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新疆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般指本詞條

喀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布爾津縣境內北部,西部與哈巴河縣毗連,西北部與哈薩克斯坦國,北部與俄羅斯、東部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地理位置是:48°34'N-49°11′N, 86° 54′E,-87°54′ E。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疆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布爾津縣
  • 氣候類型:大陸性氣候
  • 占地面積:10030平方公里
  • 景點級別:國家級
  • 著名景點:白樺林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條件,水文,區域面積,保護目標,保護對象,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管理職責,旅遊景觀,

歷史沿革

1980年經新疆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寒溫帶針闊葉混交林生態系和自然景觀。
2001年喀納斯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旅遊文明風景示範區
2003年又被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中國第八大攝影家創作基地、新疆十佳風景區之首、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
2004年7月蘇州舉行的世界遺產地影展中被錄入《世界遺產地名錄》。
2005年入選“中國最美的五大湖泊之一”、“中國最美的六個古鎮古村之一”和“中國西部十佳景區”。2006年4月喀納斯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金獎。
2006年7月5日喀納斯景區入選首批《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為科學試驗區、緩衝區、核心區三個區域。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新疆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和哈巴河縣境內,北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俄羅斯共和國接壤,東鄰蒙古人民共和國,地理坐標為東經87°00′-87°10′,北緯48°43′-48°54′之間。
新疆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形地貌

新疆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阿勒泰山的西段山區,受第四紀冰川和北冰洋氣候的影響,形成特殊的自然景觀和植被類型。區內森林、草原、草甸相間交錯呈垂直分布,頂峰保存有完整的第四紀冰川。

氣候條件

氣候寒冷濕潤,冬季漫長而冷,氣溫在0℃以下的時間長達5-7月,土壤凍結深度厚可達2-3米,1月份平均氣溫-20℃,7月份平均氣溫在12-18℃,生長期100-20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065mm.本區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完整的垂直帶譜,形成了獨特的、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物種構成,不僅與國內其他各山的景觀不同,也明顯區別於新疆境內的天山與崑崙山。

水文

哈納斯湖為複合冰川融匯而成,湖面海拔1374米,湖長25公里、最深176米。

區域面積

哈納斯國家保護區規劃面積是1003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25萬畝的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白哈巴國家森林公園、賈登峪國家森林公園、布爾津河谷、禾木河谷、禾木草原級禾木村、白哈巴村、喀納斯村三個原始圖瓦村落等。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保護區內的保護的對象為基本處於原始狀態的森林,其優勢樹種為西伯利亞勒特有種,是中國唯一的泰加林景觀。

植物資源

喀納斯生物均呈現垂直分布,主要分為7個垂直自然帶:由新疆五針松群系、新疆雲杉群系、新疆冷杉群系組成的山地針葉林;由疣枝樺群系、小葉樺群系、柳樹群第、歐洲山楊群第組成了山地落葉闊葉林;由西伯利亞刺柏群系、阿爾泰方枝柏群系、賀葉樺群第、薔薇群系、繡線菊群系、兔兒條群系、韃靼忍冬群系、灌木柳群系、小葉金臘梅群系、沼澤樺群系等組成港口叢植被;高山草甸、亞高山草甸、中山草甸則組成了草甸植被。

動物資源

喀納斯自然保護區的物種資源也非常豐富,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物種的雪豹盤羊猞猁紫貂黑琴雞松雞天鵝雪兔草兔海狸等。保護區自然生態系統保存完整,是我國唯一的歐洲---西伯利亞生物區系的代表,具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科研價值。

管理職責

林業行政執法的基本範圍包括:貫徹執行國家、自治區、地區有關林業及自然保護區發展和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負責景區野生動物的保護管理和合理開發利用,景區野生動物的馴養許可證、經營許可證的申報工作;負責查處發生在保護區內的森林、野生動物、治安和刑事案件,維護保護區社會治安和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協同林區公安派出所做好區域內的林業行政案件查處工作。

旅遊景觀

雲海佛光:喀納斯景區的奇異天象景觀主要是雲海和佛光。
雲海:凡名山,大抵均可看到“雲海”奇觀。諸如泰山,黃山、廬山、峨嵋山。喀納斯亦然。
原始森林:喀納斯景區內有大面積原始森林,樹種多樣,有各樹種成片純林,有多樹種的混交林,其中西伯利亞泰加林占主要成分。
草原風光:喀納斯景區草原遼闊,山區草原多被河流分割成條塊狀。草原與森林相間分布,景區主要草原有禾木草原,那仁草原,海流灘草原。阿合貢蓋提草原。
白樺林:白樺,學名疣枝樺,西伯利亞泰加林樹種之一,景區混交林中多見,成片純林較少。來到喀納斯河大橋右岸河谷旁,便可欣賞白樺純林景觀。這片白樺林生長在河岸的冰磧堆積物上,亭亭玉立的白色樹幹給人以高潔脫俗之感。因之被譽為“林中少女”。走進林中用心觀察,更為其質樸高貴的品格所感染。夏季的白樺林蔥鬱繁茂、生機勃勃。秋季到來,碧綠的樹葉漸次變黃,黃中泛紅,颯颯秋風將其搖落,鋪滿金黃落葉的白樺林更別具詩意,令人流連。
臥龍灣:海拔1325米,喀納斯河岸線曲折的一個河段,此段河灣水面開闊,河灣兩側森林茂密,綠草茸茸,河中有一植物繁茂的沙洲,遠觀似一條靜臥水中的恐龍,故名。關於臥龍灣的形成,專家考察認為,若干年前,今臥龍灣下方左岸支溝曾爆發過土石流,右岸發生過多處崩塌,土石流和崩塌的堆積物使局部河道被束窄,導致上方河面變寬,水流變緩,泥砂在河中沉積形成沙洲,於是造就了綺麗的臥龍灣景觀。
冰川遺蹟:景區內第四紀冰川遺蹟豐富多彩,除眾多的冰蝕湖泊以外,還有大量的羊背石,冰溜面、冰川擦痕,冰川“U”形谷、冰斗、忍脊、角峰、終磧堤等。這些都是大自然演化的天然記錄,是在多種動力因素和特殊的條件下形成、發展並遺留下來的地質遺產,具有典型性,獨特性,稀有性,不可再生性,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資源。其中羊背石、冰溜面、冰川擦痕不僅證明此處發生過冰川運動,而且對揭示古冰川的規律、運動方向和運動特徵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鑒於此,2003年,喀納斯景區被國家國土資源部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
古土石流堆積扇:景區臥龍灣下方,喀納斯河左岸支溝溝口處,歷史上曾發生過一次規模較大的土石流,土石流伸入喀納斯河河床,形成一個扇狀堆積體,壅塞了河道,因此形成了其上方的沙洲,造就了臥龍灣景觀。有趣的是,土石流扇體上不同樹木的樹齡蘊藏著土石流發生的年代也即臥龍灣形成的年代信息。若置身於土石流扇體上的樹林之中,便可發現森林自然演替的奧秘,從而也就獲得了臥龍灣形成的謎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