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沈華浩2016觀點

哮喘沈華浩2016觀點

《哮喘沈華浩2016觀點》是2017年4月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華浩。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我國哮喘的發病趨勢不容樂觀;哮喘發病中的遺傳和環境因素;撲朔迷離——嗜酸性粒細胞在支氣管哮喘中的作用;氣道高反應性與氣道重塑——雞乎,蛋乎;肺功能檢查對哮喘診斷和評估的重要性和臨床意義;特殊類型哮喘的發現與診斷;支氣管哮喘合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容忽視的臨床問題;吸入型糖皮質激素(ICS)是控制哮喘氣道炎症有效的藥物;重症哮喘的診治新進展;支氣管熱成形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哮喘沈華浩2016觀點
  • 作者:沈華浩
  • 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189220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目前,哮喘是對人類影響的呼吸系統疾病之一。中國人口基數龐大,加上誘發哮喘的慢性炎症因素無法根除,這種疾病每年為國家帶來了難以估量的醫療負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及其親朋帶來的生活經濟損失和精神壓力也非常巨大。近年來,隨著醫學知識普及和醫療水平提高,全國範圍的哮喘早期診斷及治療已有一定進展,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的同仁們也做了不懈的努力。如對符合國情的中國版哮喘指南的更新和推廣,以及國內外信息交流的增加和基礎、臨床科研的合作,都促進了內科醫師,尤其是基層醫師對哮喘的進一步認知,提高了診療水平。在這種環境下,我萌發了撰寫一本關於當下哮喘熱點話題的讀物的想法,希望能為哮喘的診治盡一份微薄之力,《哮喘沈華浩2016觀點》也應運而生。
在編寫此書初期,我曾希望將此書寫成老少皆宜的“人與自然”。但因醫學知識的差異性,選擇將具有一定醫學基礎的醫務工作者作為此書的主要讀者群。當然,此書中仍有部分章節,比如“特殊類型哮喘的發現與診斷”等,因涉及專業醫學略少,在醫生的指導下,或許也能讓部分哮喘患者有所收穫。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我國哮喘的發病趨勢不容樂觀;哮喘發病中的遺傳和環境因素;撲朔迷離——嗜酸性粒細胞在支氣管哮喘中的作用;氣道高反應性與氣道重塑——雞乎,蛋乎;肺功能檢查對哮喘診斷和評估的重要性和臨床意義;特殊類型哮喘的發現與診斷;支氣管哮喘合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容忽視的臨床問題;吸入型糖皮質激素(ICS)是控制哮喘氣道炎症有效的藥物;重症哮喘的診治新進展;支氣管熱成形術。正如書名《哮喘沈華浩2016觀點》所說,這本書里所寫的內容是我個人的觀點,儘管有足夠嚴謹的研究支持,“觀點”終究是帶有個人色彩的。因此建議讀者切勿將本書中的個人經驗完全照搬到臨床實踐,即使認可其內容的部分借鑑意義,也不應作為直接指導臨床工作的思想。且中國大眾經濟能力、學識學歷的不均一分布,要求醫生在工作中提出更具有針對性的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案,才能儘量避免照本宣科的錯誤。
同時,本書中我只是關注了部分熱點問題,而沒有按照常規的“機制、症狀、體徵、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來對這個疾病設定框架,因此本書也不能作為教材。且隨著醫學的發展,本書中部分內容或與目前的醫學教材存在一定差異,但相信無人能百分之百確定昨天和今天的闡釋究竟誰更準確。因此對於醫學生,則應更多立足於教科書。
最後,儘管本書通過儘量客觀的視角來針對哮喘的一些問題進行闡釋,但我還是希望讀者能夠秉持“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思想來合適地對本書的內容進行取捨,並且在臨床工作中積極發現問題,積極思考,深入研究。
由於時間所限,成書較為倉促,針對本書中的個人觀點,如有疏漏偏頗之處,還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圖書目錄

