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口音是公共關係歷史典故。被人們用來取笑愛吹牛皮、到處說大話推銷自己(產品)的人。原話為“帶著哈佛口音的人”。典故出自哈佛大學早期。公共關係活動剛剛出現時,曾給人們以各種誤解,其中有一個曾在美國十分流行的惡名——“帶著哈佛口音的人”。這是早期專門諷刺公關人員的謔語之一。
哈佛學院剛成立不久,因為經費拮据,派3個牧師去英國募捐。為了使募捐獲得成功,他們編寫了一本宣傳小冊子——《新英格蘭的第一個成果》。這本小冊子自吹自擂,大話連篇。有些公關學者把這本小冊子列為美國公關宣傳材料的第一本。這本書以及後來的一些公關宣傳品都著眼於勸誘和推銷,說一些言過其實的話,引起社會各界公眾的不滿。於是,人們就以哈佛大學的第一次公關宣傳為例,把那些愛講大話,吹牛皮的公關人員稱為“帶哈佛口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