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者簡介,作品內容,和顏長官百詠(並引)(靜安龍尋稿),農 桑,朱 門,客 路,邊 庭,城 市,貧 女,負 薪,空 門,山 居,漁 父,創作背景,
作者簡介
朱繼芳,字季實,號靜佳,建安(令福建建甌)人。理宗紹定五年(1232)進士(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一五)。歷知龍尋、桃源縣,調宜州教授未赴。《南宋六十家小集》中存有《靜佳龍尋稿》、《靜佳乙稿》各一卷。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江湖後集》,第二十三卷中尚錄有其詩二十餘首。事見《兩宋名賢小集》卷三一七。
朱繼芳詩,以汲古閣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為底本,參校清顧氏讀晝齋刊《南宋群賢小集》本(簡稱群賢本)、文淵閣《四車全書·兩宋名賢小集》本(簡稱名賢本),編為第一、二卷。第三卷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江湖後集》為底本,參校讀晝齋刊《江湖後集》(簡稱讀晝齋本),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作品內容
和顏長官百詠(並引)(靜安龍尋稿)
龍尋邑東有顏長官仁郁祠,長官五代時能撫循其民,使不見兵革。龍尋志所刻詩百篇皆道民疾苦,皇皇不給之狀。餘生三百年後奉天子命守茲邑,首謁祠下,因次韻以寄甘棠之思,且使來者知我愛桐鄉之意雲。
農 桑
里飯驅兒候暖耕,堘泥滑滑不堪行。如何說得農家苦,雨笠風蓑過一生。
婦饁耕夫日尚長,碓聲嗚咽宿舂糧。尋思一飯何時飽,身種青青麥未黃。
淡黃竹紙說蠲逋,白紙仍科不稼租,努力經營猶恨晚,官司那問有錢無。
編茅為屋荻為簾,老小團欒苦樂兼。樂歲輸丁猶未了,飢年家口更堪添。
頭白村翁尚把鋤,瓶中那復斗升儲。午餐減與飢烏食,卻愧家人問有餘。
四月官場入納時,鄉耆旁午上門追。請看貧婦通宵織,身上曾無掛一絲。
腸隨絲斷手生胝,羨殺星邊織女機。借問輸官零落否,兒郎寒冷且無衣。
農父眉頭百念攢,雨愁爛死旱愁乾。龍神社鬼燒香遍,不到秋成睡得安。
客戶耕田主戶收,螟蝗水旱百般憂。及秋幸有黃雲割,債主相煎得自由。
帶得雞豚趁曉虛,荒村牢落數家居。一家幸是田園主,留與兒孫寫契書。
朱 門
紅雨聲乾未作泥,繡成十里綠楊堤。金杯緩勸玲瓏唱,玉勒催歸腰褭嘶。
晉代豪華不數家,萬錢下箸未為奢。客來只是家常飯,豆粥萍虀費咄嗟。
曲池畢竟有平時,冷眼看他炙手兒。十數年間三易主,焉知來者復為誰。
客履三千此託身,晚杯狐白暖生春。狂來且置興亡事,金塢銅陵不解貧。
天近偏承雨露榮,深深庭院鎖清明。柳絲風送鞦韆影,牆外行人空復情。
朱門往事若為懷,積雨苔痕綠上階。幾處敗甎吟蟋蟀,玉人曾此溜金釵。
百斛明珠米在倉,沉香火底捻銀簧。人生行樂那須許,多少邊兵未有糧。
泥金摺損舞衣羅,蹙破遙山皓齒歌。此曲人間聽不得,莫愁還自有愁多。
中壽知無滿百身,暖歌冷舞及青春。黃金不買長生藥,白髮偏驚快活人。
長楸走馬卻歸來,雉挾春驕未應媒。不信杏梁雙燕語,日長簾幙有風開。
客 路
一曲長歌行路難,昏鴉歸盡倚闌乾。不知楚水巴山地,更有高樓鳥外看。
哀猿啼斷暮雲深,摸索床頭未盡金。莫道他鄉千萬里,去家三日幾般心。
兒女傷悲土不為,健行童僕遠相依。春風日日生芳草,未必啼鵑怨不歸。
俠客千金不稱求,途窮相雇問因由。臨分脫贈青萍劍,莫盪人間瑣碎讎。
客里情懷更晚秋,雁煙蛬雨五更頭。從前諳盡江湖味,不省神州作么愁。
身如海燕傍誰門,別淚雙垂不見親。惟有一科邛竹杖,相隨萬里共艱辛。
