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斯曼-超現實主義的人像攝影怪傑

哈爾斯曼-超現實主義的人像攝影怪傑

《哈爾斯曼-超現實主義的人像攝影怪傑》是1999年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狄源范。

基本介紹

  • 書名:《哈爾斯曼-超現實主義的人像攝影怪傑》
  • 作者:狄源范
  • ISBN:9787534408915
  • 頁數:32
  • 定價:18.00
  • 出版社江蘇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06
  • 裝幀:平裝
  • 叢書:  世界經典攝影大師系列叢書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本書是攝影大師哈爾斯曼作品的一個選集。哈爾斯曼精通心理學,擅長拍攝別具一格的“心理肖像”照片,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和藝術家都曾出現在他的鏡頭中。本書所涉及的人物肖像主要有演員格蕾絲・凱麗、瑪麗蓮・夢露、格洛麗亞・史旺森、費雯麗和奧立弗等,作家薩特、納博科夫,科學家愛因斯坦等等。其中最有影響的是有關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的一組作品,哈爾斯曼也因此被譽為“超現實主義的人像攝影怪傑”

作者介紹

哈爾斯曼生平概要
1906年5月2日:生於拉脫維亞首府里加市。其父為牙醫,其母為教師。
1921年(1歲):開始用父親的相機為親友拍照,併購買有關已知自學攝影。
1924年(18歲):中學畢業後到德國德勒斯登學習電氣和機械。與此同時學習英、德、法、俄、西班牙和拉丁語。常到歐洲各著名博物館參觀,對其中的肖像畫尤有興趣。
1930年(24歲):到巴黎參加其妹的婚禮,因喜歡這個城市的文化氣氛,決定住在巴黎搞攝影。購得結影清晰的天塞鏡頭。從此,他的清晰細膩的作品開始在《時尚》、《看》等刊物上發表。
1934年(28歲):伊芙妮・摩塞爾(vonneMoser)開始擔任他的攝影助手。
1936年(30歲):自行設計出9×12厘米的雙鏡頭反光相機,由當年為達蓋爾製作相機的老木匠製造,配有兩個210毫米的天塞鏡頭。這台相機決定了哈爾斯曼的攝影風格,作品開始成名。舉辦第一次個人影展。
1937年(31歲):與伊芙妮結婚(伊已成為有成就的兒童攝影師)。
1940年(34歲):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巴黎淪陷。在愛因斯坦幫助下,赴美避難。
1941年(35歲):與黑星圖片社簽訂兩年契約。結識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兩人開始了長達30年的合作。
1942年(36歲):開始為《生活》雜誌拍攝封面,此後又作品不斷被採用,累計達101幅之多,成為他中生最感自豪的成就之一。
1945年(39歲):被美國雜誌攝影家協會選為第一任主席。
1947年(41歲):為愛因斯坦拍照。設計製造出三台改進型的4×5英寸雙反相機,一直用到晚年。
1948年(42歲):拍攝“一切都浮在空中”的《原子的達利》獲得空前成功。
1949―1951年(43―45歲);第一次回歐洲拍攝文藝名流。參加瑪格納(Magnum)圖片社。影集《法國人》出版。
1952年(46歲):為瑪麗蓮・夢露拍攝照片刊登《生活》周刊封面。
1954年(48歲):《達利的鬍子》出版。
1956年(50歲):《生活》雜誌派他週遊17個國家選拍“最美麗的女郎”。
1958年(52歲):美國《大眾攝影》選他為世界十大攝影名家之一。
1959年(53歲):《哈爾斯曼的跳躍攝影》由200多幅照片結集出版。CBS電視台報導他的工作和生活。
1960年(54歲):《生活》雜誌派他前往蘇聯拍攝採訪。
1961―1962年(55―56歲):《菲利普・哈爾斯曼論攝影意念的產生》出販。與阿威頓、佩恩等人組成“名攝影家學校”。
1983年(57歲):在華盛頓舉辦個展。塞拉庫斯新聞學院授予其“紐豪斯採訪成就獎”。
1966―1969年(60―63歲):為美國郵票拍攝愛因斯坦肖像。為尼克森總統拍攝標準像。
1972年(66歲):《視線內外》展出並出版。體質下降,縮小攝影室規模。
1975年(69歲):美國雜誌攝影家協會授予他“終身成就獎”。
1979年(73歲):在紐約國際攝影中心舉辦大型個人影展。6月25日在紐約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