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龍

和龍

和龍市隸屬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位於吉林省東南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南部,地處長白山東麓,圖們江上游北岸,東與龍井市接壤,西與安圖縣毗鄰,北與龍井、安圖兩市縣搭界,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鹹境北道、兩江道隔圖們江相望。人口314995人(2011年末),其中多數是朝鮮族,占總人口的51.53%。面積5068.62平方公里(2013年)。

2015年,和龍市實現生產總值54.5億元。和龍市素有"歌舞之鄉"、"金達萊故鄉"的美譽。1883年,清朝政府與朝鮮王朝簽訂《吉林朝鮮商民貿易地方章程》,“和龍峪”一名始見於《章程》中,“和龍”滿語之意為“山谷”。

和龍市處於東北亞經濟圈的腹地,是聯合國擬定的圖們江域大“金三角”中方的一個支點。東直距中俄邊境僅60公里,直距日本海80公里;南直距中朝邊境10餘公里。

2016年11月,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017年12月,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和龍市
  • 外文名稱:Helong City
  • 行政區類別:縣級市
  • 所屬地區: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 下轄地區:八家子鎮、福洞鎮、頭道鎮
  • 政府駐地:文化街24號
  • 電話區號:0433
  • 郵政區碼:133500
  • 地理位置:吉林省東部
  • 面積:5068.62平方公里(2013年)
  • 人口:314995人(2011年)
  • 方言:朝鮮語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半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圖們江風光遊覽區,圓池,仙景台
  • 火車站:和龍站
  • 車牌代碼:吉H
  • 行政代碼:222406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土地資源,草地資源,水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市委,政府,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民俗風情,當地特產,旅遊,知名人物,

歷史沿革

唐虞時代:和龍屬肅慎疆域。
東漢兩晉南北朝:地屬勿吉白山部之疆域。
唐高宗聖曆元年(698年):大祚榮建立渤海國,和龍屬中京顯德府轄境。
遼聖宗乾享元年(982年):設遼東京招討司,和龍屬長白山女真部率賓府。
金太祖收國元年(1115年):女真建金朝,和龍歸海蘭路總管府。
元太宗五年(1233年):和龍隸屬元朝遼陽省開元路。
明神宗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努爾哈赤征服圖們江流域,和龍屬後金。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和龍市全境屬長白山封禁區域。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和龍所轄區域屬於琿春協領。
光緒七年(1881年):解除封禁,始設懇局,和龍一帶屬南崗招懇局。
清光緒十年(1884年):清政府在和龍峪設通商局,屬琿春副都統管轄。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12月:清政府在和龍峪設分防廳,隸屬於延吉廳。
清宣統二年(1910年)4月:清政府將和龍峪(龍井市智新鄉)分防廳改為和龍縣,歸吉林省東南路分巡兵備道管轄。
民國三年(1914年)6月:撤東南路,設延吉道,和龍縣歸延吉道管轄。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月:偽滿洲國成立,此後設偽間島省,和龍縣屬偽間島省。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7月:偽和龍縣公署由大砬子(智新)遷至三道溝(今和龍城區),和龍縣轄智新、德新、三合、月晴、光開等5個村劃歸延吉縣,從延吉縣划進礦城(龍水、福洞)、和新(現臥龍以西)、西城、 頭道、東城等5個村。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8月和龍解放,9月,和龍縣臨時政府成立,屬延邊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和龍縣政府成立,隸屬於吉林省政府。
1949年9月:和龍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於吉林省人民政府。
1952年9月:延邊朝鮮族自治區成立,和龍縣歸屬於自治區。
1955年12月:延邊朝鮮族自治區改為自治州,和龍縣歸屬於自治州。
1956年4月:和龍縣人民政府改為和龍縣人民委員會。
1968年2月:和龍縣人民委員會被奪權,成立和龍縣革命委員會。
1980年10月:撤銷和龍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和龍縣人民政府。
1993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和龍縣改為縣級市,仍歸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管轄。

行政區劃

截止2013年,和龍市轄8個鎮:八家子鎮福洞鎮頭道鎮西城鎮南坪鎮東城鎮崇善鎮龍城鎮,3個街道:民惠街道、光明街道文化街道。共23個社區、76個行政村。
和龍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和龍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南部,地處長白山東麓,圖們江上游北岸,東與龍井市接壤,西與安圖縣毗鄰,北與龍井、安圖兩市縣搭界,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鹹境北道、兩江道隔圖們江相望。地理坐標為東經128°22′42″~129°24′17″,北緯41°59′44″~42°57′15″。和龍市境南北長約100公里,東西寬約70公里,呈不規則柞葉狀,總面積5068.62平方公里(2013年),境內國境線長164.5公里。

