠篋第十
防盜術104
田成子盜齊國104
盜亦有道105
趙國的美酒106
諸侯大盜107
智慧的陷阱108
在宥第十一
黃帝問道廣成子110
自然的友伴111
天地第十二
帝遺失玄珠113
灌園的老人114
柵欄中的虎豹115
天道第十三
擊鼓追逃犯116
把聖人當牛馬117
做車輪的老人118
天運第十四
虎狼也有愛120
東施效顰121
海鷗和烏鴉122
鳥蟲的風化123
孔子看到龍124
天地日月124
刻意第十五
無江海而閒126
繕性第十六
顛倒的人128
不住山林的隱士128
秋水第十七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130
鴞鳥吃腐鼠131
污泥中的龜132
井底之蛙132
邯鄲學步134
管錐測天地134
聖人的勇氣135
風和蛇136
河伯和海神的對話137
至樂第十八
莊子鼓盆141
柳生左肘142
莊子夢見骷髏143
海鳥不愛音樂144
人不生不滅145
達生第十九
黏蟬的老人146
操舟如神147
黃金做賭注148
牧羊人148
祭盤上的犧牲149
桓公打獵遇鬼149
紀渻子養鬥雞150
瀑布下游泳的人151
梓慶做鐘架152
東野稷盤馬153
工倕的手指153
酒醉墜車的人154
山木第二十
浮游於道德155
北宮奢鑄鐘156
甘井先竭157
林回棄璧158
莊子在荊棘中158
燕子結巢樑上159
螳螂捕蟬159
美妾不可愛了160
田子方第二十一
寬衣解帶的畫師162
伯昏無人的箭術162
百里奚養牛163
舜修倉通井164
臧丈人釣魚165
魯國只有一個儒者166
老子剛洗過頭髮167
魏文侯不想做國王168
凡國不存不亡169
知北游第二十二
道在屎溺170
大馬之捶鉤者171
光曜和無有172
道可以擁有嗎?173
知識和大道173
道超愈知175
庚桑楚第二十三
后羿的技巧176
用道術捉麻雀177
庚桑楚逃名177
徐無鬼第二十四
匠石和郢人178
徐無鬼相狗相馬179
詩書六弢不如狗馬經180
黃帝問道於牧童181
九方歅論相182
吳王射巧猿183
則陽第二十五
蝸牛角上的兩國185
誰是盜賊186
孔子質詢太史187
環中之道188
外物第二十六
莊周貸粟189
任公子釣大魚190
儒生盜墓190
靈驗的白龜191
自然的用192
得魚忘荃193
寓言第二十七
無牽無掛的人195
得道的階段196
楊朱學道196
孔子六十歲的變化197
讓王第二十八
顏闔搬家了198
列子面有菜色199
屠羊人不厭羊騷味200
顏回不想做官201
子貢衣服雪白202
盜跖第二十九
(一)孔子會見大盜204
(二)大盜的道理205
說劍第三十
(一)趙王愛劍客208
(二)大劍客莊子209
(三)莊子三劍210
(四)劍客死光了212
漁父第三十一
孔子游黑森林213
八病四患214
討厭影子的人215
討厭腳跡的人216
列禦寇第三十二
屠龍之技217
打碎龍珠218
不做犧牲218
莊子快死了219
知道不可說220
泛若不系之舟220
列子露了形跡221
天下第三十三
方術和大道222
關尹和老聃的道術222
莊周的道術223
惠施的方術有五車224
和影子競走的人226
附錄原典精選
逍遙遊第一227
齊物論第二228
養生主第三229
人間世第四230
德充符第五232
大宗師第六233
應帝王第七234
馬蹄第九236
胠篋第十236
天地第十二236
天道第十三237
天運第十四237
刻意第十五238
秋水第十七239
至樂第十八243
達生第十九243
山木第二十244
田子方第二十一245
知北游第二十二246
徐無鬼第二十四247
則陽第二十五247
外物第二十六248
盜跖第二十九249
列禦寇第三十二252
天下第三十三253

序言


余秋雨
我的書房裡,書籍更替的頻率很高,但有一套書一直安安靜靜地放著。這套書分量不小,長長一排多達六十多冊,書脊為青蓮色,上面的書名為白色,而封面的底色則是象牙色。這套書的總名,叫《中國歷代經典寶庫》,每冊分別是一種重要經典。書的初版日期是一九八一年一月一日,台灣時報出版公司出品,一算,已經三十多年了。
時報出版公司出過我的不少書,因此很熟。有一次,我對莫昭平社長說,希望能郵寄這一套書給我,我自己買了背回來就太重了。莫社長說:“這是給青少年讀的,您也要?”我說:“我也要。我在台北的書店已經翻閱過多次了。”於是,兩箱子書,很快就寄來了。
