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扎拉人

哈扎拉人

哈扎拉人(Hazaras)伊朗稱為哈扎拉人,亦譯赫扎拉人,在阿富汗斯坦則稱為泰穆里人(Taimuri)或提穆里人(Timuri),哈扎拉族是阿富汗斯坦國內第三大民族。“哈扎拉”是波斯語,意為“一千”。有些學者說,哈扎拉是成吉思汗及其後人西征後在阿富汗留下的駐屯兵的後裔。玄奘寫了去阿富汗時看跟中國人一樣的人,還有阿富汗的巴米揚大佛臉像哈扎拉人,這些表示他們在成吉思汗之前就在阿富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扎拉人
  • 外文名:Hazaras
  • 別稱:哈札拉人,泰穆里人
  • 族源:蒙古人
  • 區域:阿富汗斯坦,伊朗,巴基斯坦
  • 生肖:12生肖
  • 人種:蒙古人種和歐羅巴人種的混合類型
  • 語言:波斯語哈扎拉吉方言
  • 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
民族歷史,民族探源,人口統計,稱“中國人”,民族信仰,語言文化,婚俗服飾,飲食習慣,

民族歷史

自16世紀晚期,哈扎拉人在波斯薩法維帝國的史書中和印度莫臥兒帝國開國主巴卑爾的回憶錄中開始出現,被描述為居住在喀布爾以西到古爾省,南到加茲尼省這個地區。
自從18世紀中葉現代阿富汗國家形成,哈扎拉人就屢屢受到阿富汗斯坦最大的民族普什圖人的迫害,很多人從各個地方被迫逃到阿富汗斯坦中部山區。這個地區現在被叫做“哈扎拉賈特”。哈扎拉賈特山區以巴米揚為中心,橫跨阿富汗斯坦的多個省份,占阿富汗斯坦領土的三成。在普什圖人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統治的巴拉克扎伊王朝里,居住在哈扎拉賈特的哈扎拉人被課以重稅。但這段時期哈扎拉人還得以部分的地方自治。到了他的孫子阿卜杜爾·拉赫曼·汗任埃米爾的時期,由於一些哈扎拉人支持阿卜杜爾·拉赫曼的叔父,被阿卜杜爾·拉赫曼用軍事手段鎮壓。
1893年哈扎拉人再次反叛,並出其不意收復了哈扎拉賈特的大部分地方,但因彈盡糧絕最終再次被阿卜杜爾·拉赫曼鎮壓。這段時期,半數的哈扎拉人被殺死,很多哈扎拉人的財產被普什圖人搶走,以至於被迫流落在各個大城市內尋找謀生之路。阿卜杜爾·拉赫曼對哈扎拉人的殘暴統治造成了後世哈扎拉人和普什圖人之間長期的民族仇恨。
哈扎拉人基什特曼德曾於蘇聯侵阿期間任總理哈扎拉人基什特曼德曾於蘇聯侵阿期間任總理
1940年在穆罕默德·查希爾·沙赫的統治下,阿富汗政府對哈扎拉人加稅,同時普什圖人免稅並可以從政府拿到補助,這使得哈扎拉人再次反叛。在政府鎮壓了這個反叛之後,去掉了這個新稅。1979年蘇聯侵占阿富汗斯坦之後,哈扎拉人沒有像其他民族一樣強烈抵抗,而是自己內部各派互相爭鬥。最終受到伊朗支持的宗教武裝戰勝了世俗武裝,取得了哈扎拉賈特的控制權。在蘇軍撤退之後,哈扎拉人分成兩派,分別支持和反對拉巴尼政府。在1996年塔利班占領喀布爾之後,哈扎拉人團結一致,和北方聯盟聯合。但在1998年哈扎拉賈特被塔利班占領,大量哈扎拉人被普什圖人為主的塔利班殺害。
哈扎拉人希瑪·薩馬爾,阿富汗獨立人權委員會主席。2001年美國遭到9.11襲擊事件之後,因為認為塔利班庇護基地組織,美國出兵阿富汗斯坦,打敗了塔利班。哈扎拉人得到前所未有的權利,包括接受高等教育、參軍等。哈扎拉人哈吉·穆罕默德·馬哈吉吉還參加了2004年的阿富汗總統選舉。

民族探源

有些學者經考察認為:阿富汗斯坦的哈扎拉人是蒙古族的後裔,儘管他們現在已經不會講蒙古語,也不使用蒙古族姓名,但他們最早的來源的確是蒙古人。現在的哈扎拉人主要居住在阿富汗斯坦的哈扎拉賈特山區,此外,在喀布爾,坎大哈赫拉特楠格哈爾巴達赫尚等省,也散居著一些哈扎拉人。哈扎拉人居住的房舍與傳統的蒙古包一樣,還是圓形的。
圖中藍色區域為哈扎拉人居住地區圖中藍色區域為哈扎拉人居住地區
“哈扎拉”是波斯語,意為“一千”。有些學者認為,哈扎拉是成吉思汗及其後人西征後在阿富汗留下的駐屯兵的後裔。早在十三世紀上半葉,蒙古軍隊占領波斯和中亞一些地區後,就留歸鎮守官統轄,並留下少量軍隊駐屯。後來,成吉思汗之孫蒙哥又以千戶為單位派遣駐屯軍到這裡,這些軍人的後代就留了下來,與當地的波斯人塔吉克人突厥人通婚,融合、繁衍、發展。於是,“哈扎拉”就成了他們的稱呼,意指“千戶”的後裔。
據歐洲旅行家報導,直到十六世紀初,哈扎拉人還在使用蒙古語,後來才淡忘。現在他們通用波斯語。但他們所講的波斯語裡仍夾雜看不少蒙古語和突厥語辭彙,與純正波斯語相比存有區別。
從生理特徵上看,哈扎拉人屬於歐羅巴人種和蒙古人種的混合類型,具有蒙古人的體質特徵:他們長的大臉盤、高顴骨、少鬍鬚、斜眼角,井有內眥褶相等。雖然他們由於長期以來與當地民族通婚,這些特徵已不大典型,若干世紀後經過長期演化甚至還可能完全消失,但不能因此而懷疑他們的蒙古族源。
2003年根據英國牛津大學遺傳科學家賽克斯通過人類染色體和DNA樣本的調查,其中三分之一的哈扎拉人具有成吉思汗蒙古人的遺傳基因,因此完全體現了他們的蒙古族源。

