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程大學理學院

哈爾濱工程大學理學院

哈爾濱工程大學理學院,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世稱”哈軍工“)數學教研部與物理教授系,於1999年建成理學院。學院建有“纖維集成光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光纖感測科學與技術”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擁有“面向工程套用的微結構功能光纖”教育部111創新引智基地,擁有哈爾濱工程大學“物理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院現有“數學與套用數學”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2個本科專業,具有 “物理學”“數學”“光學工程”“系統科學”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光學工程”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其中“光學工程”為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興交叉”學科、黑龍江省重點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理學院
  • 外文名:College Of Science
  • 簡稱:11系
  • 創辦時間:1999年
  • 類別:工信部公立大學所屬學院
  • 前身:哈軍工數學教研室與物理教授會
  • 碩士點:4個
  • 博士點:光學工程
  • 博士後流動站:光學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學院簡介,師資力量,興海團隊,學科特色,學院亮點,專業介紹,人才培養,歷史沿革,知名教授,崔向群,苑立波,王鵬飛,楊 軍,沈繼紅,孫偉民,鄧廷權,陳玉金,卜長江,劉志海,

學院簡介

理學院的前身是1953年建校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的數學教研室與物理教授會。1999年,由物理部和數學系合併,成立理學院。1994年設立光電子技術專業,1998年根據教育部專業目錄調整為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2003年依託學院的理學基礎增設“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理科專業,2010年為滿足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需要,增設“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專業,2012年根據教育部調整專業要求,將上述專業全部併入“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現為黑龍江省重點專業。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1977年開始招生至1988年,1996恢復招生至今,並於2011年被評為黑龍江省重點專業。
哈爾濱工程大學理學院
學院建有“纖維集成光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光纖感測科學與技術”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擁有“面向工程套用的微結構功能光纖”教育部111創新引智基地(111計畫。並有微納光學仿真與設計實驗室、微結構光纖製備實驗室、微納材料製備技術實驗室、纖維光學胃動力實驗室、纖維集成光器件與套用實驗室、纖維集成微系統與封裝實驗室、生物醫學光子學套用實驗室、光子技術國防套用實驗室。有國家級精品課程光纖理論與技術、國家級視頻公開課程《數學零距離》、國家級視頻公開課程《無處不在的物理現象》
哈爾濱工程大學理學院
現有“數學與套用數學”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2個本科專業,具有 “物理學”“數學”“光學工程”“系統科學”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光學工程”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其中“光學工程”為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興交叉”學科、黑龍江省重點學科。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國內知名學者22人,教職工155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7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8人,碩士生導師73人)。其中,
◆雙聘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
◆國家973計畫”首席科學家1人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
中組部千人計畫專家1人
哈爾濱工程大學理學院
國家優青1人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5人
◆“111計畫”學術大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
◆黑龍江省傑青2人
◆龍江學者2人
◆省級教學名師3人
現有在校本科生595人,碩士研究生328人,博士研究生65人。