地形

和龍市地處長白山區,地貌類型複雜多樣,西部多高山峻岭,西高東低,南崗山脈橫亘中部。境內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086座,西部的甑峰山為最高峰,其海拔高達1676.6米。中北部河谷盆地海拔500米,最低250米。地貌類型分為山區、丘陵、台地、谷地、河谷平原。

氣候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止2013年,和龍市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37種,占延邊州已發現的礦產資源的41.57%。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22種,其中金屬礦產8種,非金屬礦產11種,能源礦產2種,水氣礦產1種。有煤、金、銀、鉬、銅、鐵、鋁、鎳、滑石、浮石、花崗岩、玄武岩、大理石、礦泉水等資源。

      森林資源

      2013年,和龍市森林覆蓋率達82.2%。用材樹種有紅松沙松紅皮雲杉水曲柳鑽天柳、胡桃楸、黃鳳梨、柞樹、楓樺、白樺、色樹、椴樹、山楊、紫椴、刺楸等53種,活立木總蓄積量6907.91萬立方米。

      土地資源

      2013年,和龍市土地總面積506861.55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479017.13公頃,占總面積的94.52%(其中耕地面積37176.37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7.76%,園地面積2250.04 公頃,占0.47%,林地面積437021.61 公頃,占91.23%,牧草地面積573.69公頃,占0.12%,其它農用地面積1995.42 公頃,占0.42%);建設用地面積7439.26公頃,占總面積的1.47%;未利用地面積20405.17公頃,占總面積的4.03%。

      草地資源

      2013年,和龍市天然草地18.3萬公頃,其中牧業用草地39550.3公頃。牧業用地包括林下草地15273.5公頃,疏林草地10911.4公頃,灌叢草地7560.4公頃,沼澤草地364公頃,草甸草地4550.9公頃,人工改良草地890.1公頃。草地零散多樣化,具有優質牧草300多種。

        水資源

          野生動植物資源

          截止2013年,和龍市境內已查明並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近300科600多種,其中鳥類50餘科300餘種;獸類20餘科100餘種;魚類10餘科20多種。其中東北虎金錢豹、黑鸛、梅花鹿等為國家一級珍稀保護動物;猞猁、鴛鴦、大天鵝、馬鹿、香獐子、青羊、黑熊、棕熊等為國家二級珍稀保護動物;野豬、東北兔、雛雞、林蛙等為省級重點保護動物。
          截止2013年,和龍市已查明的野生植物共有200多科,2000多種。用材植物樹種主要有53種,其中紅松、鑽天柳、水曲柳、黃鳳梨等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刺楸為吉林省一類重點保護植物;紅皮雲杉、花曲柳、胡桃楸、紫椴等為吉林省二類重點保護植物。藥用植物有115科980種,其中刺五加、黃芪、天麻等為吉林省二類重點保護植物;人參、平貝母、草蓯蓉等為吉林省三類重點保護植物。
          截止2013年,和龍市食用植物有300多種,食用果實植物20多種,其中野大豆、松茸等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薇菜、蕨菜、山海棠等為吉林省三類重點保護植物。蜜源植物280多種,其中紫椴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飲料植物已被利用的有10多種,其中山葡萄、篤斯越桔等為吉林省三類重點保護植物。香料植物有近120種,其中玫瑰為吉林省一類重點保護植物。觀賞植物近300種,主要有刺玫薔薇、玫瑰、杜鵑百合忍冬、花楸、山荊子山杏毛櫻桃、山梨、假色槭色木槭金達萊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和龍市戶籍總人口254995人,比2011年初減少2890人。2011年出生人口1143人,死亡人口175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13‰,自然淨減人口614人。在總人口中,農業人口73718人,占總人口的37.8%;非農業人口121277人,占總人口的62.2%。漢族人口91886人,占總人口47.1%;朝鮮族人口99944人,占總人口51.3%。男性人口97889人,占總人口50.2%,女性人口97106人,占總人口49.8%。

            民族

            和龍市有漢族、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苗族等11個民族。除漢族外,10個少數民族人口約占和龍市總人口的53.12%,其中多數是朝鮮族,占總人口的51.53%,其他民族占1.59%。

