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烈士陵園

哈密烈士陵園

哈密烈士陵園位於哈密市東2公里。是為紀念在革命戰爭年代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疆後剿匪戰鬥中光榮犧牲的先烈而設立的。

青山綠水長留生前浩氣, 蒼松翠柏堪慰逝後英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密烈士陵園
  • 地址:哈密市東2公里
  • 建立時間:1951-7
  • 目的:紀念在戰鬥中犧牲的革命先烈
機構簡介,發展歷程,

機構簡介

哈密烈士陵園位於哈密市東2公里。是為紀念在革命戰爭年代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疆後剿匪戰鬥中光榮犧牲的先烈而設立的。

發展歷程

1949年,羅少偉將軍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六師副師長,奉命挺進哈密。已聽說解放軍進入哈密的百姓正歡呼雀躍、歡慶自己的解放時,綠洲又瀰漫起了硝煙,1950年3月19日原國民黨哈密督查專員堯樂博斯,策動叛亂,與匪首烏斯滿匯合,襲擊執行任務的解放軍,攔劫過往車輛,搶劫民眾牲畜,嚴重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危害新生的人民政權,十六師黨委一面向上級報告敵情,一面部署剿匪,羅少偉主動請戰,親自赴前線部署防務。1950年3月26日,羅少偉帶領參謀和警衛員前往距哈密100多公里的嘹墩,檢查我軍的各項防務工作,4月1日天剛亮,羅少偉一行六人前往七角井我軍駐地檢查工作,當行至距離七角井20多公里的車軲轆泉附近時,突遭叛匪伏擊,敵眾我寡,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羅少偉同志與同行的機要秘書李裕慶、參謀馬玉章、報務員宋萬成、警衛員楊狀元等全部壯烈犧牲,司機因槍彈打盡而被捕。羅少偉是在哈密剿匪戰鬥中犧牲的我軍最高將領。
1951年7月,為紀念在戰鬥中犧牲的革命先烈,十六師建造了烈士陵園和紀念碑。紀念碑高約10米,上刻王震、張宗遜、張邦英、甘泗淇、羅元發等領導人的題詞和長篇碑文,以及319名烈士英名錄(其中副師長1人,團級幹部3人,營級幹部21人,連排級幹部92人)。1979年中國哈密地委和行署在原地重修烈士碑和陵園,並將烈士墓、烈士骨灰遷至紀念碑旁。1983年烈士陵園正式開放,以供憑弔。重修後的陵園總面積為21300多平方米,四周以磚砌牆,門上刻著“哈密烈士陵園”六個金光大字。迎門150米矗立著烈士紀念碑,有台階6層,象徵著六軍。碑高16米,象徵著十六師。碑呈三棱形,三面刻有哈密地委和行署“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維、哈、漢三種文字的題詞。碑與大門之間的廣場兩側設有烈士生平事跡陳列館。
哈密烈士陵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