興海團隊

光纖技術創新團隊
光纖技術創新團隊以纖維集成光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為依託,是理學院光學工程學科的支撐性骨幹團隊之一。該創新團隊現有核心成員10人,博士後4人,外聘輔助工作人員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講師2人。
該團隊承擔了科技部國家重大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國際合作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儀器設備專項等重大、重點任務多項。
哈爾濱工程大學理學院
該團隊承擔了光學工程學科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總計約50人的培養任務。承擔了理學院光學材料與器件專業本科生的多門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承擔了部分本科生的畢業設計教學任務。
5年來,“光纖技術”學術團隊獲黑龍江省科技一等獎1項,主持一批包括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國家自然基金委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儀器專項、面上項目,科技部國際合作重大專項,國防863項目、973前期項目、國防基礎研究基金等國家及省部級重要科研項目在內的國家和省部級重要科研項目30多項,在《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J. Lightwave Technology》、《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lab on a chip》、《Sensors and Actuators》等國內外權威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171餘篇,其中SCI檢索論文57篇,出版《光纖白光干涉感測技術》學術專著1本,發明專利授權71項。
公共數學興海教學團隊
公共數學興海教學團隊現有成員18人,平均年齡37歲,成員畢業於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講師8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新秀1人,校示範主講教師3人,獲得全國數學微課設計大賽一等獎2項,全國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二等獎等各級教學獎勵50餘項。團隊在省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教學效果得到歷屆學生的認可。團隊成員承擔公共數學課程課群:微積分、線性代數、機率統計、複變函數等的教學以及10餘門專業基礎課與研究生課程的教學。歷年指導學生參加國際、國內數學建模及微積分競賽獲獎數百項。
哈爾濱工程大學理學院
主編教材近20部(含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在(北大)核心期刊發表教研論文7篇,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SCI論文40餘篇,主持完成省級教學改革項目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研項目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項。獲黑龍江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黑龍江省高校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
公共數學興海教學團隊是一支既有強大的教學能力,又有一定學術影響力的教學隊伍。圍繞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以及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以新的教學理念升華教學內容的內涵和教學藝術的品位,以數學的文化精髓豐富學生的精神內涵,以數學的工具品格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以精彩的授課為學生的全面成長夯實必備的數學基礎。
工學物理興海教學團隊
工科物理興海教學團隊隸屬於哈爾濱工程大學理學院,成立於2016年,傳承了哈軍工“治學嚴謹、組織嚴密、要求嚴格”的三嚴教風,秉承了“大工至善,大學至真”的校訓,在教學工作中注重教學方式的改革、科研成果的引入、創新創業精神的浸入、工程案例的引用。本團隊不僅注重對課內外多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改革,培養本校學生物理理論知識、實驗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體現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理念,而且注重通過面向中小學生的科普活動、面向中學物理教師的培訓工作等進行學校特色宣傳,吸引更多的學生投身國防事業。
哈爾濱工程大學理學院
工科物理興海教學團隊有教師28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8名,講師13名,具有博士學位24人。教師中46歲以上6人,36-45歲20人,35歲以下2人,團隊教師中有9位教師具有半年以上的海外留學經歷,多人主持或參與國際合作項目。
團隊擁有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優秀教師1人、省級教學新秀1人、校示範主講教師2人、校優秀主講教師12人。公共物理教學團隊主要負責我校本科生大學物理、物理實驗(含物理演示實驗、物理創新實驗)等全校公共基礎課程。多年來,團隊依託國家級物理實驗示範中心和大學物理、物理實驗兩門省精品課、省科普教育基地等平台,逐步在大學物理課程中實現了“多模組一線穿”的教學體系,在物理實驗課程中實現了“一核雙翼三階”的教學體系,積極探索提升學生知識、能力、素質、視野的育人模式,承擔十餘項省級教學研究課題,發表數十篇教學研究論文(包括5篇教學核心期刊《黑龍江省高教研究》的論文),獲省級教學成果獎9項,出版國防科工委及工信部規劃教材等公共課、專業課教材8部。團隊注重年輕人的培養,近年來,多名青年教師在國家、東北地區、黑龍江省講課比賽中獲獎。
團隊成員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承擔了幾十項國家級科學研究項目,多人主持2項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團隊成員注重把科學研究成果和最新科技進展引入課堂,如2016年證實的引力波理論、在比鄰星發現類地行星的方法和人類發射納米飛船探索該行星的構想等,都在第一時間進入大學物理的課堂。團隊成員積極將科研特色融入教學,出版國防科工委和工信部規劃教材,多款獨立開發(自主研發)的光纖實驗設備進入物理實驗室並行銷全國。在教學過程中,團隊成員還注重將物理學發展史和物理理論、實驗課程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在了解理論、實驗設備由來的同時,體會科學發現、技術進步的規律性。
哈爾濱工程大學理學院
團隊嘗試在公共基礎課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堅持舉辦物理演示實驗競賽,引導學生在公共課程學習時就訓練了團隊合作、問題探究、設計、製作、說明、表達等能力,經過基礎訓練的學生在後期的各類競賽中表現出更強的競爭性,幾位學生還基於演示實驗競賽成果的儀器化開辦了一個創新型公司。為了使學生可以將物理學習內容與專業相結合,我們還單獨建成了獨具特色的“三海一核”物理演示實驗室。團隊在服務社會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積極開展黑龍江省中學教師培訓和面向社會的中小學生科普講座,共開展講座近百場。
工科物理興海教學團隊將為我校“建立一流教學隊伍、建立一流教學設備、達到一流教學水平、培養一流工科學生”打下厚重基礎。