是處人家搗練忙,天寒日短路偏長。蛬聲四壁無時歇,不遣羈人夢到鄉。
送窮不去奈窮何,山有荊榛水有波。萬物得時人自老,梁鴻頭白五噫歌。
屈指秋風與雁期,陽關西去到何時。側身一望腸堪斷,天似穹廬碧四垂。
高鳥翩翩去未窮,行人擾擾復西東。何須華表千年鶴,城郭重來便不同。
邊 庭
年年塞草欲秋時,左右紅旗說戰機。介冑粗官應有語,而今宰相好吟詩。
角聲吹裂肺肝愁,說與將軍莫逗留。男子生當侯萬里,死判馬革海西頭。
一劍沙場獨苦辛,天陰殺氣作黃塵。沉思鳥盡弓無用,肘後累累卻雇身。
探使歸來半信疑,帳前相語怕人知。沉香霧裡嬌弦暖,莫遣邊愁到兩眉。
征夫戰骨灑桑乾,帳下蒼頭自轉官。一騎紅塵天外落,籌功更說幾多般。
公主琵琶胡地秋,將軍刁斗漢關愁。相逢老病無依卒,未說沙場淚已流。
蒼苔白骨滿黃沙,馬汗成冰帶雪花。夜夜鞘中長鋏吼,教人不得夢還家。
有客新從塞上回,解包收得戰場灰。營家未敢分明哭,請看刀痕始欲哀。
虜退邊方得暫寧,棗兒紅近莫休兵。漢家錯信和親議,不見胡雛與父爭。
北風吹骨最酸辛,白面書生四角巾。戰士總成亡命鬼,將軍才是有功人。
城 市
村翁生長在柴門,身有丁男犢有孫。為了官租才出市,歸家誇說與鄉村。
雀羅門巷昔趨榮,味似餳甜忽變辛。說與侯門休謝客,朝朝暮暮看人情。
王孫公子少年游,醉里樗蒲信采投。指點某莊還博直,明朝酒醒到家求。
山人只合住山中,入得城來調不同。滿面紅塵無處避,手攜白羽障西風。
紫陌尋春日日過,楊花無主奈春何。傾城壓酒嬌無力,醉時相扶踏踏歌。
相班士女狹邪間,總把喧啾賣卻閒。人壽幾何春不再,典衣沽酒強追攀。
春風日日柳年年,到老那知稼穡難。若見田家秋作苦,教人一飯不遑安。
蕪城懷古最愁人,劫火燒殘得此身。舞榭歌台何足道,秦宮漢苑尚流塵。
百人聚處小喧闐,析到秋毫似計然。見說天公還掠剩,鵠形懷寶度飢年。
身游城市發將華,眼見人情似槿花。惟有梁間雙燕子,不嫌貧巷主人家。
貧 女
春風有分到兒家,也插花枝表歲華。但得作嬪君子室,隨宜妝遣不須奢。
洗盡銅華淨潔貧,嫁衣莫說為他人。絕憐父母窮相守,不為金多賤卻身。
枯木無枝可作花,門前度盡七香車。四隣日日笙歌里,背立東風有幾家。
他家百兩送于歸,成匹鴛鴦作錦機。獨守空閨愁不寐,一燈明滅補寒衣。
燈下穿針影伴身,懶將心事訴諸親。阿婆許嫁無訊息,芍藥花開又一春。
卓家人富頗輕財,犢鼻堪依不用媒。只似儂家貧亦好,枯桐那得鳳凰來。
少年盪子有黃金,投贈明璫結兩心。不得良媒終不肯,一春風雨洞房深。
伯鸞興和悵誰從,鳳尾香衾翠謾重。靜對菱花勻淚粉,不知膏沐若為容。
問天氣巧看銅儀,再拜雙星恨不隨。塵世未知天上事,隔河相望一年期。
縴手清閒理瑟工,高樓半在碧雲中。行人豈是知音者,小立花陰待曲終。
負 薪
三千門館躡珠賓,半百還家衣錦身。卻是吏民私告語,十年前是賣薪人。
薪樗塞破野人居,此是餱糧卒儲。客里黃金燃桂盡,廚無煙火欲何如。
爛柯人去隔存亡,一局棋終愴故鄉。想得山中絕煙火,松花松子當乾糧。
破帽籠頭髮半華,樵歌一曲勝長嗟。雞鳴裹飯豈高去,日暮天寒未到家。
有薪可賣未須悲,滿百青銅況有奇。十指束枯從禿盡,不堪棘刺罥人衣。
天寒氣入鼻中辛,竹檐彎彎卻戀身。賣得錢來回首望,蠟煙起處屬何人。
腰鐮上到白雲邊,惆悵長松不盡年。近市山山皆有主,遠山高峭步難前。
蒸梨炊黍付荊妻,指點青山澗水西。忽聽丁丁雲外斧,一聲山鳥背人啼。
捫蘿緣壁到山頭,俯羨鴻飛儘自由。風雨蕭蕭黃葉滑,未行十步兩三休。
黃昏樵採早回歸,同伴相邀未有期。抱子老妻門口望,南山有虎悔何追。
空 門
閉口桐魚勿復論,數間老屋枕雲根。曉鐘三板出山去,分付獼猴為守門。
錫杖凌空去復還,片雲縹緲伴身閒。春風錯種醍醐草,引得牛來食雪山。
人居天地一樊籠,持掌山家四壁空。不道今年空得盡,且無譽鼠到山中。
四祖門庭寂寞秋,牛頭只是舊牛頭。如何一旦風光別,花落花開百鳥愁。
四卷楞伽几上安,而今老去懶能看。庭前桂樹花開未,分別西風信鼻端。