            政治

            市委

            中國共產黨和龍市地方組織。中國共產黨和龍市委員會(簡稱中共和龍市委)早期建立於1930年8月13日,時稱中共延(吉)和(龍)中心縣委,隸屬於中共滿洲省委。1931年8月,中共東滿特委決定將延(吉)和(龍)中心縣委劃分為延吉、和龍2個縣委,中共和龍縣委下轄平崗、三道溝、開山屯、大砬子4個區委,隸屬中共東滿特委。中共和龍縣委建立伊始駐大砬子(又名和龍峪,今龍井市智新鎮),1932年5月移駐藥水洞,年末遷至漁浪村抗日游擊根據地,1934年底遷至車場子抗日游擊根據地。1935年2月,中共東滿特委決定撤銷中共和龍縣委,中共和龍縣委書記曹亞范調任中共東滿特委秘書長,其他人員併入中共東滿特委安圖縣工作委員會。
            1945年10月,中共延邊委員會決定組建中共和龍縣臨時委員會。11月,撤銷臨時委員會,正式恢復建立中共和龍縣委員會,隸屬中共延邊地委,駐和龍鎮(今和龍市)。先後有:雲青、方德鑫、李信德、黃仁、孫盛春、崔錫麟(朝鮮族)、許允道(朝鮮族)、金興烈(朝鮮族)、孟繁貴、金明(朝鮮族)、麻金齡、秦玉江、蔡忠錄(朝鮮族)、羅昌珍(朝鮮族)、崔萬福(朝鮮族)、全長松(朝鮮族)、全平先(朝鮮族)、韓昌鎮(朝鮮族)、具雄風(朝鮮族)、朱哲洙(朝鮮族)、李景浩(朝鮮族)、金壽浩(朝鮮族)任中共和龍縣委、市委書記、第一書記或主持市委工作。現任市委書記韓先吉

            政府

            市 長: 金 烈
            副市長:王吉寶 金相虎 劉濱斌 張新文趙龍雲 都宏宇 王 韜張晶昱王國林

            經濟

            綜述

            2011年,和龍市實現生產總值4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0年增長16.6%,增速比2010年提高2.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億元,比2010年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24.9億元,比2010年增長27.4%;第三產業增加值13.2億元,比2010年增長6.1%。和龍市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萬元,達到21982元,比2010年增長18.6%。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13.3:50.3:36.4調整為11.8:57.7:30.5。三次產業對經濟發展貢獻率分別為3.8%、82.8%和13.4%。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工業經濟拉動經濟成長13.8個百分點。
            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實現54.5億元,增長7.5%;財政收入達到5.93億元,增長5.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7億元,增長1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8億元,增長4.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600元,增長8.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000元,增長12.2%。

            第一產業

            2011年,和龍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108783萬元,比2010年增長5.6%。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6443公頃,比2010年增長0.6%。糧食總產量接近歷史最好水平,達101375噸,比2010年增長18.5%。
            2011年末,和龍市大牲畜存欄數24543頭,比2010年增長3.4%。其中牛存欄數24448頭;豬存欄數19276頭,比2010年增長5.5%;羊存欄數7544隻,比2010年增長5.5%。2011年肉類總產量4896噸,水產品產量達149噸。2011年實現林業總產值44599萬元,比2010年增長2.8%。

            第二產業

            2011年,和龍市工業增加值完成230081萬元,比2010年增長30.7%,占GDP比重為53.3%,比2010年提高8.5個百分點,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82.7%。和龍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637047萬元,比2010年增長67.8%。其中市屬工業597908萬元,增長74.2%。2011年,和龍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25576萬元,比2010年增長77.7%,其中市屬工業493748萬元,增長85.8%;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39783萬元,比2010年增長47.3%,其中市屬工業38916萬元,比2010年增長48.6%;實現利稅總額53938萬元,比2010年增長41.1%,其中市屬工業52179萬元,比2010年增長42.5%。以天池礦業、天池選礦、慶興煤業等企業為代表的採礦業實現總產值311033萬元,比2010年增長51.8%,占市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超過五成,達52.0%。
            2011年,和龍市資質內建築業企業實現總產值4.5億元,比2010年增長8.6%。

            第三產業

            2011年,和龍市外貿進出口總額10851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38.2%。其中進口總額8307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75.2%;出口總額2544萬美元,比2010年下降18.2%。在進出口貿易中,延邊天池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全年進出口總額達7556萬美元,占和龍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的69.6%。
            2011年,和龍市共接待遊客22.5萬人次,比2010年增長19.0%;實現旅遊總收入1.4億元,比2010年增長32.1%。

            社會事業

            教育

            2011年末,和龍市共有國小校29所,在校學生5837人,專任教師805人;普通中學19所,其中初級中學(含九年一貫制學校)16所,在校學生3534人;高中3所,在校學生1740人;普通中學校專任教師931人;職業中學2所,在校學生546人,專任教師108人;幼稚園21所,在園兒童2617人,專任教師171人。

