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左翼文學事件

哈爾濱左翼文學事件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偽當局製造了哈爾濱左翼文學事件,對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習小組實行大逮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爾濱左翼文學事件
  • 時間:1941年12月
  • 背景:太平洋戰爭爆發
  • 劊子手:日偽當局
基本概況,重要人物,歷史背景,

基本概況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偽當局加緊了他們的血腥統治,一手製造了哈爾濱左翼文學事件,對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習小組實行大逮捕。

重要人物

1941年12月31日深夜,日偽特務一陣敲打闖進關沫南家,5名特務一擁而上,指名叫關沫南穿上衣服,之後又將黑面罩戴在他的頭上,將關沫南推上囚車把他抓走。
關沫南被捕以後,先是被關押在哈爾濱秘密監獄“松花塾”里。後來陳堤、艾循、王光狄等也被抓進來。關沫南的弟弟在其回憶錄中寫到:“大哥後來告訴我,他是聽到附近傳來的教堂鐘聲和電車站停車的聲音里,判斷這所監獄就在離我家不遠緊靠中央大街松花江邊,是一所不可告人的日本秘密監獄。”以後關沫南和其餘一些難友,又被送往偽首都警察廳留置場監獄關押。
就在關沫南被捕的第二天,1942年1月1日的《大北新報》又刊出他抨擊日偽統治的文章《一九四二年夢語》:“在這說實話便要被視為傻瓜的年代,說老實話不如說幾句夢話倒還輕鬆無礙”,“譬如他吃的雖然是飼雞一樣的穀子和高粱,而臉上卻明明在做著笑顏,這就是說他並沒有痛苦,你很可以為他的胃口和健壯安心。”他所有的作品都被日本特務機關蒐集起來加以研究,作為懲辦中國“政治思想犯”的罪證。日本作家森村誠一在他揭露日本七三一部隊的長篇著作《惡魔的飽食》中,有一節題為“一位斯文的抗日戰士”,專門描述關沫南在獄中的遭遇,並向世人揭示了日本“松花塾”在哈爾濱秘密關押和殘害國際反戰人士的罪行。
1945年8月,被日本侵占14年的東北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蹲了三年監獄又被判四年監外監視的關沫南,終於逃脫出來。他去到長春,一面尋找地下黨組織,一面創辦《新群》雜誌。

歷史背景

當1932年初日寇的鐵蹄踏上黑龍江的土地後,黑龍江的軍民進行了頑強抵抗,在軍事上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為了把這股憤怒的民族反抗浪潮壓下去,侵略者動用了大批軍事力量,對抗日軍民進行武裝“討伐”。在金劍嘯、羅烽等共產黨員作家的有意引導和帶動下,淪陷的哈爾濱出現了一支具有強烈民族意識和愛國傾向的作家隊伍,三郎(蕭軍)、悄吟(蕭紅)、白朗、達秋、李文光、金人、姜椿芳、侯小古等人,都是其中的重要成員。這些進步作家一方面組織劇團,排練進步戲劇,另一方面以《哈爾濱日報·新潮》、《大同報·夜哨》、《國際協報·文藝》和《黑龍江民報·蕪田》等報紙副刊為陣地,宣傳戰鬥的文藝思想,發表反滿抗日色彩的作品。
1935年前後,隨著日本侵略者軍事鎮壓力度的加大和黑龍江軍民軍事反抗鬥爭的受挫,日偽政府把注意力轉向對思想文化的控制上。他們逮捕和殺害進步作家,派遣特務監視作家們的行蹤;同時還發布行政命令,取締大部分報刊,少量的被保留下來的報刊也都納入了他們的監控範圍之內。在這種情況下,作家不僅失去了發表作品的園地,而且個人的生命安全也受到嚴重威脅。舒群、三郎、悄吟、羅烽、白朗、李文光、達秋、金人、姜椿芳等人先後逃到關內。某些沒有逃離的作家如金劍嘯、侯小古等人則死在了敵人的屠刀下。
1937年秋冬之季,在共產黨人關毓華和隨後到來的佟醒愚的組織下成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習小組。在這個組織的影響下,一些此前出現和新近成長起來的作家如陳緹、關沫南、艾循、沙郁、小辛、王光逖等人都受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面對嚴酷的文學環境和鬥爭形勢,他們不斷變換鬥爭策略,巧妙地與日偽統治者周旋。先後在《大北新報》上開辦了《荒火》、《大北文學》和《大北風》等文學副刊,以此為陣地發表作品。
關沫南的兩部長篇文學《沙地之秋》與《落霧時節》(都沒有最後寫完),前者通過描寫青年知識分子的反日文化活動,表現中華民族不可征服的民族精神,後者通過展現大家族的青年走向革命道路的人生選擇,昭示出遠未沉寂的地火仍在運行。
到了1941年上半年,日偽政府頒布了《藝文指導要綱》,進一步強化思想文化統治。日本特務機關在1941年底製造的“哈爾濱左翼文學事件”,給黑龍江文學以毀滅性的打擊。在這起事件中,這批活躍的作家中的王光逖、關沫南、陳緹、艾循、問流等人都身陷囹圄(艾循、問流死於獄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