我關注這套書,是因為它對於中華文化與當代世界的關係問題,作出了令人愉悅的回答。而這個問題,在很多學者那裡,卻總是處理得那么片面,那么極端,那么鋪張,那么艱澀,那么繁瑣,那么糾纏不清。
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這套書的優點。
第一,這套書,坦陳了中華文化的整體度量。
凡是把中華文化搞複雜的,絕大多數是陷於一隅一角,守一家,偏一學,張一經,析一謀,而無視其餘,或不知流轉,結果,硬築壁壘,徒生齟齬。很多人認為,青少年沒有時間和能力領略整體,只能讓他們背一點古訓、啃一些古詩。其實這是一條歧路,既把中華文化削薄了,又把青少年做小了。這就像我們領著學生看長城、游黃山,必須先讓他們俯瞰雄偉整體,驚嘆天地大美,而不是立即讓他們埋頭去玩弄一磚一石,一花一鳥。眼前這套書,把中華文化的主要典籍,不管是哲學、歷史、詩歌、小說、散文,科技、宗教、雜學,都一一收錄,可謂洋洋大觀。不難想像,當青少年讀者得到這套書,在還沒有細讀之前,光看書目就已領悟中華文化的整體度量、浩蕩規模。這種領悟,既開拓了他們的文化認識,又鼓勵了他們的文化選擇,在人生的起始階段至關重要。
其實,這套書的開闊胸襟、坦然情懷,也正是中華文化的第一品性,與數千年歷史相關,與五湖四海相關。如果不知這種第一品性,也就失去了根本。
第二,這套書,揭示了中華文化的人生質感。
好端端的中華文化為什麼總是變得令人卻步、甚至令人厭煩?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不少淺嘗輒止的文化人總喜歡把我們的古人塑造成喋喋不休的玄學家、道學家、書呆子。好像,我們的祖先只會板著臉在居高臨下地教訓人,說著一些成語化的簡單四字句,不容商量,不容討論,沒有性格,沒有脾氣,不準頑皮,不準遊戲。但是,眼前這套書卻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中華文化,有那么豐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繪聲繪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異設。當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憑取捨、選擇、評判。人們從這種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種完整的人生實踐,組合成一種剛健恢宏又溫文爾雅的生命交響樂。這樣的文化,充滿生動的質感,也容易讓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國人”是什麼樣的。
我在為北京大學的學生講授《中國文化史》時曾說:“從古到今,中國民眾對於抽象學理缺少消費欲望”。“根子上的農耕文明使中國民眾很難信奉一切離開腳下大地太遠、離開直覺經驗太遠的東西。躲避餵食,有可能是生命的一種自救。天下長壽之人,大多簡食薄飲。中華老矣,回首渺茫生平,得壽的原因之一,是不很喜歡精神文化上的濃脂厚味、巍樓巨廈。”
我的這段話,大體說明了我不贊成那種過於學術化、濫情化的中國文化表述,而贊成這套書的原因。我為什麼特別要對北大學生說明?因為對年輕人來說,更應該儘早解除那種貌似深沉的誤會。這種誤會,目前在很多高校里都很流行,不少教授把自己那些取材狹窄的論文當作了課堂講述內容,而越是浮薄的社會氣氛又越容易把晦澀當作學問。於是,好好一個可愛的大結構,被裁割成了可厭的小條塊。
第三,這套書,測試了中華文化的時間張力。
我所謂的“時間張力”,也可以稱之為“跨時代延伸度”。這個問題,是一切古老大文明都遇到過的。事實證明,比中華文化更年老的巴比倫文化、埃及文化、摩亨佐·達羅文化、克里特文化等等都缺少足夠的時間張力來構成與現代的對話。成功實現了對話的只有古希臘、古羅馬文化,並由此開創了歐洲的文藝復興。中華文化延續至今而未曾中斷,而它與現代對話的可能,還在測試過程中。
從近代以來,這種對話已經開始,但進行得非常艱難,很少成功。具有傳統文化修養的章太炎、王國維、陳寅恪等學者都投入了,但章太炎、王國維在晚年都刪削了自己的現代行止,陳寅恪則由於社會變遷和身體障礙也無法繼續推進。其他被後人譽為“國學大師”的諸位學人,在這種對話中基本上停留在一些介紹性、引進性的文化枝節,而又於社會民眾基本無感。這一點,只要與歐洲從宗教改革到啟蒙運動數百年間知識分子在一切公共空間中的巨大作用相比,即可明了。我曾一再論述,中國知識分子在這一對話中真正做成的兩件事,是破讀了甲骨文、推廣了白話文。其他事端,則離文化本體太遠。
