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良拱門

哈德良拱門

哈德良拱門(Hadrian's Arch)是羅馬時代的凱旋門,於公元131年由哈德良皇帝(Hadrian)建造。當時建築拱門將市區分成新、舊兩區。以東為哈德良皇帝所擴建的新市區,而以西則為古市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德良拱門
  • 外文名:Hadrian's Arch
  • 建造年代:公元131年
  • 地區:希臘雅典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景點美圖,概述,外形結構,外貌,布局,比較,哈德良皇帝,簡介,經歷,評價,哈德良行宮,哈德良長城,與羅馬紀功柱的比較,景點旅遊提示,

概述

哈德良拱門(Hadrian's Arch)是羅馬時代凱旋門公元131年哈德良皇帝(Hadrian)建造。如今哈德良拱門仍舊是進入雅典大門的象徵。而其正後方有15 根擎天長柱,那便是著名的宙斯神殿遺址。曾經有104 根美麗的科林斯列柱宙斯神殿,目前已成為凌亂、荒草蔓蔓的廢墟了。
哈德良拱門哈德良拱門
哈德良拱門(Arch of Hadrian)位於雅典衛城東南方325米,橫跨希臘雅典中心的一條古老的道路,這條路通往城市的東側包括奧林匹亞宙斯神廟在內的建築群。據說興建這座拱門是為了慶祝羅馬皇帝哈德良在公元131或132年的到訪,皇帝來此是為了當時附近新建的神廟,向該市捐獻了大量財物,對於如此重大的榮幸,需要以適當的方式表示尊敬。雖然不能確定是誰修建了此門,但是負責設計和修建的可能是雅典或其他希臘城市的公民。在拱門的正反兩面都刻有文字,分別稱忒修斯和哈德良為雅典城市的創建者。目前尚不能確定,這裡的城市是指整個城市或城市的兩個部分:老城和新城。但是,早期的想法認為拱門標誌著古代城牆的位置,因而區分了該市的老城和新城,但是已被進一步的挖掘證明不正確。

外形結構

外貌

哈德良拱門(Arch of Hadrian)位於希臘雅典,高59米,寬41米,厚7.5米,是羅馬時代凱旋門,於公元131年由哈德良皇帝(Hadrian)建造。
哈德良拱門哈德良拱門

布局

皇家花園南側臨近接著國會議事廳, 為一半圓形建築。在議會廳的廣場上是藝術表演的場所,傍晚時常有戲劇、舞蹈等表演,可免費欣賞。議會廳的南方為哈德良拱門,高十幾公尺,以此為界,東側為哈德良皇帝所擴建的新雅典,西側則為古雅典,建於羅馬時期。
當時建築拱門將市區分成新、舊兩區。以東為哈德良皇帝所擴建的新市區,而以西則為古市區。拱門的框緣上雕刻了2道題字,每道各在一面。面向雅典衛城的那一面寫著:“這裡是雅典,特休斯的遠古城市。”另一相反方向面向新城,上面的提字寫道:“這裡是哈德良的城市而不是特休斯的城市。”這個著名的建築物科林斯式冠狀壁柱支撐。
哈德良拱門宙斯神廟隔路相望,宙斯神廟位於路南,而哈德良拱門則位於路北,這兩座建築都是由距今1900多年前的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時期修建的。據傳這個建築是為慶祝哈德良皇帝的到來以及他為城市做出的貢獻而建造的。但由於年代久遠和風化以及空氣污染,哈德良拱門也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損壞,很多建築細節部分脫落,字跡也更加模糊不清。現在我們已經無法看到宙斯神廟和哈德良拱門的原始形態,只能通過斷壁殘垣來回憶當時的輝煌。
哈德良拱門由誰來建造已不可知,但是據估計是由當時雅典的市民或者另一個希臘人團體負責建造。是一座主要當時用於區分城市界限的標誌性建築,,整座紀念碑完全由自潘泰立克山開採出的潘泰立克大理石建造,這種大理石用於很多著名建築的建造,比如著名的帕提儂神廟。基座上的門廊立柱採用的是科林斯式主柱風格,柱子頂端雕刻有毛莨花葉的紋飾,雕刻精美。哈德良拱門兩面刻有文字,隨著時間的流逝,字跡已經模糊,但是仍可辨認。拱門面向雅典衛城一面的牆上刻有意為“此為雅典,即提修斯古城”的文字,拱門面向宙斯神廟一面的牆上刻有意為“此為哈德良城,非即提修斯古城”的文字,這些文字清晰地標示出當時城市的界限。哈德良拱門位於雅典衛城東南方向325米遠的地方。
提修斯(Theseus)是雅典國王阿吉斯(Aegeus)的兒子,雅典偉大的英雄,希臘神話中有一段著名故事,說的就是提修斯主動請纓,前往迷宮中成功地殺死了靠吞食祭祀的童男童女為生的半人半牛怪物-米諾陶(Minotaur),但在凱旋途中,提休斯忘記了和父親的約定,沒有將其船隊由代表悲慘命運的黑帆換成白帆,導致其父王以為他任務失敗,悲痛欲絕後從高懸崖上跳下的大海,為了紀念他,後人便按老國王的名字將這片海命名為“愛琴海(Aegean Sea)”。現實中與希臘神話相關的典故實在太多了。