沈華浩,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呼吸科主任,長期在臨床、教學和科研一線工作,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在慢性氣道疾病的發病機制和干預策略研究方面,逐漸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和影響力的研究體系,近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①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並命名了一種全新的哮喘類型——胸悶變異性哮喘,這是由中國人命名的為數不多的人類疾病之一,獲得國內外同行高度評價,並被寫入《全國高等醫學院校統編教材:內科學》、本領域工具書《呼吸病學》,國家基金委官方網站的基金要聞、新華社、新華網整點新聞、人民網、健康報等媒體做了報導。②率先揭示了嗜酸性粒細胞與哮喘發病之間存在直接因果關係,這是自1879年發現哮喘患者存在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現象以來,國際上有關嗜酸性粒細胞可以直接引起哮喘發病的研究報導,開闢了哮喘靶向治療研究新領域。③首先提出哮喘發病的骨髓祖細胞-EotaxinCCR3 調控新機制,這一發現對國際上長期以來一直認為IL-5在哮喘發病中起關鍵作用的主流學說提出了挑戰;首先製備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 CCR3 單抗有望成為哮喘治療新手段。④創造性地將疫苗接種預防傳染性疾病的思路引入到研究疫苗接種預防哮喘這一非傳染性疾病,在國際上首次發現生命早期多次、小劑量、短間隔接種卡介苗可達到長期預防哮喘發生的作用,為制定哮喘預防策略提供新思路,論文發表的同時路透社以“Top News”給予了報導。以上成果先後以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一等獎和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在本領域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Allergy》《Chest》《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等發表論文近 300 篇,其中SCI收錄101篇,影響因子超過450,論文他引1000 余次,他引雜誌包括《Science》《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Nature Immunology》等。參加了我國哮喘、慢性咳嗽等 7 項指南和行業標準的制定。沈華浩教授先後獲“中國呼吸醫師獎”“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現任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及哮喘學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副會長、美國胸科醫師學院資深會員(FCCP)。

作者簡介

沈華浩,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呼吸科主任,長期在臨床、教學和科研一線工作,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在慢性氣道疾病的發病機制和干預策略研究方面,逐漸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和影響力的研究體系,近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①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並命名了一種全新的哮喘類型——胸悶變異性哮喘,這是由中國人命名的為數不多的人類疾病之一,獲得國內外同行高度評價,並被寫入《全國高等醫學院校統編教材:內科學》、本領域工具書《呼吸病學》,國家基金委官方網站的基金要聞、新華社、新華網整點新聞、人民網、健康報等媒體做了報導。②率先揭示了嗜酸性粒細胞與哮喘發病之間存在直接因果關係,這是自1879年發現哮喘患者存在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現象以來,國際上有關嗜酸性粒細胞可以直接引起哮喘發病的研究報導,開闢了哮喘靶向治療研究新領域。③首先提出哮喘發病的骨髓祖細胞-EotaxinCCR3 調控新機制,這一發現對國際上長期以來一直認為IL-5在哮喘發病中起關鍵作用的主流學說提出了挑戰;首先製備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 CCR3 單抗有望成為哮喘治療新手段。④創造性地將疫苗接種預防傳染性疾病的思路引入到研究疫苗接種預防哮喘這一非傳染性疾病,在國際上首次發現生命早期多次、小劑量、短間隔接種卡介苗可達到長期預防哮喘發生的作用,為制定哮喘預防策略提供新思路,論文發表的同時路透社以“Top News”給予了報導。以上成果先後以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一等獎和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在本領域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Allergy》《Chest》《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等發表論文近 300 篇,其中SCI收錄101篇,影響因子超過450,論文他引1000 余次,他引雜誌包括《Science》《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Nature Immunology》等。參加了我國哮喘、慢性咳嗽等 7 項指南和行業標準的制定。沈華浩教授先後獲“中國呼吸醫師獎”“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現任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及哮喘學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副會長、美國胸科醫師學院資深會員(FCCP)。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