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與魔法石(J.K.羅琳著長篇小說)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J.K.羅琳著長篇小說)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英國版《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美國版《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是英國女作家J.K.羅琳創作的長篇小說,《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第一部。該作的英文原版1997年6月26日在英國出版;中文繁體版2000年6月23日出版;中文簡體版2000年9月出版。

該書講述了自幼父母雙亡的孤兒哈利·波特收到魔法學校霍格沃茨的邀請,前去學習魔法,之後遭遇的一系列歷險。

該小說情節跌宕起伏,語言風趣幽默,主題反映了現實和人性,發人深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 外文名稱: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英】J.K.羅琳
  • 首版時間:1997年
  • 字數:228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一歲的哈利·波特失去了父母后,便來到了姨媽家,過著極其痛苦的日子。一直到十一歲生日那天,哈利一生的命運才發生了變化,他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被邀請去一個童話般的地方一一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哈利發現這裡到處充滿著魔力,他既找到了朋友,又學會了魔法和騎著飛天掃帚打魁地奇,還得到了一件隱形衣,他在這裡生活得很愉快。但一塊魔法石出現了,它將關係到世界的現在和未來。哈利在好朋友羅恩和赫敏的幫助下,突破了重重困難,保護了魔法石,終於拯救了世界。

作品目錄

中文英文中文英文
The Boy Who Lived
10. 萬聖節前夜
Hallowe'en
2.消失的玻璃
The Vanishing Glass
11.魁地奇比賽
Quidditch
3. 貓頭鷹傳書
The Letters from No One
The Mirror of Erised
4. 鑰匙保管員
The Keeper of the Keys
Nicolas Flamel
Diagon Alley
Norbert the Norwegian Ridgeback
6. 從9又3/4站台開始的旅程
The Journey from Platform Nine and Three-Quarters
The Forbidden Forest
The Sorting Hat
16. 穿越活板門
Through the Trapdoor
8.魔藥課老師
The Potions Master
17.雙面人
The Man with Two Faces
9. 午夜決鬥
The Midnight Duel

創作背景

1990年夏天,《哈利·波特》故事就有了雛形。當時,羅琳的男友要搬到曼徹斯特去,讓她也一同過去。返回倫敦的火車開得很慢,當時羅琳枯坐著,百無聊賴地望著窗外,思維在天馬行空胡亂飄蕩。就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黑髮的、瘦弱的、戴著眼鏡的黑髮小巫師一直在車窗外對著她微笑。這個形象一下子闖進她的腦海,使她萌生了創作哈利·波特的念頭。
從葡萄牙回英國後不久,羅琳去了愛丁堡,一來愛丁堡物價便宜,二來和她手足情深的妹妹黛安婚後就住在那裡。她想在那裡找個固定的工作,休養疲憊的身心,同時抓緊完成《哈利·波特》的初稿。她的妹夫在當地有一家咖啡館,每天羅琳都會安靜地在那叫一杯咖啡,開始《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寫作。
該書最初起名為《哈利·波特與哲學家的石頭》,該書的美國出版商害怕哲學家一詞會嚇跑小讀者,於是更名為《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人物介紹

