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逝

《哀逝》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的前四句從對方落筆,寫睹物思人而人去室空的哀傷;後四句則直抒內心的悲痛。詩將描寫與議論結合起來,將情感的不能釋懷轉為理性的探問,抒寫了作者對於亡妻的深厚感情。這首詩用詞樸素淺易卻情感強烈。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哀逝
  • 作者:黃庭堅
  • 創作年代:宋
  • 出處:《全宋詩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哀逝
玉堂岑寂網蜘蛛,那復晨妝覲阿姑。
綠髮朱顏成異物,青天白日閉黃壚。
人間近別難期信,地下相逢果有無。
萬化途中能邂逅,可憐風燭不須臾。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玉堂:女子的美麗居所。岑寂:孤獨冷清。
②覲:拜見。阿姑:婆婆,丈夫的母親。
③綠髮:烏亮的頭髮。
④黃壚:黃泉下的壚土,喻死亡。
⑤難期信:謂已經不可以再相約重逢的時間了。
⑥果:果然,當真。
⑦萬化:莊子以人為萬化之一形,故不必為死亡而悲哀。
⑧風燭:風中之燭,微茫而脆弱。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妻子的居所,蛛網懸掛,一片寂寞,再也見不到那趁著晨光梳洗去拜見婆母問候早安的人了。
紅潤的面龐,烏亮的濃髮,已經化為了異物,陽光照耀下的人間就此被隔在了一杯黃土之外。
雖然剛剛在人世間分別,卻再沒有相約相期的可能;都說地下可以相逢,卻又不知是真是假。
相愛的人們不知能否在化途之中偶遇,即使相見了,亦如那風燭般脆弱,不過是須臾的歡欣 。

創作背景

北宋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七月,黃庭堅在葉縣任職,他的妻子孫氏過世,這是他的悼亡之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詩的前四句從對方落筆,寫睹物思人而人去室空的哀傷。妻子的居所,如今蛛網懸掛,室中不聞聲響,一片寂寞;妝檯依舊,卻再也見不到那趁著晨光梳洗去拜見婆母問候早安的人了。紅潤的面龐,烏亮的濃髮,已經化為了異物,陽光照耀下的人間就此被隔在了一杯黃土之外。作者的思緒由眼前的空室而起,從具體的物品憶及物品的使用,由物品的使用憶及妻子生前的容顏,一切都還歷歷在目,只有人已永逝。而一個“閉”字下得尤其沉痛,仿佛是自己的親人被活生生地置入了“黃壚”,與“青天白日”的人間從此陰陽阻隔,“生死兩茫茫”。
詩的後四句則直抒內心的悲痛。雖然分別是在人間,卻再無相約相期的可能;若說地下可以相逢,卻無人能確知其是真是假。如果說人死只是萬化之一,新生的開始,那么,相愛的人也不知是否有在化途中偶遇的可能,而即使有此可能,在那個世界的路途上,人的生命是否也同現在一樣的脆弱,就像風中的燭光,倏忽之間,化為了輕煙,帶走這偶遇相逢而聊以相慰。作者用接連不斷的探間與對探問的疑慮,希望求得對生命現象的理解,而之所以不能理解,正是因為難以接受妻子的死亡。所以這些探問與疑慮,並不是出於求知的探尋,而是發自於生死隔絕的巨大悲痛。
詩將描寫與議論結合起來,將情感的不能釋懷轉為理性的探問,抒寫了作者對於亡妻的深厚感情。

名家點評

重慶第二師範學院文學與傳媒系主任、教授張承鳳《黃庭堅詩論》:“(黃庭堅)因情感之強烈而以樸素淺易的方式表達悲哀之情。他感嘆人生在世,於千變萬化的途中偶然相遇,但這竟像風中之燭須臾即滅,留下的是無盡的遺憾。”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宋代詩人、詞人、書法家。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治平進士。宋哲宗時曾任著作佐郎。其詩風格奇硬拗澀,開創江西詩派,影響頗大。又能詞。兼擅書法。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