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20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開始關注南海問題,中國海軍不再限於大陸近海防衛,還需要深入南中國海,加強對偏遠海域的管控。提升水面艦艇的防空能力迫在眉睫。但中國
053K型護衛艦的延期服役,以及對051型驅逐艦(北約代號:旅大級)加裝艦空飛彈的改造並不十分成功,總體上沒有提升自動化作戰能力,再加之旅大級驅逐艦的整體設計已經落後,其滿載排水量只有3600噸。以西方的標準衡量,旅大級的艦載設備比較簡單,武器也只裝備性能落後的反艦飛彈和艦炮,防空和反潛能力都很薄弱,很難適應現代化海戰的需要。為此,中國海軍迫切需要一種性能先進的能進行遠洋作戰的新型驅逐艦,這促成了052型驅逐艦的研製。
研製歷程
哈爾濱號驅逐艦作為052型驅逐艦首艦,在中國艦船設計研究院(前身為國防部第七研究院)設計,於1986年9月8日由上海江南造船廠開始建造。經過多年的建造、試驗,1991年8月28日下水。1992年年底開始試航。由於該艦採用較多外國進口設備、裝備,並造價較高,系統調試花費了較長時間。
列裝入役
1994年5月8日,哈爾濱號驅逐艦服役於中國海軍北海艦隊。
2002年該艦接受第一次改裝,換裝鷹擊-82反艦飛彈、79A式56倍口徑100毫米雙管艦炮等。2003年又換裝海紅旗-7艦空飛彈(備彈16枚)、鷹擊-83反艦飛彈。
2011年該艦接受第二次改裝,取消4座76A型雙37毫米自動艦炮,改為730型30毫米近防炮系統;修改了艦上主動力排煙系統。
技術特點
總體設計
哈爾濱號驅逐艦艦型外表吸取國外戰艦,尤其是俄羅斯戰艦艦型設計的優點,有利於戰艦的高速機動,並能在風浪中平穩地高速航行。該艦採用大斜角高艦首,一層主甲板水平延伸至艦尾;傾斜的前甲板上A位置安裝有100毫米艦炮; “海響尾蛇”防空飛彈八聯裝發射裝置位於B位置; 2門37毫米/63艦炮位於艦橋後方;短小低矮的框架式桅桿位於主上層建築的後方;單煙囪位於艦舯部,頂部為黑色柵狀排氣口,散熱板位於其後方;兩座反艦飛彈發射裝置分別位於封閉式桅桿與煙囪之間以及後桅桿後方;後方方形上層建築前緣裝有518型對空搜尋雷達天線以及位於後緣的37毫米/63艦炮;直升機飛行甲板位於艦尾部,開放式後甲板處於較低位置;前甲板艦炮與防空飛彈發射裝置的安裝位置容易與旅海級驅逐艦混淆;但旅滬級驅逐艦為單煙囪設計,37毫米炮裝於突出式炮塔上,位於艦橋前方。
動力系統
哈爾濱號驅逐艦的動力系統,主機為燃氣輪機是引進的美國通用動力
LM2500燃氣輪機,該型燃氣輪機在20 世紀80年代是綜合性能最好的艦用燃氣輪機,當時中國計畫首批引進數台該型燃機之後,向通用動力公司申請授權製造,或是對其進行測繪仿製。
輔機柴油機為2台MTU 12V1163TB83型柴油機。此柴油機於改革開放初期引進,該艦設計之時已組織國內單位進行仿製生產。
推進器採用雙軸推進。
武器系統
飛彈系統 哈爾濱號驅逐艦的反艦飛彈:8枚鷹擊-81反艦飛彈,主動雷達尋的,0.9
馬赫時射程40千米(22海里),後改裝為鷹擊-82反艦飛彈,射程為120千米(66海里);戰鬥部重165千克,末段掠海飛行。
艦空飛彈:在主炮後面裝有1座湯姆遜-CSF“響尾蛇”8聯裝發射架,備彈16枚,無線電指令制導;2.4馬赫時射程13千米(7海里);戰鬥部重14千克。發射裝置後部裝有可存放16枚飛彈的彈庫,可快速進行自動或人工裝填(分別為5分鐘和15分鐘),以滿足其海上持續防空作戰的要求。
火炮系統
哈爾濱號驅逐艦的主炮:1座雙管100毫米炮,85度
仰角,
發射率18發/分,
射程22千米(12海里),彈重15千克;4座雙管37毫米炮,85度仰角,發射率180發/分,防空射程8.5千米,彈重1.42千克。
該艦副炮為4座88式37毫米雙管機關炮,該炮單管射速為450發/分,但由於制導系統和火力單元分開配置,在反應速度上要打些折扣。
魚雷:6具324毫米“白頭”B515魚雷發射管(2座三聯裝);A244S“白頭”魚雷,反潛,主/被動尋的,30節時射程6千米(3.3海里);戰鬥部重34千克。
反潛火箭:2具FQF2500,12管固定發射器。
