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竹生筍

哭竹生筍

《哭竹生筍》講述了三國時孝子孟宗的孝行。此為《二十四孝》中的第十七則故事。講述了孟宗的母親生病想吃嫩筍,寒冬無筍,小孟宗扶竹而哭。他的哭聲打動了身邊的竹子,於是地上就瞬間長出了許多的嫩筍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哭竹生筍
  • 出處:《二十四孝》
  • 講述了:三國時孝子孟宗的孝行
  • 人物孟宗
原文,譯文,釋源,同義,說解,故事,評說,孟宗,類似故事,

原文

[吳]孟宗,字恭武,少喪父。母老病篤,冬月思筍煮羹食。宗
哭竹生筍哭竹生筍
無計可得,乃往竹林,抱竹而哭。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數莖,持歸作羹奉母。食畢,病癒。
哭竹生筍哭竹生筍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譯文

孟宗,三國時期江夏人,年少的時候父親就早早地去世了,只有年老體衰的母親和他相依為命。
一日母親深感不適,經過求醫問藥,得知用新鮮的竹筍做湯就可以醫好母親。因為正值凜凜寒冬,根本就沒有鮮筍,小孟宗非常希望母親的身體好起來,可是又無計可施。擔心憂愁中,小孟宗獨自一人跑到竹林,扶竹而哭。他的哭聲打動了身邊的竹子,於是奇蹟發生了,只聽呼的一聲,地上就瞬間長出了許多的嫩筍。小孟宗看到時心裡特別的高興,他小心的摘取了竹筍,歡歡喜喜的回到了家裡。回到家之後,馬上用竹筍為母親熬好了筍湯。母親喝了筍湯之後身體果然大有好轉。孟宗後來大有作為,官至司空

釋源

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吳志·孫皓傳》:“右大司馬丁奉、司空孟仁卒。”裴註:《楚國先賢傳》曰:“宗(按:孟仁本名宗,因避孫權之孫皓字元宗之諱,改為孟仁)母嗜筍,冬節將至。時筍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嘆,而筍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為至孝之所致感。”《說郛》卷五八載《楚國先賢傳》與此同。元郭居敬《二十四孝》輯入此事,故稱“哭竹生筍”。

同義

哭筍、孝筍、孟宗泣筍、孟宗哭竹、孟宗之筍

說解

此事涉荒誕,意在宣揚孝道。北周庚信《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忠泉出井,孝筍生庭。”謝靈運孝感賦》:“孟積雪而抽筍,王斷冰以鱠鯉。”前句用其事。魯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哭竹生筍’就很可疑,怕我的精誠未必會這樣感動上帝。”

故事

孟宗幼年喪父,生活雖然困苦,但他的寡母盡力設法讓他念詩書,學禮儀。
孟宗的母親,不管生活如何困苦,一心要讓孩子讀書,讓他與讀書人結識,以便將來成為大學令,出人頭地。到了縣試的時候(在縣內舉行的考試),各地的考生都到孟宗居住的地方來參加考試。有些考生貧困,無力住客棧(旅館),孟媽媽就請他們到她家裡住宿。她縫了一條特大的被子,能夠覆蓋很多考生。她說:"我的孩子仰慕你們眾位的品德和學問,可又沒有能力好好招待你們,僅就這點意思,表示他對你們的敬意。"於是,孟媽媽的名聲,傳遍了各地。
孟宗對母親非常孝順,他感到欠母親的地方太多了。因為他媽媽費了很大苦心,才把他教育成人。
一年冬天,孟媽媽突然病倒,病了許多天,什麼食物都不想吃。一天早上,她忽然對孟宗說:"孩子,真奇怪,我現在真想喝點筍尖湯!"
孟宗聽說媽媽想喝點湯,心中十分高興,因為她幾天沒吃東西,身體已越來越衰弱了。不過他又想,現在正是嚴冬時分,而竹子要到春天才發芽,我到什麼地方去找竹筍呢?"
孟宗想著想著,不覺皺起眉來。孟媽媽見到了,就說:"喔,我大概是病得糊塗了,算了吧!"
孟宗立刻說:"別這么說,媽。"很久以前孟宗就對天發誓,無論媽媽跟他要什麼,他都不能說"不"!現在他得實現他的諾言,所以接著說:"媽,您別著急,我會儘量設法找點筍尖回來燉湯給您喝。":可是他心中又想,我這么輕易就答應了,我怎能做到呢?最近這兩天,天氣冷得厲害,冷風呼嘯不停,動物全在冬眠,花草樹木離茁芽生長還有一段時間,我怎能找到筍尖呢?"
可是媽媽要喝筍尖湯,他必須出去找尋竹筍。於是他扛著鏟子、斧頭,冒著風雪向山中走去。他在風雪中辛苦掙扎,走了半天,才到了一個竹林。當他看到白雪像地毯似的厚厚鋪了一地,令他更加心驚。"天哪!幾乎連青綠的竹葉都看不見,上哪兒去找新筍尖呢?這實在是辦不到的事呀,老天可憐可憐吧!媽媽病得那么厲害,若是我找不到筍尖燉湯給她喝,而她因此逝世,那我可一輩子也不能心安呀!"
他一想到母親正在病床上苦苦等待這筍尖湯,就鼓足勇氣,自己對自己說:"我為何不試試挖一挖呢?我可以一寸一寸地挖土,到挖著筍尖為止。"土硬得像鐵一般,他用力地一鏟一鏟挖下去,一直累得他筋疲力盡,仍然看不到半點綠色的筍尖。孟宗既挖不出竹筍,又想著病床上的母親,不由得對著土坑哭了起來,他越哭越傷心,忘了自己,也忘了附近的一切。他這樣哭著哭著,哭了好一陣子。當他張開淚眼往地上一看時,不禁吃了一驚。原來,他面前的冰融化了,竹根四周的冰土都和成了軟泥,軟泥中居然有幾個綠尖頂冒了出來!
"啊!筍尖!筍尖!"
孟宗心想:這不會是做夢吧?他連忙彎腰去拔,拔出一個,摸了摸,"嘿,可不真的是活筍尖么?是真的,喔,我知道媽可以活命了,我好高興吶!"他簡直不相信筍尖真的長出來了。可是那不可能長出的筍尖,竟能這么快發芽長出,莫非是上天的賞賜?"一定是的!"孟宗對著上天叩首說:"喔!天神吶,謝謝你的萬慈萬恩。"
他挖出土坑中的筍尖,趕程回家去作筍湯。媽媽看見兒子拿了竹筍回來也驚訝不已,心中一高興,病好像已好了一半。她喝了筍湯之後,病果然痊癒了。
後來,孟宗更加努力讀書,努力學習,終於成為一位學者,並且當朝中的大臣,替國家做了許多有益的事情,受到了人民的愛戴。