學科特色

近年來,理學院科研經費近1.2億元
物理學科
光學工程學科為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興交叉”學科、黑龍江省重點學科,近年來共承擔國家、省部級項目104項,經費總額9916萬元,包括:
◆科技部國家重大儀器開發專項1項
◆科技部國際合作重大項目1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課題)1項、重點項目3項、儀器專項2項
◆科技部973前期專項1項
國防863項目2項
國防總裝項目1項
國防基礎研究項目4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基金項目37項等。
近五年共發表論文522篇,其中SCI收錄180篇,EI收錄243篇,出版專著1部;申請發明專利148項,授權發明專利104項,其中9項已轉化套用;獲得省部級獎4項,其中黑龍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
哈爾濱工程大學理學院
學科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渥太華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阿德萊德大學、斯威維本大學,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近2年來,共派出訪問學者12人次,派出學生赴海外交流、學習和參加國際會議43人次。
光學工程學科結合自身的研究基礎與當前研究熱點,確立了以特種微結構光纖,纖維集成光器件與微系統和纖維光子微動力學為研究重點。
數學學科
數學學科近年來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形成了微分方程理論、代數與組合數學、生物數學、數據分析理論與方法以及系統建模與分析等優勢研究方向。
近五年數學學科共獲得
◆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4 項,其中面上項目8項;科研到款額1300萬元;共發表SCI檢索論文113篇,其中JCR一區論文32篇;獲黑龍江科學技術(自然類)二等獎1項。
哈爾濱工程大學理學院
數學學科制定了“以基礎數學研究為依託,以套用數學研究為背景,以理為主、理工結合”的學科發展思路。目前學科建設有“分散式仿真研究平台”、信息融合實驗室以及“非線性動力系統仿真平台”等教學與研究創新平台。學科依託“分散式仿真研究平台”開展分散式數值計算與仿真,實現了與國外大學在此研究項目上的合作與協同,並實現對學生創新活動的支持。“非線性動力系統仿真平台”是與Cape Breton大學數學系合作共建的非線性動力系統仿真研究平台,其硬體配置和軟體設計都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並為學科高水平研究工作提供支撐。

學院亮點

◆具有“光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具有 “物理學”“數學”“光學工程”“系統科學”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光學工程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興交叉”學科和黑龍江省重點學科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纖維集成光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計畫:面向工程套用的微結構功能光纖創新引智基地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光纖感測科學與技術”實驗室
◆我校首批“本博”長學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試點單位;
◆具有“物理學”、“數學”兩個一級理學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專業介紹

