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死亡錄》是2015年3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 西蒙·克里切利。
基本介紹
內容提要,內容簡介,作者簡介,著者簡介,譯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提要
哲學家死亡的歷史,是一個個充滿離奇、瘋狂、自殺、謀殺、倒霉、痛苦、做作以及黑色幽默的故事。
內容簡介
探討哲學就是學習如何去死 。
——西塞羅
如果讓我寫一本書,我將會做一個記錄各式死亡的登記簿,再加上我的評論。教會人們死亡的人也將教會他們活著。
——蒙田
自古以來,如何建構一種“好的死亡”,始終是哲學家們最為關注的中心問題。
本書收錄了190餘位已逝哲學家的死法,跨越 幾千年。它調侃地介紹了歷史上那些最出色的思想者,並對人類幸福的意義及可能性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通過學習如何死亡,我們學會了如何活著。
難得的哲學家寫就的暢銷書,有太多好玩的段子,但是在很嚴肅地思考死亡與虛無主義的問題。
——開卷八分鐘
關於190餘位哲學家之死的精彩而又搞笑的奇聞軼事……不要看到上下幾千年就暈……這本書讀起來很有意思。
——《紐約時報》
西蒙·克里切利或許是當代英語世界最犀利、最曉暢易懂的哲學家。
——湯姆·麥卡錫
可與伍迪·艾倫的散文相媲美……在按照時間順序研究哲學家歷史的時候,順帶也將哲學本身的歷史梳理了一遍。
——《愛爾蘭時報》
這本書強烈地吸引人們去思索人類的處境以及哲學在解釋這種處境時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
——《金融時報》
並非人人都是哲學家,但是人人都會死。本書表明,通過學習善終的方法,我們都可能成為哲學家。
——理察·霍洛威
讓哲學再次被重視起來的一本書。
——《書單》
這本入門級讀物由一些短小精湛的文章組成,考察了近200位思想家,介紹了重要的思想學派——從古希臘和古代中國的思想家到基督教聖徒再到當代的理論家們。通過討論這些哲學家生活、死亡及其作品,克里切利希望我們能從對“湮滅的恐懼”中解脫出來,這種恐懼統治並抑制了我們的生活……克里切利的書是進入這個日常不友好世界的一張入場券,他對哲學在日常生活——以及死亡——中的踐行的熱情令人精神振奮。
——《舊金山紀事報》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西蒙·克里切利(Simon Critchley) 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哲學教授,洛杉磯蓋蒂研究院訪問學者。他繼承歐陸哲學的研究傳統,研究方向涵蓋哲學史、政治理論、宗教學、美學等領域,著有《不過如此》(Things Merely Are)與《無盡的索求》(In finitely Demanding)等。
譯者簡介
王志超 :歷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古希臘羅馬史。目前任教於山西師範大學歷史系。著有《德摩斯梯尼與雅典對外政策》。
黃超:文學碩士,目前任教於天津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
圖書目錄
序言
學習怎么死——蘇格拉底
笑著去死
關於已故哲學家的書
190餘位已故哲學家
前蘇格拉底哲學家、自然哲學家、賢人與智術師
柏拉圖主義者、昔勒尼派、亞里士多德派與犬儒派
懷疑主義學派、斯多噶學派與伊壁鳩魯學派
古代中國哲學家
羅馬人(嚴肅的與不嚴肅的)與新柏拉圖主義者
基督教聖徒們的死
中世紀哲學家:基督徒、伊斯蘭教徒和猶太教徒
中世紀晚期的哲學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科學革命
理性主義者(唯物論與非唯物論)、經驗論者以及宗教異見者
啟蒙哲學家、唯物主義者與感傷主義者
德意志哲學家群體與一些非德意志哲學家
懷疑論學者和一些不懷疑的美國人
漫長的20世紀I:戰爭時期的哲學
漫長的20世紀Ⅱ:分析哲學家、歐陸哲學家、數名瀕臨死亡和一位有過臨死體驗的哲學家
最後的話
地理信息與致謝
參考文獻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