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是小說的主人公,由一個靦腆弱小的孩子漸漸成長為一位偉大的英雄。哈利·波特在襁褓中就成了孤兒,由姨媽姨父德思禮夫婦撫養,受盡了他們的虐待以及他們寵壞了的兒子達利的折磨。由於從小受歧視,哈利長成了一個靦腆的孩子,缺乏自信。他從麻瓜世界(現實)逃到霍格沃茨魔法學校(虛幻)並最終成為那裡的一名巫師,這突如其來的榮譽,不僅與他幼年的不幸形成鮮明的對比,而且是對他幼年不幸的一種補償。但哈利從未丟掉他謙虛與卑恭的美德,甚至當他得到了魔法石,並從伏地魔手中拯救了世界,也沒有在勝利中洋洋自得,期待任何的讚揚。他只關心如何不讓魔法石及它的魔力落到壞人手中,如此簡單的欲望最終使他成了一個英雄。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哈利的成長展現了人類成長中所遇到的挑戰與危險,象徵了每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磨難經歷:長大成人,贏得同齡人的尊敬,學習忠誠的品德,弄懂可以原諒的錯誤與不可饒恕的罪惡之間的區別,信仰比自己更偉大的東西等。他是渴望成功踏入成人世界的所有孩子的代表。
赫敏
女主人公赫敏是理想化的女性形象,一個具有獨立女性意識的代表,她的獨立意識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赫敏靠自己努力學習,獲得知識,擁有智慧。她總是要求自己必須第一個舉手,第一個回答問題,回答必須正確。她可以記住許多很難的咒語,同時參加幾個魔法班的學習。赫敏到霍格沃茨不久就成為全年級最聰明的學生。她不僅知道每個問題的答案,還記得讀過的每本書的內容,並樂於將自己的知識告訴別人。她以超出常人的努力來證明自己。
赫敏的獨立女性意識還表現在她不依附男性,能獨立地解決問題。她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用於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同學,有時她的男性朋友也需要依靠她走出危機。《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當赫敏、哈利和羅恩三人被困禁室,她告訴哈利和羅恩怎樣使三頭狗睡覺,怎樣分散管理員的注意力,使大家有足夠的時間,逃離禁止入內的走廊。這也充分展示了赫敏的才智。與哈利的智慧相比,赫敏與之難分伯仲。
鄧布利多
鄧布利多是善良智慧的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校長,儘管他是一位有名的魔法師,但他既謙遜,又受人愛戴。他具備超人的智慧、知識及對他人的理解,是他安排了哈利去尋找魔法石的事件,使哈利能夠最終證明自己的價值。
哈利與鄧布利多的關係也是小說的一個重要的象徵。小說開始只是把鄧布利多作為一位抽象的大人物來介紹的。當他在為新生致歡迎詞時,讀者只是遠遠地看到他的輪廓。但當鄧布利多在魔鏡室里遇到哈利時,他溫和的人性才開始逐漸展現。他與哈利的私下個人接觸及對他的特別關注,是魔法學校其他學生所未曾享受到的。表現了這位偉大的魔法師對哈利而言不僅是一位校長,更是一位父親般的長者和博學的心理學家。
鄧布利多是哈利的保護神。他勸導哈利不要去看厄里斯魔鏡,是因為他知道鏡子的巨大的影像可能會使年輕的哈利不知所措,他明白哈利只是個需要關愛和感情的孩子。後來的故事告訴讀者,正是鄧布利多把哈利父親留下的隱身衣交給哈利的,這更加強了他這種父親的角色象徵。
伏地魔
伏地魔是一個墮落的巫師,當他殺害哈利的父母時,給哈利留下了一道閃電形的傷疤,是伏地魔改變了哈利的生活。“伏地魔”(Voldemort)在法語中的意思是“死亡飛行”或“死亡大盜”,他集高超的魔法與欺世詐道於一身,一心想找到魔法石以逃避死亡。他是傳統小說中惡魔的象徵。伏地魔致命的弱點就是他誤解了什麼是生命中重要的東西,伏地魔為自己的欲望而活著。但是如同讀者在小說結尾處看到的:他根本就不是活著,他甚至沒有自己的軀體,他必須偷偷地進入到他人的身體中。其實,伏地魔缺乏的不僅僅是身體,他還更缺乏靈魂,為欲望而生存使他根本沒有真正的生命。他也沒有愛,就像鄧布利多對哈利解釋的,愛是伏地魔不可能理解的東西,這就是他被留在哈利身上的母愛的痕跡燒傷的原因。
馬爾福