數學與套用數學
培養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具有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受到初步的科學研究訓練的專業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複變函數、實變函式、機率統計、數學建模、數值逼近與數值代數、運籌學、偏微分方程、拓撲學、近世代數等。
哈爾濱工程大學理學院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學和套用數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得到較廣泛的學科知識,受到數學建模、計算機技能和數學軟體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數學教學及數學套用的能力。通過相關的課程訓練,學生可根據自身特點從事數據分析方向、經濟數學方向、代數與圖論方向、微分方程方向等方向的學習實踐,具備很好的就業前景。優秀畢業生曾保送至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院所繼續深造。畢業生就業主要在大連、北京、深圳等地。
該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單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STX(大連)造船海洋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思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貴州天義電器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神舟航天軟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積成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長江電工(集團)有限公司、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培養具備紮實的數理基礎,熟悉光學、光電子學、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光電信息處理、計算機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套用技術,並受到嚴格的科學實驗與科學研究初步訓練的套用型理工科高級人才。
該專業畢業生具有良好的外語能力,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以及跟蹤掌握該領域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能從事光學、光電子、光電材料與器件方向有關的研究、設計、製造及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與開發等工作,可以在科研院所、企業和高校從事光電技術領域有關材料、器件、工藝及系統設計、開發及教學與管理工作。
哈爾濱工程大學理學院
開設的主要課程: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物理光學、電動力學、波動光學、光電子學基礎、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光電檢測技術、光纖理論與技術、雷射原理等。
學院和長春光機所經過協商,決定在友好合作的前提下,共同利用自身的優勢為對方提供支持和服務,共建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雙方在充分發揮校所各自優勢的前提下,本著平等互利、優勢互補的原則,在長春光機所建立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組織高級職稱以上的技術人員和高級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開設課程、指導學生實習實訓等。
該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兵器工業集團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工業和信息化部研究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等。

人才培養

學院注重人才培養,理學院是2016年被列為學校“本博”貫通新學制(7年本、碩、博連讀學制)的兩個試點單位之一。為切實培養可靠頂用的人才,適應新常態下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將選拔優秀生源進入“3+1+X”,按本碩博長學制培養,同時為進入該培養體系的學生配備博士生導師,在獎學金評定、國際交流、進入科研實驗室參與科學研究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學生最快可7年博士畢業,縮短了攻讀博士、碩士學位所需的時間。
學院數學建模教學中心為學校培訓的參賽隊曾榮獲國際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30項、二等獎100餘項,獲全國及省級獎400餘項。學院建有大學生科技創新中心,用地面積300多平米,有光、機、電類設備及計量工具,主要承擔大學生的科研訓練計畫及各級比賽活動,近年來取得豐碩成果。
學院注重學生之間的校際交流,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與法國緬因大學簽訂了國際交流協定;“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愛爾蘭利莫瑞克大學、都柏林工業大學簽訂了國際交流合作協定,正在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就“3+2”、“3+1”本碩聯合授予學位和國家留學基金委本科資助項目(CSC項目)進行接洽。