人口統計

據統計,阿富汗斯坦約有多600~800萬哈扎拉人(2014年),占全國人口總量的20~25%(yahoo百科),是國內第三大民族。
哈扎拉族的青年男女哈扎拉族的青年男女

稱“中國人”

阿富汗中國鄰國,這個飽受戰火的國家中卻有一個民族尤為奇怪,他們叫做哈扎拉族,他們的外貌看起來和中國北方的有一些像。
事實上還真有這個可能,有些學者認為哈扎拉人是蒙古族的後裔,據說極有可能是當年成吉思汗出征歐洲屯兵在此地的士兵後裔。
據歐洲旅行家報導,直到十六世紀初,哈扎拉人還在使用蒙古語,後來才斷了傳承使用了別的語言。
黃皮膚,鼻寬度中等,臉平扁,唇厚適中,眼瞼多有內眥褶;頭骨上表現的特徵是鼻尖點指數中等,眼眶較高,面骨平扁,顴骨突出。這是很鮮明的蒙古族特徵。
而哈扎拉人和蒙古族的飲食習慣頗為相似,主要以奶製品和烤餅為主。
這些小孩濃眉大眼是不是很可愛。不過哈扎拉人在阿富汗過的並不如意,由於歷史等諸多原因,哈扎拉人總受到阿富汗人的歧視。
而飽受戰火的阿富汗本身就一直處於貧窮之中,可想而知哈扎拉人過的有多艱難了!如果你有幸去阿富汗旅行,倒不如可以細心觀察一番,定然會發現不同。

民族信仰

哈扎拉人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十二伊瑪目派。但也有少數遜尼派穆斯林。

語言文化

哈扎拉人使用哈扎拉吉語,這是一種接近阿富汗斯坦塔吉克人使用的波斯語的波斯語方言。和其他波斯語相比,哈扎拉語有很多蒙古語和突厥語的辭彙。尤其是戴昆迪省等地的哈扎拉語有大量的蒙古語影響。在喀布爾和馬扎里沙里夫的哈扎拉人很少使用哈扎拉語,而是操波斯語喀布爾方言。在西部赫拉特等地的哈扎拉人則是使用科拉薩尼語。在巴基斯坦的哈扎拉人經常使用烏爾都語和英語。
哈扎拉婦女哈扎拉婦女

婚俗服飾

哈扎拉人婚姻中很重視彩禮題。男女訂婚以後,關於彩禮的數量還要協商幾次,哈扎拉人當中盛行的是嫡堂婚和交表婚。如果男女雙方是堂兄妹或表兄妹,彩禮可以少要些。舉行婚禮這一天,先由一位富有的、兒女雙全的婦女給新娘梳妝打扮,然後,給新娘蒙上蓋頭,唱離別曲(邊哭邊唱),一般只對著母親和姐妹唱。
哈扎拉人哈扎拉人
與此同時,伊斯蘭教的毛拉、男性親屬和尊貴客人則聚集在一個大帳篷里,由毛拉誦經析禱,祝賀新人,這一切做完以後,人們把新郎引到唱完離別曲的新娘跟前,新郎將新娘領出帳篷,幫助她騎上早已備好的馬或駱駝。新娘家派一位年長女眷與新娘同乘一匹座騎,一直陪送她到新郎家。如果新郎家與新娘同住一村,接親的隊伍則需繞村一周。婚禮期間,一般還要舉行賽馬、摔跤等娛樂活動,以示慶賀。
哈扎拉人的婚姻多為一夫一妻制,只有少數富有者為一夫多妻。婚姻由父母包辦,幾乎沒有自由戀愛。訂婚這天,男女雙方的父親要舉行一個換包儀式。男方家長事先要在給親家的包里放入一定數量的錢,換包以後,就按人頭分糖,凡參加者都得到一份。
在服裝上,哈扎拉的男人上衣穿無領肥大襯衫,下衣穿燈褲,冬季外罩長袍,腰間束帶,有的還要加上一件坎肩。在家時頭戴繡花小帽,外出時頭纏深色或白色纏頭。女人服裝與男人的大同小異,基本一致,只是婦女不束腰帶,只將頭巾包在頭上,面部裸露,這與教規的要求有所不同。哈扎拉人的穿著打扮已被中亞穆斯林民族同化,已沒有了蒙古服裝的遺風。

飲食習慣

哈扎拉人的飲食以和奶製品為主食,這些與蒙古人的生活方式相同,並且,從奶製品的種類和製作方法上,也能看出與草原蒙古人的聯繫。哈扎拉人把奶煮沸、發酵、曬乾,製成乳酪,這與蒙古人製作奶豆腐的方法基本相同;用做乳酪剩下的乳漿,熬去水製成乾酪,這與蒙古人制奶渣的方法相差無幾。甚至用優酪乳加水製成飲料,用優酪乳打制黃油等也與草原蒙古人的製作方法幾乎接近。但他們在節慶日的羊肉抓飯則具有更多的中亞風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