            科技

            2011年,和龍市廣泛開展科普集中宣傳和送科技下鄉活動,累計參加人數1000多人次,發放資料10000餘份,舉辦各類培訓班30次,聘請專家20餘人次,培訓農民科技骨幹和專業技術人員700餘人。不斷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建立科技示範基地,先後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和新成果40餘項,引進各種優良品種30餘個。年內共編制國家、省、州項目14項,爭取項目資金425萬元。

            文化

            2011年末,和龍市擁有文化館1座,文化站8個,公共圖書館1座,博物館1座,電影放映單位1座,電視台1座,有線電視用戶30900戶。2011年內成功舉辦百年縣慶和建黨90周年慶典活動;組織系列文化廣場演出25場;企業文化“下鄉”演出69場;參加了全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

            體育

            2011年,和龍市舉辦了和龍市速度滑冰比賽;舉行了“中國體育彩票杯”萬人長跑活動;舉行了和龍市首屆“起亞杯”足球聯賽;承辦了全州短道速滑比賽、小學生足球夏令營和全州“起亞杯”足球聯賽決賽階段的小學生組的比賽;在城鄉普及了廣場健美操。

            衛生

            2011年末,和龍市擁有衛生機構17個,衛生技術人員538人,其中執業醫師170人。醫院、衛生院10個,實有床位602張。

            社會保障

            2011年,和龍市共確定新農村合作定點醫療機構15家。2011年內參合農民達到54782名,參合率為97.3%,比2010年同期提高3.4個百分點,基本實現了農村常住人口應保盡保。2011全年住院報銷患者人數4118人,門診報銷患者人數12660人,共有17479人次享受到了合作醫療帶來的優惠政策,共補償金額1041萬元。
            2011年末,和龍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6783人,實際繳費人數43241人,占參保總人數的92%,共收繳養老保險費18259萬元,完成年計畫的182%,比2010年同期增收6762萬元;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25444人。截止2011年末,共為和龍市27315名離退休人員撥付養老金35049萬元,比2010年增加8124萬元,養老金髮放金額首次突破3.5億元大關;為519名失業人員累計發放失業保險金144萬元。
            2011年末,和龍市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37297人,比2010年增加2263人,參保率已達到82%。有12346名農民民眾已開始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比2010年增加1004人,累計發放養老金893萬元。
            2011年末,和龍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5000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129人;農村五保供養人數782人;撫恤、補助優撫對象總人數1084人;擁有光榮院1個,敬老院4個,收養人員473人,農村福利服務中心4個,收養人員419人。全年民政事業費實際支出9559萬元,增加584萬元。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費5580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及農村社會救濟1334萬元,救災支出357萬元。
            2011年末,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4099人,比2010年增加720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4130人,增加1100人;公傷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6546人,增加2536人;生育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8631人,增加3611人。2011年醫療保險支出金額7509萬元,比2010年增長34.9%。
            2019年4月2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和龍市等5個貧困縣脫貧退出。

            交通運輸

            2011年,和龍市公路貨物周轉量20700萬噸公里,比2010年增長7.7%;旅客周轉量21748萬人公里,比2010年增長4.5%。和龍距延吉機場僅70餘公里。鐵路可通達龍井、延吉、通化等地。

            民俗風情

            跳板
            跳板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等節日舉行。伴隨著有節奏的踏跳,身著彩裙的朝鮮族少女,優美地在空中表演旋轉、空翻等各種動作。
            摔跤
            朝鮮族一般分為兒童、少年、壯年三個級別比賽,由少年摔跤開場。比賽雙方穿上特製的摔跤服,右腿上扎一束白帶子,各自將左手套進對方的帶里,右手抓住對方的腰帶。比賽時,雙方各右膝跪地,左膝彎曲,右手摟住對方左肩,從背後抓住對方腰帶,左手緊抓對方腿帶。裁判員發令後,雙方同時迅速站起,猛摔對手。無時間限制,以摔倒對方為勝。一般採取三局二勝制, 經過多局較量後決出獲勝者。人們常選一頭肥壯的黃牛作為獎品獎給優勝者,比賽結束時獲勝者牽著黃牛在鑼鼓聲中繞場一周。
            鞦韆
            鞦韆製作簡單,便於人們娛樂,又帶幾分驚險和刺激,因此深受人們喜愛,尤其是受到朝鮮族婦女的喜愛。 朝鮮族婦女盪鞦韆的場面常常令人嘆為觀止。盪到最高時,鞦韆的繩幾乎與地面平行,而且站在踏板上的姑娘們裙袂飄飄,宛如仙女下凡。盪鞦韆不僅能使她們的服飾得到充分展示,而且讓她們內心的喜悅得到充分的釋放,因此朝鮮族鞦韆被認為是最能展現朝鮮族女性美的體育項目之一。
            四物樂
            四物樂是一種朝鮮族傳統的樂器組隊形式,由長鼓、鼓、大鑼、小鑼四種樂器組成。四物樂的樂器雖簡單,但反映的正是朝鮮族人民在勞動中創造快樂的精神和傳統純樸的民風。