歷史沿革

物理系
1952年哈軍工籌建,余瑞璜、李天慶為物理教授會正副主任;1953年哈軍工成立,朱起鶴、胡昌國、況蕙孫為物理教授會正副主任;1961年哈軍工分建,況蕙孫、胡昌國為物理教授會正副主任;1972年物理教研室成立,羅芳本任主任;1976年,學校成立基礎課部,王立忠任物理教研室主任,張衍閣任指導員,陳偉強、崔三烈任副主任;1984年,蘇景輝任物理教研室主任,於慶祥、阮順齡、崔三烈任副主任;1986年車克勤任物理教研室主任,李巧改、崔三烈先後任支部書記,於慶祥、陸梅泉、張衍閣任副主任;1988年物理教研室從基礎部分設,成立物理部,陳偉強任主任,崔三烈任支部書記,於慶祥、陸梅泉任副主任;1992年蘇景輝任物理部主任,高淑玲任總支書記,車克勤、呂惠志任副主任;1994年趙言誠任副主任,1995年王政平任副主任,1996年呂英瑋任總支書記;
哈爾濱工程大學理學院
1999年理學院成立,蘇景輝任院長,呂英瑋任總支書記,趙言誠、沈繼紅任副院長;2001年張學斌任總支副書記;2003年苑立波任院長,沈繼紅、張學斌任總支正副書記,沈繼紅(兼)、趙言誠、李凱任副院長。2004年,苑立波任院長,沈繼紅、張學斌任總支正副書記,沈繼紅(兼)、孫偉民、康崇任副院長。
2005年12月,理學院進行機構調整,物理學科設立光子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大學物理教學中心和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苑立波教授、孫秋華教授、孫晶華教授分別任各中心主任。光子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包括電子科學與技術、光信息科學與技術2個本科專業教學團隊,康崇教授、孫偉民教授分別任2個教學團隊主任。光子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要負責“電子科學與技術”、“光信息科學與技術”2個本科專業和“光學”、“光學工程”2個碩士學科點的建設,承載2個本科專業的教學和2個碩士點的研究生培養任務;大學物理教學中心主要負責以國家物理教學基地為目標的大學物理教學和教學研究任務,同時負責精品課程的發展與建設任務,承載全校的大學物理教學和物理演示教學的工作;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負責大學物理實驗示範教學中心的建設,承載全校大學物理實驗的開放性教學任務。
數學系
1953年哈軍工成立,陸慶駿任數學教研室主任。1963年孫本旺任數學教研室主任。1971年戴遺山任數學教研室主任。1976年基礎課部成立,戴遺山任數學教研室主任,鄧金初、唐向浦、任開隆任副主任,李峨任黨支部書記。1984年任開隆任數學教研室主任,祖國城、王其元、呂英瑋任副主任,王風儀任黨支部書記。1988年數學力學系成立,曹希真任數學教研室主任,沈繼紅、張曉威任副主任,陳林珠任黨支部書記。1995年,祖國城任高等數學教研室主任,陳林珠、張曉威任副主任,王如森任套用數學教研室主任,沈繼紅、楊海歐任副主任,高玲任黨支部書記。
1999年,理學院成立,包括數學與物理2個學科.數學學科設有套用數學系,沈繼紅任主任,陳林珠、羅躍生任副主任,施久玉任黨支部書記;套用數學系下設數學與套用數學教研室、概論統計教研室、信息與計算教研,陳林珠、施久玉、羅躍生任分別任各教研室主任;2003年,數學系成立數學建模實驗室,張曉威任實驗室主任。2003年,賈念念任信息與計算教研室主任。
哈爾濱工程大學理學院
2005年,理學院進行機構調整,套用數學系設立數學研究中心與工科數學教學中心,沈繼紅教授、施久玉教授分別任2箇中心主任。數學研究中心包括數學與套用數學和信息與計算科學2個本科教學團隊,張曉威教授、羅躍生教授分別擔任2個教學團隊主任。數學研究中心主要負責2個本科專建設和數學學科發展,承載“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2個本科專業課程教學工作及“套用數學”、“系統理論”2個學科點專業研究生的教學與培養工作;工科數學教學中心主要負責數學學科教學基地和精品課程建設,承載全校工科數學課程的教學工作與3門省精品課程的建設任務。

知名教授

崔向群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天文學家(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負責研製成功了世界上新型的最大口徑的大視場和光譜獲取率最高的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為中國在大樣本天文學特別是宇宙大尺度結構、暗能量探索和銀河系形成演化研究走到國際前沿創建了平台。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並實現一種新型的主動光學方法:薄變形鏡面和拼接鏡面相結合的主動光學方法,成功實現了六角形變形子鏡和在一個光學系統中同時採用兩塊大口徑的拼接鏡面,使主動光學發展到新的水平,不僅使LAMOST這種非傳統光學系統成功實現,將我國望遠鏡研製水平推進到國際前沿,還為我國研製未來極大望遠鏡奠定了基礎。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苑立波

教授,博士生導師,省名師,省領軍人才梯隊帶頭人,國家“973計畫”首席科學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防科工“511人才工程”。主要研究領域為光纖傳輸理論、光纖感測技術及智慧型結構等。黑龍江省優秀中青年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曾獲“教育部第三屆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和“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國際期刊《PhotonicsSensors》副編輯,《雷射與光電子學進展》、《光學與光電技術》編委,黑龍江省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光學學會光電技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光學學會纖維與集成光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光學學會、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