比較

與羅馬紀功柱的比較,哈德良拱門的建築意義在於它和羅馬紀功柱有很大的不同,常見的羅馬紀功柱上部頂端都有巨大的碑狀物,用於鐫刻複雜的圖文以記載豐功偉績。另外,羅馬紀功柱的拱頂上一般都支撐著一個人物或者象徵物的雕像(比如四匹馬拉的戰車),這一切在哈德良拱門上都沒有發現。有專家指出哈德良拱門可能在建造初始就一定指明了不許在上面附加更多的裝飾成份。

哈德良皇帝

簡介

哈德良外號勇帝,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公元117年-138年在位。他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羅馬貴族後裔,也是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的表侄。14歲時前往羅馬,16歲開始在軍中服役,先後經歷了萊因河和多瑙河之戰。哈德良深得圖拉真賞識,被委以重任。公元117年圖拉真死後不久,哈德良繼任羅馬皇帝,從此羅馬進入黃金時代,近一億人民開始享受和平、繁榮和安全的生活。哈德良身材強壯高大,留著厚密的捲髮,眼神犀利。行軍打仗時,他不畏天氣和地形的變化,與士兵們吃同樣的飲食,喝廉價的酒水,深得士兵愛戴。
哈德良拱門和宙斯神廟見於19世紀繪畫中哈德良拱門和宙斯神廟見於19世紀繪畫中
哈德良還是一位博學多才的皇帝,在所有羅馬皇帝中,他是最有文化修養的一位,在文學、藝術、數學、哲學和天文等領域都有所造詣。他具有藝術家的氣質,他的詩篇、建築設計、生活方式都體現了這一點。他統治時期的許多建築也保留了下來,著名的有哈德良長城、拱門和別墅等。

經歷

哈德良被認為在很多方面都走在時代前列,同時代的人稱讚他“友善而不失威嚴、嚴肅而不失風趣、節儉而不失慷慨、多才多藝而又追求變化”。哈德良(Publius Aelius Traianus Hadrianus,76年1月24日- 138年7月10日,外號勇帝,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117年-138年在位)
圖拉真在彌留之際,將哈德良收為養子。哈德良也是西班牙人,原系圖拉真的表侄。從早年起,他就跟隨圖拉真轉戰各地,深得這位皇帝的賞識,被不時委以重任:91年表叔圖拉真擔任執政官,他開始成為羅馬元老院議員。97年底,羅馬皇帝內爾瓦收圖拉真為養子並指定為帝位繼承人,他奉命前往西高盧向圖拉真傳達賀辭。從此躋身於帝國最高統治階層的行列。100年與圖拉真的侄孫女結婚。105年晉升為平民保民官,並且打破慣例,第二年又晉升為掌兵權的執政官。107年一度出任多瑙河畔行省下潘諾尼亞的總督。108年擔任執政官。112年出任雅典執政官。117年圖拉真西巡之前,命他統率在敘利亞集結的重兵。圖拉真死後不久,他便被敘利亞軍團推為元首,這一行動不久又得到了元老院的批准。哈德良繼位後所做的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停止東方戰爭,與帕提亞國王締結和約。他放棄了圖拉真所設立的亞述省和美索不達米亞省,並且讓亞美尼亞重新成為僅僅依附於羅馬的小王國,把羅馬帝國在東方的邊界縮回到幼發拉底河。哈德良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在帝國全部力量極度緊張的代價之下,圖拉真的東方征服才可以進行下去。而在當時,北方和西方的邊防力量十分空虛,美索不達米亞的居民又明顯地對羅馬懷有敵意,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固守越出幼發拉底河右岸很遠的新邊界將是一個異常困難的任務。在其他的邊界上,哈德良也放棄了大規模進攻的政策,而僅著眼於防守。為了抵禦日耳曼人的南侵,他在現今德意志的南部築了一道長城,把萊茵河上游與多瑙河上游連成一片。此外,他又在不列顛島北部建造了橫貫東西的“哈德良邊牆”,以防禦那些居住在現今蘇格蘭的“蠻族”的侵入。
哈德良時代是羅馬國家制度官僚化的重要發展階段。帝國的官僚管理制度在朱理亞·克勞狄時代就已奠定了基礎。但那時在中央官僚機構中占重要地位的是被釋奴隸,因為中央機構和元首私人家業的管理機構沒有什麼分別,而後者的成員又主要來自元首的被釋奴隸和奴隸。這種情況並不符合整個奴隸主階級的利益,特別是不符合中等奴隸主階層的利益。因此,必須有所改變。到弗拉維當政的時候,帝國行政機構中被釋奴隸的數目明顯減少,騎士等級逐漸成了帝國官僚的主要補充者。到了哈德良時代,騎士幾乎擠走了所有的被釋奴隸,而成為真正的官吏階層。與此同時,哈德良還把由奧古斯都創建的元首顧問會變成一個官僚機構,顧問會的成員與普通官吏一樣,能定時從國庫中拿到薪金,因此,顧問會本身便失去了獨立處事的最後痕跡,並變成了仰承皇帝意旨的工具。