馬爾福是魔法學校的一位傲慢的學生,也是哈利的勁敵。他出身於較富有的巫師家族,是一個典型的勢利小人,自以為最有資格來魔法學校上學。小說用馬爾福這個人物來襯托主人公哈利:他的優越感,他的勢利奸詐以及令人討厭的性格,與哈利的優秀品質形成鮮明的對比,他的邪惡使人更加讚賞哈利的善良。馬爾福的自私和優越感與哈利在麻瓜世界的死對頭達利驚人地相似。這種相似是非常重要的,它象徵著哈利的新生活里仍然難逃舊問題,馬爾福的出現是對魔法世界中的很現實的一個警示:即使在這個理想世界裡,像馬爾福那樣惡的人依然存在,所以哈利的周圍並不只有友誼和關愛,他還要像童年時代一樣去面對煩惱與鬥爭。馬爾福雖然是個小孩,但他將來可以長成伏地魔那樣的惡魔,這意味著在不同年代既有英雄也有惡棍,正義與邪惡的鬥爭無所不在,永無休止。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愛的回歸
哈利在霍格沃茨學習知識,增強能力,結交朋友和師長,經歷了各種奇遇和險情,最後通過心智的成熟而獲得了愛的能力,一種成熟的愛和廣博的愛,包括與父母之間的愛、與朋友和同學之間的友情、與老師之間的友誼、對動物的愛、對集體的愛、用愛去戰勝黑暗勢力等。從最初內心渴望得到愛逐漸學會去愛人、愛集體、愛生活、用愛去降妖除魔,波特經歷了精神上的轉折和一系列不平凡的事情,正是這種轉折和不平凡的事情帶來的心理上的變化促使波特成熟起來,使他從關愛自己的感情走向關愛他人、關愛社會。因此它們成為了故事敘述發展的重要銜接點。其中“厄里斯魔鏡”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銜接點。在這之前,波特更多的是被動地接受別人的愛如海格的呵護和校長的關照,當然,被愛的切身感受是兒童懂得愛人的先決條件之一。不過自從經歷了本章中魔鏡的情感風暴之後,波特才真正領悟到了有愛的快樂與失去愛的痛苦。在這一章中作者對孩子的內心世界進行了細緻而生動地描述。如寫他目不轉睛地望著鏡中的父母和親人們慈祥的微笑,感覺怎么看也看不夠。後來他又接連兩次偷偷來到魔鏡前,甚至打算在這裡過夜。在這裡,他感受到世界上最強大的愛和最溫暖的愛。但是,魔鏡很快被搬走了,波特陷入極度痛苦之中。在老師兼保護人鄧不利多的啟發下,他努力學習控制自己、面對現實,學會讓對父母的思念成為充實內心世界的力量,而不是放縱自我的藉口。
他回到了集體中,校園豐富的生活尤其是打魁地奇比賽的巨大成功使他逐漸擺脫了孩提時期的對愛的依賴,懂得了依靠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去創造一個愛的世界,既愛人也被人愛。在以後的日子裡,波特用母親留給他的愛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包括拯救脊背龍的行動,雖然該行動使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去禁林巡夜。還包括在尋找魔法石的過程中的危急時刻選擇把安全留給同伴、危險留給自己、獨自面對並戰勝了令所有魔法界的人不寒而慄的伏地魔—這個曾殺害他父母的兇手、現在妄圖藉助魔法石重回人間禍害人類的惡魔。此刻,波特額頭上的愛的印記不再象以前那樣只是依靠母親留給他的魔力被動地起作用,而是與波特的行動一起共同阻止伏地魔獲得魔法石。波特的行為贏得了同學們和老師們的尊敬和愛戴。無論這個伏地魔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是現實世界的還是心理世界的,波特最終是用“愛”征服了他——一個內心充滿仇恨、貪婪和野心的魔鬼。用愛戰勝了最厲害的惡勢力來結束故事,不但使兒童愛人的內在因素達到成熟與升華,完成了故事的主題:愛的回歸,而且與故事的開頭—(父母的)愛的缺失首尾相連、遙相呼應,從而實現了結構上的完整性和統一性。最後讀者看到的波特已不再是最初那個渴望呆在父母身邊、指望得到愛的孩子,而是一個受大家尊敬和喜愛的英雄。
自我成長
小說中象徵正面的力量如老師的教誨與愛心,同學與朋友展示出的優秀品德如真誠、友誼、合作、自我犧牲等,還有象徵負面力量的挑戰如內心深處對父母的痛苦而徒勞的思念,象徵黑暗與危險的禁林巡夜,象徵一夜致富、長生不老的魔法石的引誘和邪惡而強大的伏地魔的威脅等,都成為了小說中鍛鍊波特心理成熟的魔法石。生活告訴波特,人生困境是不可避免的,但身處陷險境並不可怕,只要能勇敢地面對它,戰勝它,就會走出困境,發現生活的意義。在故事的結尾,由於波特的突出貢獻,加上其他同學的努力,他所在的分院獲得了十多年來未有過的最高榮譽,他也得到了學校的表彰而成為了同學們心目中的明星。集體與個人的聯繫、個人在集體中的價值、個人的自信心和應變能力、理性與勇氣的力量、生活的意義都一一得到了昭示,這些代表人的心理成熟的要素在最後都得到了體現。