王鵬飛

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組部第十一批次“千人計畫”青年人才項目入選者。主要研究中紅外波段光纖雷射器、光纖感測器件、微納光纖光子學器件和集成光學光子學器件。中組部第十一批次“千人計畫”青年人才入選者。美國光學學會(OSA)會員、SPIE學會會員、歐盟居里夫人學會終身會員、愛爾蘭皇家科學院Mobility fellowship。在國際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文章150餘篇,其中SCI檢索國際期刊文章80篇。擔任AppliedPhys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OpticsLetters等20多家國際知名期刊的審稿人。

楊 軍

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優青,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哈爾濱工程大學理學院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光纖白光干涉測試理論與關鍵技術、雷射干涉測量原理與關鍵技術、纖維集成光纖器件與微感測系統。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光纖感測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光學學會光電技術專委會委員、中國光學學會高級會員、黑龍江省光學學會常務理事、美國光學學會會員。201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畫,2014年獲國家自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累計發表論文14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50多篇,被EI收錄論文120篇;申請發明專利90項,已授權發明專利60項(含1項國際發明專利);主持和承擔國家重大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國家自然基金委儀器專項、國際合作重大項目等國家級項目20多項,獲黑龍江省科技獎自然科學一等獎和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

沈繼紅

教授,博士生導師,省名師。哈爾濱工程大學理學院黨委書記,主要從事套用數學的教學科研工作,重點研究最最佳化算法及系統建模。目前為黑龍江省工業與套用數學學會副理事長;黑龍江省數學協會副理事長。《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蘭州大學學報》、《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等等學術期刊審稿人。

孫偉民

教授,博士生導師,省名師,省領軍人才梯隊後備帶頭人。主要從事天文光子學、光學感測器、微結構光纖器件等領域的研究工作。現任中國光學學會光電專委會會員,黑龍江光學學會副理事長、物理學會副秘書長,黑龍江省儀器儀表學會理事,中科院天文光學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Applied Optics》、《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物理學報》、《光學學報》、《中國雷射》、《雷射與光電子學進展》《、Chinese Optics Letter》等期刊評審人,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戰略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黑龍江省基金、哈爾濱市基金評審專家。

鄧廷權

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模糊集理論和模糊邏輯技術、粗糙集理論與信息處理、形態學圖像分析、模式識別與計算機視覺等。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學部項目評審專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通訊評議專家,《Journal of Mathematical Imaging and Vision》、《Information Sciences》、《Fuzzy Sets andSystems》《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Knowledge-based Systems》《Automatica》等國際著名期刊審稿人,《中國科技論文線上》特約編審,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智慧型空天專業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工業與套用數學學會理事。

陳玉金

教授,博士生導師。黑龍江省傑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獲得者,龍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微納材料的可控制備、能源材料及器件(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等)、電磁波吸收與禁止、微納光電器件以及高精度感測器等。現任黑龍江省光學協會理事,中國材料學會高級會員,中國物理學會終身會員。《Appl. Phys. Lett.》等20餘種國際期刊論文評審專家。

卜長江

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防科工委優秀教師。“組合矩陣理論、代數與圖論和廣義系統理論”研究方向負責人。主要研究領域:符合矩陣、張量和圖譜、廣義逆、網路最佳化。曾獲哈爾濱工程大學第一、二、三屆“十佳示範主講教師”。現兼任:中國線性代數學會理事、中國運籌學會圖論分會理事、黑龍江省數學會常務理事。

劉志海

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光纖光鑷與套用、特種光纖及器件、光纖感測技術及套用。現任物理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纖維集成光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光纖感測器黑龍江重點實驗室主任,工科物理“興海”教學團隊後備帶頭人,黑龍江省知識創新促進學會副理事長、黑龍江省光學學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物理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光學學會生物醫學光子學專委會委員工作。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國防技術基礎項目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1項、哈爾濱工程大學中央基礎科研業務費多項,作為技術負責人參與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國防863項目973前期項目國防科工委基礎研究基金總裝備部武器創新基金項目、海軍裝備部預研項目、科技部國際合作專項等10多項課題。獲得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一次,三等獎一次,黑龍江省高校科技獎一等獎一次,三等獎一次。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其中SCI檢索4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