評價

哈德良是一位博學多才的皇帝,在所有的羅馬皇帝中他是最有文化修養的一位,在文學、藝術、數學和天文等領域都造詣頗深。他具有藝術家的氣質,這在他的詩篇中,在他的建築設計中,以及在他的生活方式中,都充分地表現出來。他非常熱愛古希臘文化,並成為第一個蓄鬚的羅馬皇帝。他統治時期的許多建築也保留了下來,著名的有哈德良長城和別墅等。哈德良皇帝喜愛旅遊,在他統治時期帝國各行省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關於這一點,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里寫道:“哈德良的生活幾乎是始終處在永無止境的旅途之中。由於他具有多方面的,包括軍人、政治家和學者的才能,他通過完成自己的職責便可以完全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完全不顧季節和氣候的變化,他始終光著腳徒步在喀里多尼亞的雪地和上埃及的酷熱的平原上行軍;在他統治期間,帝國所有的省份沒有一處不曾受到這位專制帝王的光臨。”121年巡幸整個帝國,視察軍隊和檢查邊界的防務。先到高盧日耳曼,然後到不列顛,再從不列顛前往西班牙,鎮壓茅利塔尼亞摩洛哥)發生的起義。此後東進,經陸路橫越巴爾幹半島,然後取道愛琴海,抵達小亞細亞安納托利亞)。他與帕提亞進行談判,然後視察小亞細亞的西北部。124年航行至雅典,次年返回羅馬。128年第二次巡幸時直至敘利亞阿拉比亞。接著渡海去埃及,在尼羅河上進行勘查,然後又前往雅典。
哈德良強烈的好奇心和虛榮心導致他“一時成為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一時成為一個可笑的舌辯之士,一時又成為一個充滿嫉妒心的暴君。當然,他的行為的總的趨向是公正和溫和。”。哈德良認安敦尼為養子,條件是他同樣認養馬可·奧里略(Marcus Aurelius)和維魯斯(Lucius Verus)為養子。這樣哈德良為帝國確定了兩代的繼承人,後來的史實證明他的眼光是不錯的,安敦尼和奧里略都是出色的皇帝。

