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巴基斯坦飛彈工業的起步,“哈塔夫”-1做工粗糙、拙劣,性能低下。即使經過改進,作戰能力仍然有限。而且“哈塔夫”-1也不能攜帶核彈頭,極大影響到了其性能的發揮。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哈塔夫”-1給巴基斯坦的飛彈工業開了一個好頭,使它在日後有了飛快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哈塔夫”-1很好的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和技術使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塔夫-1(Hatf-I )地地飛彈
- 所屬國家:巴基斯坦
武器簡介,基本信息,技術數據,研製歷程,
武器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哈塔夫-1(Hatf-I )地地飛彈
研製時間:1989年
射程:近程飛彈
技術數據
彈長:6米
彈徑:0.56米
彈重:1,500千克
射程:70千米
研製歷程
說起巴基斯坦的飛彈工業,不能不提到埃及。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爭後,埃及總統納賽爾秘密招募以歐根·森格爾和沃爾夫岡·皮爾茨為首的數百名德國飛彈專家在埃及南部阿爾萬建立龐大的兵工廠。
1959年該廠完成了兩款中程飛彈的試製。當年年底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汗訪問埃及。納賽爾為爭取巴基斯坦反對以色列,破例邀請他參觀了阿爾萬的飛彈車間,並表示願意提供飛彈技術援助。
1961年阿尤布·汗總統成立了巴基斯坦空間與高層大氣研究委員會,負責監督飛彈、探空火箭的研發。該委員會在阿拉伯海附近修建了試驗靶場,從埃及進口了六枚“拉美西斯四世”探空火箭。這些火箭其實是V-2飛彈的翻版,但卻是巴專家首次接觸到飛彈實物。
1967年以色列將德國專家幫埃及研製飛彈一事捅到聯合國。德國政府不得不強令本國公民離開埃及。從而使埃及飛彈事業基本中斷,剛剛上路的巴基斯坦飛彈工業也陷入困境。但是阿尤布·汗艱辛飛彈的重要性。他支持空間與高層大氣研究委員會繼續從事飛彈研製。
至20世紀70年代初,巴基斯坦已擁有一個固體燃料廠、一個儀器廠和一個火箭靶場。 1985年巴基斯坦破天荒地從法國航宇公司獲得“埃里登”探空火箭。這種火箭從“冥王星”戰術飛彈發展而來,其固體火箭發動機、耐高溫殼體製造等技術對巴基斯坦飛彈工業起到了重要作用。至此,“哈塔夫”研製才走上正軌。
型號演變
從1997年起巴基斯坦開始改進“哈塔夫”-1,研製出射程100千米的“哈塔夫”-1A和“哈塔夫”-1B。它們採用慣性制導和姿態控制發動機,使精度有了明顯提高。飛彈裝在巴仿製的MAZ-543高機動越野卡車底盤上,具有一定的實戰能力,目前均在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