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之夢》是薩爾瓦多·達利於1958年到1959年期間創作的油畫,共有兩幅,一幅藏於弗格拉斯薩爾瓦多·達利博物館,另一幅藏於美國匹茲堡達利基金會。
《哥倫布之夢》表現了哥倫布發現美洲一事,達利選擇了船隊登岸時的情景畫面來展現了這一事件,包含了達利獨特而神奇的構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哥倫布之夢
- 外文名:Columbo's dream
- 作者:薩爾瓦多·達利
- 創作年代:1958-1959年
- 收藏地一:弗格拉斯薩爾瓦多·達利博物館
- 收藏地二:美國匹茲堡達利基金會
- 作品別名:哥倫布發現美洲
- 材質:布,油彩
- 畫作類型:布面油畫
- 規格一:縱410cm,橫284cm(達利博物館)
- 規格二:縱410cm,橫310cm(達利基金會)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畫面,手法,名家點評,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畫面上出現了許多古代達官貴人出行時,儀仗隊伍常用的旗幡。最大的一個旗幅上面是聖母像,看上去就像聖母站在旗上一樣,有很強的立體感。聖母抱緊雙手,穿著寬大的白色長袍,這些長袍一直繞到了正在拉動的木帆船上,看上去蔚為壯觀,古怪滑稽。畫中的哥倫布是現代人模樣,他左手扶著旗幡,右手正在拉船靠岸,他的左邊有無數個小十字架。畫中的帆船很小,而它上面的兩個風帆卻很大,都被風鼓得滿滿的,並且上面都有很大的十字架圖案。哥倫布的右邊兩個人正舉著高高的十字架。他們的前面海水被畫成了一整塊白冰,天空中布滿了鋪天蓋地的冰雪,特別是密密麻麻的冰條子,還有奇異的十字架飛來。幾個赤身棵體的人在水裡舉著各色的旗子,這些旗子都在風雨中迎風招展。畫中沒有時空的制約,所有的一切都處在茫茫的水霧之中,仿佛是夢境的再現。
創作背景
《哥倫布之夢》內容取材於15世紀末哥倫布率領三艘中世紀後期的木帆船,頂著驚濤駭浪,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航行,終於到達美洲巴哈馬群島的一段史實。
藝術鑑賞
主題
通過這幅畫可以看出,對於達利來說,重要的不是他作畫時取材什麼,而是他想用這種材料來表現什麼。畫面上那些宗教元素,並不是現實中存在的,而是隱藏在哥倫布潛意識中”夢境“,這說明哥倫布有著虔誠的信仰。當然,這還只是哥倫布一個人的夢境,人類的夢境在於對精神危機的逃避。在達利看來,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充滿了重重矛盾,而解決這些矛盾的最好辦法是精神墮落和呆痴。
畫面
哥倫布這段經歷是有史料可查的,以往的畫家如果想把這段歷史畫成畫通常會力求真實,但這段歷史到了達利的畫布上,卻被完全顛覆了。歡迎哥倫布一行上島的島民們變成了現代人。可是他們打的卻是古代儀仗隊伍所用的旗幡。由於風雪交加的緣故,畫面上的一切都變得模模糊糊,霧蒙蒙的混沌一片,茫茫大海成了皚皚的雪原。一些裸體與半裸體的人浸泡在水中,遠處的船隻正源源不斷地駛來,而前景中的那艘木帆船則顯得小得可憐,好像一條小小的駁船。哥倫布上岸的時候,右手執著君王大旗,左手挽著船繩,一位主教手持權杖前來迎接。畫面的上下左右布滿了十字架,左下角還有無窮無盡的小十字架,船帆上面印著巨型的十字架,空中也飛來了幾個十字架,還隱約可見耶穌像和聖母畫像等,一個島民正向耶穌奔去。
手法
與達利的其他作品一樣,為了營造似是而非的感覺,他在總體上以主觀上的虛擬性加強了情景的反理性因素,同時又採取極端的自然主義手法,對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刻畫,有些部分幾乎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比如畫中提拽木船的古代青年,旗幡上帶有現代明星頭像的聖母,浸在水中的青年的側面像,都畫得非常真實。
名家點評
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客座教授、民族經濟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化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徐寒:畫上許多古代儀仗隊伍所習用的旗幡,有十字架、耶穌像和聖母畫像等,出現在虛幻的一個環境中。茫茫大海,有如白皚皚的冰雪之地。一些裸體與半裸體的人浸泡在水中。一切似乎是模糊的,處在霧蒙蒙的混沌之中。仿佛人生夢中所能組合的一切。為了讓人感到似是而非,他採取極端的自然主義手法刻畫每一個細節,細緻入微與荒誕不經糾纏在一起,一些內容幾乎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氣氛獨特,令人不可捉摸。
重要展覽
1960年,收藏於弗格拉斯薩爾瓦多·達利博物館的《哥倫布之夢》在紐約展出。
作者簡介
薩爾瓦多·達利(1904—1989),20世紀超現實主義大師,有畫壇”怪才”、“20世紀藝術魔法大師”之稱。出生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菲圭拉斯。曾就讀於馬德里美術學院,自小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詭異個性。他的作品千奇百怪,充斥著魔幻的色彩,夢囈般的形象。他也是一個褒貶不一、備受爭議的人物,但是他的作品在不同領域、不同人群中擁有歷久不衰的美譽,卻是不爭的事實。代表作有《記憶的永恆》、《欲望的順應的誘惑》、《飛舞的蜜蜂所引起的夢》、《加拉麗像》、《聖安東尼》、《哥倫布之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