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橫村

哨橫村

哨橫村隸屬雲南省洱源縣茈碧湖鎮,地處茈碧湖鎮北邊,距茈碧湖鎮政府所在地108.00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城108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哨橫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洱源縣
  •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類型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人文地理,特色產業,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村務公開,文化教育,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東鄰三營,南鄰碧雲,西鄰喬後,北鄰沙溪。轄金梁、黃粟、李子、橫水、碧洞、東山腳6、東山腳8、南山腳、等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37戶,有總人口1790人,其中農業人口1790人,勞動力92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50 人。全村國土面積33.14平方公里,海拔2,520.00米,年平均氣溫 18.00 ℃,年降水量550.00毫米,適合種植白芸豆、玉米、苦蕎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995.00 畝,人均耕地22.3畝,林地33,793.6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06.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821.0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06.7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77.80萬元;畜牧業收入150.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35 頭,肉牛140頭,肉羊850頭);漁業收入5.00萬元;林業收入34.37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4.70萬元;工資性收入14.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21.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34人,在省內務工14 人,到省外務工20人。
進村道路進村道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995.00畝(其中:地 3,995.00 畝),人均耕地22.30畝,主要種植白芸豆、玉米、苦蕎 等作物;擁有林地 33,793.6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69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1.51畝,主要種植花椒、梅子、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900.00畝;荒山荒地4,697.00畝,其他面積6,323.70畝。有白芸豆、梅子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水、通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15戶通自來水,有222戶飲用井水,有22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42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9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3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0戶。該村到茈碧湖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5.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10輛,機車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5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5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4畝。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5戶;建有小水窖 387口;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2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1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06.7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77.80萬元;畜牧業收入150.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35 頭,肉牛140頭,肉羊850頭);漁業收入5.00萬元;林業收入34.37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4.70萬元;工資性收入14.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21.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34人,在省內務工14 人,到省外務工2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437 戶,其中人口 1790 人,其中男性915人,女性875 人。其中農業人口1790 人,勞動力923人。該村以白族為主,其中白族1741人,彝族49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02人;享受低保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11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407戶。

人文地理

哨橫村老人一代代口碑傳說:哨橫村由橫水、金梁、黃粟、南山腳、東山腳、蝙洞、李子、龍潭村組成。其中,橫水、金梁、黃粟、南山腳、東山腳、由關平遷徙而來;蝙洞、李子、龍潭由蘭坪遷徙而來。據傳,除橫水自然村外,其餘自然村所居住地地名為哨坪村(取名哨坪的緣由是:歷代傳統階級為了聯保,在哨橫設立哨點,哨橫的自然村都是依山腳而住,中間是一塊近兩千畝的平地,為了當時的聯保統一將除橫水以外的自然村歸為哨橫坪,哨坪因此而得名。)新中國成立後,將橫水自然村歸入哨坪,故更名為哨橫村。
哨橫村祖籍遷徙來此以前,最後的居住地是關坪。當時,關坪居住人數較為集中,包括現在的雲窗、小甸、光菜等村祖籍都是關坪。由於白族人民信仰本主,關坪的本主苗修建也較為龐大,一進三院:第一院由戲台、場院組成;第二院為休閒院;第三院為主殿,殿內塑有關坪村祖先段惠康的佛像,兩旁塑有文武二將及田公地母等塑像。本主廟周圍古樹參天,綠樹環繞,山清水秀,景致較為壯觀,引致四方香客遠道而來。當時,一年一度的本主會期,椐傳很是隆重,每年的臘月三十至正月十六為會期。會期期間都要舉行各種民間文化活動,唱戲、對白族山歌,踩高蹺、耍牛舞、耍白鶴、耍龍等活動。內容包括喜慶豐收、鄉情鄉俗,寄託對來年生活的嚮往。年輕人則藉以對對白族山歌尋求意中人。廟會期間。三營、牛街、茈碧、喬後、沙溪等地商人都趕往廟會擺攤而耍牛舞則故意去踩碰貨攤,攤主則不願意躲讓,攤被踩被碰則為來年生意興隆,心中十分樂意。廟會的熱鬧與繁榮,引致當地民眾和遊客留連往返。其中,踩高蹺、耍牛舞、對白族山歌一直流傳至今。後因關坪海拔較高(近3千2百米)生存條件教差,故而遷往現在的居住地,歷代以農為生。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哨橫人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引致部分麗江、喬後的彝族也遷來哨橫的四山居住。生產方面:由過去的單純農業,發展成為現在的農業、畜牧業、林果業並舉;生活方面,由過去吃飯靠返銷,到的如今的家家有餘糧,並逐步由溫飽到小康發展。
哨橫是高海拔的高寒山區,交通不便,因此,哨橫的文化也較落後.一萬多年前,可以說,哨橫是沒有人知道的名字,民國除才開始辦私塾,教員都是從外地請來,學習漢文。改革開放後,哨橫人民多次要求恢復文星閣,但都因資金不足等原因,至今都未能實現。哨橫人民有理由相信,他們的心愿一定會在上級的支持幫助下,終有一天會實現.解放後,(解放初哨橫能提筆寫字的僅有2人)才辦了完全國小。到了近期,哨橫的教育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基本上掃除了文盲。目前,具有國中、高中學歷的人數不斷逐年增加,也有考取大學的,至今,在校小學生發展到400餘人,每年輸送出近45人讀國中。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主要銷售往省內。2009年全村銷售總收入328.0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梅子、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核桃產業。

新農村建設

2009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烤菸生產上:小水窖建設164座,投入16.4萬元,新建村委會辦公大樓投入17萬元,已完工。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水利設施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種植業、養殖業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5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3.60萬元,有固定資產6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2.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哨橫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碧雲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4.00公里,距離中學11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84人,中學生108人。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5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5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4畝。 該村到2010年底,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2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地圖信息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沙溪--哨橫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