艦載機:2架直-9A(Z-9A)。
艦電系統
哈爾濱號驅逐艦的電子對抗措施:2座SRBOC MK36 6管箔條幹擾發射器;2座國產26管箔條幹擾發射器。
電子支援/電子對抗:偵聽和干擾機。
作戰數據系統:湯姆遜-CSF TAVITAC,主動數據控制;衛星通訊系統。
雷達:對空搜尋:“海鷹”(Hai Ying)或“神眼”(God Eye);G波段。
對空/對海搜尋:湯姆遜-CSF TSR 3004“海虎”(Eea Tiger),E/F波段。 對海搜尋:中國產ESR1;Ⅰ波段。
導航:1290;Ⅰ波段。
火控:347G型,Ⅰ波段(用於反艦飛彈和100毫米炮);2個EFR 1“谷燈”(Rice lamp),Ⅰ波段(用於37毫米炮);湯姆遜-CSF“海狸”(Castor)Ⅱ,Ⅰ/J波段(用於“響尾蛇”艦空飛彈)。
聲吶:艦殼聲吶,主動搜尋和攻擊,中頻。變深度聲吶,主動攻擊,中頻。
改裝升級
哈爾濱號驅逐艦最初建造時注重反潛及反艦,防空相對薄弱。由於當時中國艦載防空技術的限制,只有海紅旗-7艦空飛彈備選。海紅旗-7最大射程僅15千米,只具備有限的點防空能力,在防空上已遠遠落後於054A型護衛艦。哈爾濱號驅逐艦的現代化改裝有局限性,因為中國海軍由於經費和發展重點所限,對哈爾濱號驅逐艦的改裝投入相對較小。
防空系統,海紅旗-7的八聯裝發射裝置依舊保留,只是去掉了四門雙37炮,其中前面的兩門直接換成了干擾裝置,機庫上方的兩門37炮被兩門730近防炮取代。新730近防炮的火力達到37毫米炮的10倍以上,這使哈爾濱號驅逐艦的抗打擊能力及生存力都得到大幅提高。
反艦飛彈,原先的4座雙聯鷹擊-82反艦飛彈換成了4座四聯裝的鷹擊-83反艦飛彈,對艦攻擊火力有了大幅提升。
電子設備上一定也相應做了現代化改裝以適應改裝武器的使用。但海紅旗-16單臂發射裝置或者垂直發射裝置都沒有上艦。
在20世紀90年代相繼服役的哈爾濱號驅逐艦在2002年和2011年分別進行了改裝升級。升級後,無論是武器系統還是指揮電子系統,都達到先進作戰艦艇的水平。
性能數據
哈爾濱號驅逐艦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
全長
| 144米
|
型寬
| 15.6米
|
吃水
| 4.25米
|
排水量(標準)
| 4200噸
|
排水量(滿載) | 4800噸 |
人員編制 | 270名(其中軍官40名) |
性能參數 |
航速 | 31節 |
續航力 | 5000海里/15節 |
自給力 | / |
動力系統
|
主機
| 2台兩台LM2500燃氣輪機、總功率51000馬力
|
輔機
| 2台MTU 12V 1163 TB83柴油機,持續功率8840馬力
|
推進器
| 雙軸,雙槳(可調螺距螺旋槳),雙舵
|
武器系統
|
服役狀態
| 改裝前
| 改裝後
|
主炮
| 1座雙管100毫米全自動火炮
| 1座隱身雙管100毫米全自動火炮
|
飛彈
| 4座雙聯裝鷹擊-81反艦飛彈; 1座8聯裝湯姆遜-CSF“響尾蛇”防空飛彈裝發射架
| 4座四聯裝與鷹擊-83反艦飛彈; 1座8聯裝紅旗-7防空飛彈(HHQ-7)發射架
|
副炮
| 4座88式37毫米雙管機關炮
| 2座730型30毫米近防炮系統
|
反潛
| 兩座三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魚7型反潛魚雷 2具3200型6管反潛火箭發射器;2座24管多用途火箭發射器
|
直升機
| 2架直-9A,1套法制DCNSAMAHE著艦牽引系統
|
電子系統
|
雷達
| 1座中國產518型(REL-2)海鷹遠程對空搜尋雷達或“神眼”,G波段(2010年拆除用SR-64取代); 1座中國產362型對海/低空警戒雷達(347S的定型型號),Ⅰ波段; 1座中國產518型L頻遠程對空警戒雷達; 1座法制Thomson-CSFTSR3004“海虎”Mk.2型對空/對海搜尋雷達(即363型),E/F波段; 2座英制RacalDecca1290型導航雷達,Ⅰ波段。
|
火控
| 1座中國產344型火控雷達,用於反艦飛彈及100毫米艦炮,Ⅰ波段; 2座中國產347G(EFR-1)型火控雷達,用於37毫米艦炮,Ⅰ波段; 1座法制Thomson-CSF“海狸”2C型火控雷達,用於防空飛彈,Ⅰ/J波段。