藝術特色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是一部典型的融合了小說與童話敘事特點的作品,既可看作極具奇幻色彩的幻想小說,又被認為是最富有魔力的系列長篇童話。這種文體的模糊性和敘事結構的複雜性正是當代童話發展的特徵之一,從童話心理分析的角度出發,來觀察哈利·波特故事的敘事特點,可以看出作品通過描寫主人公愛的缺失與回歸,以及人格的逐漸完整,表現出作者對兒童內心生活和成長過程的強烈關注。作品用兩個世界做對比,極力突出快樂、勇敢、真誠、堅韌等品質。同時,高超的講故事方式更是作品一舉成功的重要砝碼。《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情節曲折扣人心弦,將讀者直接帶入到無比緊張驚險的魔法世界。

作品影響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一出版便好評如潮,榮獲了英國國家圖書獎兒童小說獎和斯馬蒂圖書金獎章獎。作品被譯成70多種語言。
2001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獲得9.6億美元票房。

出版信息

中文簡體版
作品譯名: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0年9月
2008年底推出“哈利·波特珍藏版”全新採用中國式人物形象設計的新封面
2009年推出新版本,歸類於當代歐美暢銷小說系列
譯者:蘇農(即曹蘇玲馬愛農,曹蘇玲只參與了前半本的翻譯,後半部改由馬愛農翻譯,後二人決定署名蘇農)
ISBN: 978-7-02-003343-0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J.K.羅琳著長篇小說)
中文繁體版
作品譯名: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出版社:台灣皇冠文化集團
出版時間:2000年6月23日
譯者:彭倩文
ISBN:978-957-33-1724-1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J.K.羅琳著長篇小說)
英國版
作品原名: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出版社:Bloomsbury (布魯姆斯伯里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7年6月26日
插圖繪畫:Jason Cockcroft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J.K.羅琳著長篇小說)
美國版
作品改編名: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英國版中的Philosopher有哲學家、鍊金術師的意思;由於詞義略顯隱晦,美國版引進時使用Sorcerer一詞取代Philosopher,是巫師、魔術師的意思。)
出版社:Scholastic(學者出版社)
插圖繪畫:Mary GrandPré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J.K.羅琳著長篇小說)
15周年紀念版
作品改編名: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出版社:Scholastic(學者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8月27日
插圖繪畫:Kazu Kibuishi
ISBN: 9780545596275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J.K.羅琳著長篇小說)

作者簡介

J.K.羅琳(J.K. Rowling),1965年7月31日出生於英國格溫特郡,畢業於英國埃克塞特大學,英國作家。
J. K. 羅琳J. K. 羅琳
1989年,24歲的羅琳有了創作哈利·波特的念頭。1997年6月,推出哈利·波特系列第一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隨後,羅琳又分別於1998年與1999年創作了《哈利·波特與密室》和《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2001年,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決定將小說的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搬上銀幕。2003年6月,她再創作出第五部作品《哈利·波特與鳳凰社》。2004年,羅琳榮登《福布斯》富人排行榜,她的身價達到10億美元。2005年7月推出了第六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2007年7月推出終結篇《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截至2008年,《哈利·波特》系列7本小說被翻譯成67種文字在全球發行4億冊。2010年,哈利·波特電影系列的完結篇《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拍攝完成。
2014年12月上旬,羅琳在郵件中公布,2014年聖誕期間起,她在格林威治時間每天下午13時,通過Pottermore發布1個新的“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小故事,共有12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