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哈爾濱科技創新城位於哈爾濱市中心城區西北部,松花江北岸,
松北區的西部。
哈爾濱科技創新城位於
哈爾濱市中心城區西北部,松花江北岸,松北區的西部。哈爾濱科技創新城總規劃面積130平方公里, 由科技創新園和科技產業園"兩園"組成。
科技創新園:位於王萬鐵路線以東、三環路以西、三環路延伸線以南、松花江北岸堤防以北圍合區域。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
科技產業園:位於肇東界以東、四環路以西、濱洲鐵路線以南、三環路延伸線以北圍合區域。規劃面積110平方公里。
園區現狀
哈爾濱高新區闢建15年來,堅持以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為核心,以創建優良發展環境、實現跨越發展為主題,以思想創新、體制創新、技術創新、工作創新為動力,走人才立區、項目興區、科技強區之路,積極推進工作重心向依靠環境、依靠發展集中區和培養新的經濟成長點轉移,努力打造服務開發區、數字開發區、信用開發區、景觀開發區、人文開發區,高新技術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截止到2002年底,高新區累計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095億元、工業總產值986億元、利稅148億元。累計實施火炬計畫項目191項,其中國家級火炬計畫項目94項,項目總投資17.6億元,湧現出億陽信通、九州電力、四海數控、光宇電源、新中新電子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高成長性的高新技術企業,初步形成了高新技術支柱產業群體,
產值或技工貿總收入超千萬元企業達到78家。已批准25個國家和地區的210家外商投資企業入區,契約外資額達到3.1億美元,外資到位額達到2億美元。
發展戰略
實行區域開放,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哈高新區開發建設;實行政策開放,鼓勵有條件的各種主體,充分用足用好哈高新區優惠政策;實行市場開放,引入競爭機制,利用各方面優勢,完善市場體系建設;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準確把握哈高新區在省、市經濟發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實現產業發展的空間、形象、功能和作用定位,進一步加快哈高新區的發展。
在空間定位上:形成一區多園,以區帶園,多點聯動,全面輻射,竟相發展的發展格局。
在形象定位上:形成環境優美,設施完善,交通便捷,信息通暢,辦事快捷的發展環境。
在功能定位上:形成研發創新,創業孵化,教育培訓,產業示範,輻射擴散的發展特色。
在作用定位上:發揮省、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龍頭作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促進區域產業調整的輻射作用;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創新體制和運行機制的示範作用,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發展規劃
哈爾濱高新區出台了《鼓勵在開發區創辦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若干規定》等,按照政府引導,區內現已建成三個國家級孵化基地(高科技創業中心、高科技孵化中心和海外學人創業園),一個二級孵化場地和八個社會化共建孵化器,總孵化面積達14萬平方米。目前孵化畢業企業69家,在孵企業240家,在孵高新技術項目400餘項。設立了科技孵化種子資金、中俄科技合作項目資金和高新技術風險投資引導資金等,對技術創新項目給予資金支持。
現有中俄合作金屬磨損自修復項目、中烏(克蘭)合作液體環保供暖項目等項目合作成功。目前,中俄對接項目已達30多個,有7個項目進入批量生產。構建了高新區集中區、大學園區、行政區科技園的“一區多園”發展格局。到2002年底,科技園內高新技術產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30餘億元。
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經過5年的努力, 把哈高新區建設成為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基地、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基地、
高新技術企業孵化的基地、高新技術企業家迅速成長的基地,全省環境最佳、機制最活、服務最優、 發展最快的開放型現代化經濟示範區和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新城區。
經濟發展目標:到2005年,實現年技工貿總收入510億元,年平均增長率為28%;年工業總產值450億元,年平均增長率為27%;年實現利稅70億元,年平均增長率為30%;年出口創匯額達10億美元。
打造航天產業集群:哈爾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舉行產業化項目簽約啟動儀式,哈工大七大科研與產業項目正式入駐科技創新城,攜手科技城打造航天產業集群。2010年,哈工大17個高端科研項目與機構首批進駐科技創新城,其中的微小型太空飛行器總裝
基地、光產業研發生產基地、工大軟體總部基地等已投入使用。此次入駐的哈工大利劍集團公司將以現有技術為基礎,形成以軍工非標裝備的研發、生產為主體,軍民兩用技術研發和孵化為擴展的新型產業集團;哈工大衛星技術有限公司依託哈工大衛星技術研究所核心技術團隊,以小衛星生產研製、地面套用系統、遙感數據處理為核心業務,打造具有天地一體化設計、研製、集成和運營服務能力的航天高新技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