黃金欄護紫袈裟,禁苑恩深賜予奢。林下衲僧那有此,多年枯木對春華。
結草為廬萬仞頭,人間蟻穴自王侯。客來借問窮通理,不意僧中有許由。
白蓮有社一經過,會意由來不在多。滿目廬山青未了,聞鐘歸去意云何。
我本三生兜率天,為差一念又塵緣。早知密意無多子,不著旁行貝葉邊。
燈燈相續古猶今,怪底門前立雪深。衣不得傳關臂事,汝師輕發老婆心。
山 居
春到寒荄總向榮,藥苗旋種亦初成。山翁幸自無誰識,可要山中宰相名。
空山薇蕨供清齋,世事悠悠不掛懷。梅溽得風醒午枕,竹陰轉日上南階。
白雲縹緲野人家,丹事年來漸有涯。不與世人爭歲月,卻將椿菌勘南華。
宿雨初乾一杖藜,欲呼漁艇訪前溪。碧桃花落無尋處,惆悵人間日又西。
半屋雲霞與鹿分,兩株古木正當門。野花自落東流水,坐對青山酒一樽。
好山當戶四無隣,似是秦時採藥人。千百年間天地里,不多不少一閒身。
宿世仙家十二樓,誤嬰時綱未深愁。浮丘輩行如相覓,騎卻紫雲歸去休。
種藥千畦手自鋤,年來漸喜識人疎。等閒旋點黃金賣,莫訝家無檐石儲。
矮窗欹枕看朝榮,老覺迎逢禮數生。來往頗知麋鹿性,寒暄不會俗人情。
擁樹溪雲迷近遠,低檐山果亂紅青。莫言身外都無事,早晚焚香看道經。
漁 父
不踏長安十二門,鸕鶿飛處數家村。停橈試向灘頭問,莫是嚴光末世孫。
一曲清漪濯晚霞,釣竿斜插白鷗沙。傍人借問居何處,四海五硝都是家。
秋風淅淅獵菰蒲,如此江山其可孤。天與玻瓈三萬頃,更添一半夕陽鋪。
長作絲綸短短牽,一池漢上盡南天。誰知有客量江面,江是漁郎兩板船。
推起篷窗抱月眠,三三兩兩柳邊船。不須聽說文王事,孤負漁竿八十年。
傳呼扶柁晚風前,一陣驚鴻沒遠煙。不是吾儂棲泊處,卻回別港避官船。
五湖煙里我知魚,屬玉舂鋤一處居。欲到垂虹風作惡,幾株官柳向人疎。
秋聲只在樹中間,極浦斜陽更有山。卷卻絲綸呼酒盞,鷗邊聊得此身閒。
舟系蓬萊淺水傍,鰲頭縮盡海生桑。百川日夜滔滔去,借問人間有底忙。
璧月滄波上下天,秋風搖落四無邊。玉龍盡喚眠鷗起,兩岸蘆花不見船。
創作背景
顏仁郁,字文杰,號品俊。福建德化三班泗濱人。生於唐大和(827~835)間。是古瓷都德化歷史上一位關心民瘼的出色領導者。他博學多才,愛好吟詠,又是當時的知名詩人之一。他長期生活於農村,接觸人民最底層,了解百姓的疾苦,與廣大勞動民眾有著深厚的感情。其詩篇《諭農》的首章收輯於《全唐詩》。在《諭農》、《貧女》等篇中,寫出了貧苦農民的疾苦與呼聲,寫出封建社會貧女的不幸遭遇、閨婦的痛苦哀怨、封建禮教對女子的束縛殘害以及她們對愛情的憧憬。如《諭農》:(一)夜半呼兒趁曉耕, 贏牛無力漸艱行;時人不識農家苦, 將謂田中谷自生。(八) 夏日炎炎如火鑽,野田禾秀半枯乾;皇天不雨農家望,何恨龍神不我看!顏仁郁所寫的詩篇富有強烈的人民性,與社會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反映人民的疾苦與歡樂。其《諭農》(又名《桑農》)、《朱門》、《客路》、《邊庭》、《城市》、《貧女》、《負薪》、《空門》、《山居》、《漁家》十門百首(各10首),反映了農家、朱門、城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揭露封建社會腐朽、黑暗、罪惡的現實,道出人民的心聲,同時表達了自己看透現實,寄情田園,娛于山居、閒逸淳樸、潔身自好的思想境界。因此,這些詩篇很快在民間廣為傳誦,人們稱其為“顏長官詩”,並流入京師。昔曾編入《龍潯志》,惜大多已失傳。
南宋紹定五年(1232),歐寧人、進士朱繼芳到德化任職,在晉謁長官祠並讀顏詩後,以次韻作《和顏長官百詠》,以寄甘棠之思,且使來者知其愛桐鄉之意。該詩今猶存,收輯於《德化文史資料》第三期(1980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