|
電子對抗
| 2套中國產826C型電子對抗系統; 2套中國產824型電子對抗系統; 2套中國產825型電子對抗系統; 敵我識別天線:高桿A敵我識別天線; 電子支援/電子對抗:BM-8610,偵聽和干擾機; 2座中國產946型15管無源干擾發射裝置。
|
作戰指揮
| 中國產ZKJ-4B型(即湯姆遜-CSF-TAVITAC)自動化指揮系統
|
光電通信
| 2套中國產630型光電跟蹤儀(GDG-755光電指揮儀)主動數據控制; 英制SNTI-240型衛星通信系統
|
聲吶
| 1套中國產SJD-9(DUBV-23)型艦殼聲吶,主動搜尋/攻擊,中頻,數字式; 1套中國產ESS-1(DUBV-43)型拖曳式變深聲吶,主動攻擊,中頻。
|
服役動態
實戰演訓
1995年10月19日,中國海軍北海艦隊在黃海某海域舉行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並舉行了海上閱兵式。中國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副主席劉華清、張震、張萬年、遲浩田等領導在觀看完演習後,參加了海上分列式檢閱,哈爾濱號驅逐艦作為旗艦參加演習和閱兵式。
2003年1月,哈爾濱號驅逐艦被中央軍委授予“海上先鋒艦”榮譽稱號。
2013年3月4日至8日,“和平-13”多國海上聯合軍演在巴基斯坦喀拉蚩及附近海域舉行,中國哈爾濱號驅逐艦、巴基斯坦、美國等14個國家參加。
2014年5月20至26日,中俄聯合軍演“海上聯合-2014”在東海北部海域進行,哈爾濱號驅逐艦作為中方艦艇之一參演。
服役出訪
哈爾濱號驅逐艦曾多次跨越太平洋和印度洋,訪問了許多國家。
1996年7月,是俄羅斯海軍創建300周年,為紀念俄羅斯海軍創建300周年紀念活動。1996年7月26日至30日,哈爾濱號驅逐艦代表中國海軍,在海軍北海艦隊司令員張定發少將的率領下,抵達俄羅斯遠東軍港海參崴參加紀念活動。訪問期間,中國海軍官兵與各國官兵進行了交流活動,並參加了檢閱典禮。
1996年7月8日至15日,該艦訪問朝鮮,紀念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簽訂35周年。
1997年2月20日至5月28日,該艦訪問美國,完成中國首次對美國及美洲其它幾個國家的訪問。
2001年5月2日至6月14日,該艦訪問巴基斯坦和印度,並參加中巴建交50周年紀念活動。
2004年4月30日,哈爾濱號驅逐艦訓練途中停靠香港六天,這是中國海軍艦艇編隊97回歸後首次大規模訪問香港。
2007年9月10日由哈爾濱號驅逐艦和“洪澤湖”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從青島某軍港起航出訪澳大利亞、紐西蘭。
此前哈爾濱號驅逐艦先後三次出訪,共訪問過8國9港,並與澳大利亞海軍進行過聯合軍事演習;此次兩艦組成編隊穿越複雜海區,歷時54天,總航程12000多海里,對澳大利亞、紐西蘭兩國3港進行友好訪問,並首次舉行三國海軍海上聯合搜救演習。
2008年10月3日,該艦出訪韓國,參加由韓國組織的大規模國際艦隊檢閱,並在訪問結束時舉行編隊運動聯合演練。
總體評價
哈爾濱號驅逐艦設計合理,艦型外表吸取國外戰艦,尤其是俄羅斯戰艦艦型設計優點,有利於戰艦的高速機動,並能在風浪中平穩地高速航行。同時軍艦的改進餘地大,有發展潛力。中國內新聞界曾將該艦稱為“中華第一艦”。(
“三海一核科普網”評)
哈爾濱號驅逐艦的現代化改裝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其反潛實力依舊突出。哈爾濱號驅逐艦是中國海軍第一代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大型水面戰艦,標誌著中國有意願也有能力建立一支與大國地位、大國形象相稱的海上軍事力量,而不僅僅滿足於依靠潛艇形成的局部領域的非對稱優勢。(“三海一核科普網”、《艦載武器》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