眼前這套書,雖然淺顯,卻以白話文裹卷著現代思維常識愉快地拜訪了傳統文化,有一種新鮮感。例如,它為一本本古代經典分別取了一個個現代標題,這也是它當年首先吸引我的地方。它為《論語》取的標題是《中國人的聖書》,為《孟子》取的標題是《儒者的良心》,為《老子》取的標題是《生命的大智慧》,為《莊子》取的標題是《哲學的天籟》,為《墨子》取的標題是《救世的苦行者》……這一些,對諸子百家而言,都相當貼切。
這些標題,是現代開啟古代的鑰匙,表現了編寫者的今日情懷,並由此可想見書中的思路和語氣。我感興趣的還有以下這些標題:
《澤畔的悲歌》(楚辭);
《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鑑);
《一位父親的叮嚀》(顏氏家訓);
《漢代財經大辯論》(鹽鐵論);
《瓜棚下的怪譚》(聊齋志異);
《文學的御花園》(文選);
《袈裟里的故事》(高僧傳);
《淨土上的風煙》(洛陽伽藍記);……
僅舉這些例子,大家也許已經能夠感受到白話文的特殊魅力。在這些白話標題背後,我們可以想像孩子們驚喜的眼神。本來,他們的眼睛也許早已因那些太古老、太自守的書名而黯淡。
如果讓古代仍然蜷縮在古代,或者封存在一個刻意營造的“偽古代”,那么,對話就停止了,張力就消失了,延伸就中斷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認為,為青少年闡述古代經典,並不是大人對於小孩的恩惠,而恰恰是大人一種脫胎換骨的轉型,而這種轉型,有可能帶來古老文化的整體轉型。這就怪不得,在歐洲,一直有很多才高名顯的現代權威,不惜放下身段來做“經典新寫”的事情。
說了以上三個優點,這套書還給了我一種特別的“暗喜”。那就是,目前中國大陸傳媒間掀起了一種低層次的“民國文化”崇拜,把兵荒馬亂中某種初步的西學引進和臨時的文教努力,當作了至高無上的楷模,在國際學術界鬧了大笑話。好了,這套書的編寫者,恰恰是幾十年前台灣學術界的一些代表人物,多數是從大陸過去的,應該說是“民國文化”的直接繼承者,應該最有資格評判“民國文化”了。但是,就連他們自己也承認:“民國以來,也有過整理國故的呼籲、讀經運動的倡行”,“遺憾的是,時代的變動太大,現實的條件也差,少數提倡者的陳義過高,拙於宣導”,“使得歷代經典的再生,和它的大眾化,離了題,觸了礁。”
那么,這套書也可以提醒大陸的讀者,不要把民國以來的“文化觸礁”,繼續誇張為“波瀾壯闊的文化碰撞”。不,觸礁就是觸礁,那種“波瀾壯闊”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新的航程,需要重新謀劃,重新開啟。
除了承認“觸礁”的誠懇外,這套書的編寫者還表現出了另一種誠懇,那就是肯定“這套書必然仍有不少缺點,不少無可避免的偏差或遺誤”。為什麼“必然”和“無可避免”?因為工程太大,經典太多,時間太遠,而當代文化思維的變化又實在太快。為了寫這篇序言,我認真翻閱了這套書中的部分內容,發覺其中的主要缺點,並不是“偏差或遺誤”,而是功力。什麼功力?那就是橫跨古代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思維功力和表達功力。以我看,這套書的編寫者們對古典的講解能力不錯,但在古典和現代之間的共通內涵挖掘上還缺少足夠的深度,而現代文字的表達也沒有達到更高的水準。這就需要新一代的學人和作家來繼續做這件事,因為這套書畢竟編寫於三十多年前,已立草創之功,已開風氣之先。
在這個問題上,我對大陸學人抱有更大的希望。大陸由於政治運動,曾經中斷過對古典文化的親近,但畢竟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大陸在文化體量上的宏大氣勢,在風雨歲月中的深刻體驗,在歷史轉型中的國際認知,有可能產生對中華文化更透徹的感悟。而且,由於人才的絕對數量十分驚人,那種能夠融匯古今的文字傑作也容易期待。
那么,這套書,又成了一種殷切的期待和呼喚。
是為推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