哈德良行宮

哈德良行宮是古羅馬的大型皇家花園,它是羅馬帝國的皇帝哈德良為自己營造的一座人間伊甸園。哈德良公元76年生於羅馬,是一位在詩歌、數學、建築和繪畫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詣的皇帝。據他的一個傳記作家記載,他可以同時從事以下所有事情:口述備忘錄,創作文學作品,傾聽下屬報告,與朋友交談,並且妙語連珠。
這位天才的羅馬皇帝平生有兩個最大的嗜好:一是旅行,另一個就是建築。歷史上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圖拉真皇帝與著名建築師阿波羅多格斯正在討論一個建設方案,哈德良在旁邊插話,卻受到了阿波羅多格斯的嘲笑。他說:“你還是去擺弄你的大冬瓜去吧!對我們所談的問題你是個門外漢。”阿波羅多格斯所說的大冬瓜就是哈德良偏愛的圓頂結構。阿波羅多格斯也為自己的高傲付出了代價,最終被哈德良所殺。哈德良在位時完成了一系列的建築工程,主要有萬神殿、維納斯廟和羅馬廟,但後面的兩座建築均已被毀壞,只有萬神殿留存。另一個建築傑作就是他為自己營造的這座“伊甸園”——哈德良別墅。水是整個行宮建築中最顯著的主題之一。水流從最南端引入,再通過一個有管道和水塔組成的複雜系統,最後流過整個別墅。每一個建築都有自己的用水設施,包括大型水池和小型浴場水流系統等一應俱全。整個設計中,水並不缺少,不管是作為自然景觀的一部分,還是流動於人造管渠之中,潺潺的流水總是使人為之一振。魚塘給餐桌提供了美味的食物,水渠給浴場注滿了清水,噴泉給空氣增添了涼爽。在已知的水利建築中,有12個蓮花形噴水泉,30個單個噴泉,6個水簾洞,6個大浴場,10個蓄水池,35個衛生間。
哈德良之後的其他羅馬皇帝可能來此居住過,但因年久失修,哈德良行宮里的文物和建築目的漸漸地被人遺忘了。文藝復興以後,義大利尚古之風瀰漫,北方貴族紛紛來到羅馬領略其過去的輝煌,掠奪持續發生,因為人們都渴望得到與偉大的哈德良皇帝有關的文物,別墅因此遭到很大的破壞。19世紀70年代,人們開始第一次用科學的考古方法對哈德良別墅進行系統發掘後,義大利政府從一位貴族後裔處購買了這裡近一半的財產,這座昔日的偉大工程得到了政府的保護。儘管哈德良行宮遺址現在已是滿目瘡痍,但她那永恆的古典氣質卻依然閃爍其間,令人戀戀不捨。

哈德良長城

電影《亞瑟王》中,一道近似中國長城的高牆曾多次出現。與亞瑟源自神話不同,這道高牆名為哈德良長城,來源於真實生活。
哈德良長城(英語:Hadrian's Wall 拉丁語:Vallum Hadrianus),是一條由石頭和泥土構成的橫斷大不列顛島的防禦工事,由羅馬帝國君主哈德良所興建。公元122年,哈德良為防禦北部皮克特人反攻,保護已控制的英格蘭的經濟,開始在英格蘭北面的邊界修築一系列防禦工事,後人稱為哈德良長城。哈德良長城的建立,標誌著羅馬帝國擴張的最北界。1987年,哈德良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公元43年,羅馬人侵占不列顛。公元122年,羅馬皇帝哈德良(公元76-138年)巡視不列顛,決定在英格蘭北部修建長城,抵禦北方的敵人。長城全長73公里,高約4.6米、底寬3米、頂寬約2.1米,上面築有堡壘瞭望塔等,工程耗時6年。
公元142年,羅馬人在哈德良長城以北又修築長達37公里的安東尼長牆。長城的修建,一方面顯示了羅馬人的實力,另一方面也標誌著羅馬人開拓疆土的式微。
哈德良長城現已破敗不堪,只能從少數斷壁殘垣和殘存的基座一窺昔日的雄風。英國政府自19世紀80年代起開始有組織地保護哈德良長城。上個世紀20年代,英國政府制定《古蹟與考古地區法》,哈德良長城的保護遂有法可依。

與羅馬紀功柱的比較

哈德良拱門的建築意義在於它和羅馬紀功柱有很大的不同,常見的羅馬紀功柱上部頂端都有巨大的碑狀物,用於鐫刻複雜的圖文以記載豐功偉績。另外,羅馬紀功柱的拱頂上一般都支撐著一個人物或者象徵物的雕像(比如四匹馬拉的戰車),這一切在哈德良拱門上都沒有發現。有專家指出哈德良拱門可能在建造初始就一定指明了不許在上面附加更多的裝飾成份。
哈德良拱門哈德良拱門

景點旅遊提示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哈德良拱門哈德良拱門
到達方式:可乘坐捷運二號線,在Akropoli站即可到達。
地址: Amalias avenue, Athen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