            當地特產

            打糕
            每逢年節、老人壽誕、小孩生日、結婚慶典等重大喜慶的日子,打糕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它是將蒸熟的糯米放到槽子裡用木槌捶打製成,故名“打糕”。打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用糯米製作的白打糕,一種是用黃米製作而成的黃打糕。食用時切成塊,蘸上豆面,白糖或蜂蜜等,吃起來筋道,味香。
            狗肉
            朝鮮族愛吃狗肉,認為吃狗肉可以清熱解毒,還認為狗肉在夏天吃最好,因為天熱出汗消耗體力,吃狗肉能補充營養。用狗肉來烹製菜餚,是朝鮮族烹飪中的一大特色。朝鮮族用狗肉為原料可以做出許多高雅美味的菜餚,如沙鍋狗肉、狗肉火鍋,以及各種湯菜。其中最負盛名的還要算是狗肉火鍋了。狗肉火鍋的烹製,獨具特色,帶有濃厚的民族風味。
            冷麵
            冷麵主要原料有蕎麥粉、小麥面和澱粉,也有用玉米面、高梁米麵和士豆澱粉的。加以牛肉湯或雞肉湯,然後在麵條上放一些胡椒、辣椒、牛肉片、雞蛋、蘋果片、香油等調料。

            旅遊

            海蘭江國際風景旅遊區
            海蘭江國際風景旅遊區依託冰雪、霧凇、森林、濕地、歷史、民俗等資源,包括光東村、眾鑫米業、百年酒業、西古城遺址、龍頭山古墓群、龍門水庫、青龍漁業、金達萊村、老里克湖、東北紅豆杉古樹觀光風景區、青山里戰跡地、松月水庫等旅遊資源。
            圖們江源國家森林公園
            圖們江源景區位於長白山東麓中朝邊境線上,距長白山北坡山門35公里,距崇善56公里。2002年12月,和龍林業局在廣坪林場建立了圖們江源國家森林公園,轄區面積12636公頃,主要包括圖們江源和圖們江大峽谷兩大景區。
            仙峰國家森林公園
            仙峰國家森林公園以原始森林生態為亮點,在茂密的闊葉紅松原始林中,蘊藏著峽谷溪流、暗河瀑布、高山濕地、道廟遺址、仙人湖、楓葉谷、紫杉王、岳樺樹、睡佛、雲海等景點,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春季有大面積的野花和山野菜;夏天茂密的森林和溪流是一個極好的避暑度假地;秋季到處是鮮艷奪目的楓葉和如詩如畫的五花山;冬天則是林海雪原和森林霧凇。
            圖們江國際風景旅遊區
            圖們江國際風景旅遊區包括圓池、圖們江源頭、前哨(釣魚台)、紅旗河漂流、古城裡口岸、軍艦山、李旭詩碑、虎岩觀景區(眺望朝鮮茂山)、南坪口岸、仙景颱風景名勝區等旅遊資源。

            知名人物

            羅永浩1972年出生於吉林省和龍縣,是家中第三子,其父羅昌珍曾任和龍縣縣委書記。最初就讀於和龍縣勝利國小,1984年全家搬至延吉市,轉進延吉市北山國小就讀。國中就讀於延吉市第六中學。高中二年級上學期從延邊二中退學。
            羅輟學後曾做過賣二手書、倒賣走私車之類的生意。後因經濟壓力,決定去英語培訓機構當講師,並苦學英語。2001年正式當上北京教育培訓機構新東方學校的英語講師。羅在新東方任教期間,有學生將其講課內容錄音下來並上傳至互連網。其言論經網友匯總,以“老羅語錄”之名於網路上傳播,羅因此成為網路名人;並於2005年和2006年,連續兩年登上百度年度搜尋風雲榜2006年6月,羅永浩從新東方辭職。
            崔善玉(1937.5~),女,朝鮮族,吉林省延邊和龍縣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顧問,中國編導學會學術委員,獲“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稱號。是集表演、創作理論為一身的當代著名中國朝鮮族舞蹈家,表演創作的《長鼓舞》、《響板歡歌》、《頂水舞》等十三個舞蹈在國際、國內的比賽中獲大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