評說

孟宗(?~271年),字恭武,一字子恭,三國時吳國江夏人(今湖北陽新縣陽辛村人)。曾為吳鹽池司馬、豫章太守、司空。
孟宗年少時就失去了父親,母親年老且“病篤”。“病篤”就是病重的意思。冬月,其母想用竹筍來煮羹湯之飲食。今人也知道,竹筍煮羹湯之類,特別有鮮味,可以改善胃口。
孟宗無計可施,因為當時的季節得不到竹筍,於是前往竹林,抱竹而哭。哭泣的原因,就是一個孝子不能滿足老母的心愿而難過。然而,“孝感天地”,孝子的純孝感動天地,不久地面裂開,長出數支竹筍。孟宗即捧持竹筍回家,做了羹湯奉獻給老母。“孝心”又一次生效,其母親吃完竹筍煮的羹湯,竟然重病得以痊癒了。
《三國志》於孟宗其人其事,也有記載:孟宗“事母至孝。母嗜筍,冬節將至,時筍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嘆而筍生,得以供母”。南朝宋裴松所注《三國志?吳書?孫皓傳》引《楚國先賢傳》:“(孟)宗母嗜筍,冬節將至,時筍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嘆,而筍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為至孝之所致感。”
此故事的要旨:其一,就是樹立一個孝子對年老且病重的母親的盡孝的典型。俗話說:“長病無孝子。”孟宗卻盡了孝,對老母哪怕是不太合理的要求也儘量去辦妥。其二,再次強化了《孝經》“感應”之理念。當然這裡面也含有了古諺所說的義理,“皇天不負苦心人”。
孟宗哭竹生筍的故事,想像豐富,當然在流傳中也被不斷加工了。今天在孝感市孝昌縣周巷鎮還留有孟宗遺址、孟宗書屋、孟宗哭竹港、泣筍台雙峰山滴翠園等等。
當地的民間傳說很生動。孟宗讀書勤奮,夙夜不懈,奉母至孝。孟宗少時,母病思食竹筍,時值隆冬,竹不生筍。孟宗入竹林哭泣,得竹筍以奉母。今孝感“哭竹港”遂以得名。後來,孟宗在外做官時,凡有好吃的食物必先寄給其母,然後才自己吃。吳永安五年(262年),孟宗自光祿勛任右御史大夫,寶鼎三年(268年)拜司空。

孟宗

“哭竹港”,是因孟宗而得名的,位於孝昌縣東20公里處的周巷鎮青山村。此地為大別山的尾部。“哭竹港”旁的墩坡遺址,坐落於水支流之一的青山河一塊小平原上。墩坡遺址地處群山環抱之中,山清水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繁衍生息之地,也是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漢江夏大司馬孟宗的故鄉。
孟宗,就出生在青山口孟家栗林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少時讀書十分用功,每天學習至夜深,且侍奉母親無微不至。據說,孟母十分善良,非常疼愛兒子。一年冬天,天寒地凍,孟母特地縫製了又厚又大的被褥給兒子送去。人們看到這么大的一床被子,都感到十分奇怪。孟母卻深情地說:“我兒子的學友大多很貧寒,拿不出什麼好東西來結交朋友,這床大被子正好可以讓他們一起蓋用,共同禦寒,增進他們學友之間的感情。”孟宗在母親的言行感召下,品學兼優,尊敬老師,與同學們打成一片,做出了許多學習上幫助同學、生活上照顧學友的感人事跡,這些事跡在學堂廣為傳頌。

類似故事

二十四孝中 的《臥冰求鯉》
王祥,字休徵。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臥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繼母朱氏時常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於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