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和襲美木蘭後池三詠
重台蓮花
水國煙鄉足芰荷,就中芳瑞此難過。
風情為與吳王近,紅萼常教一倍多。
浮萍
晚來風約半池明,重疊侵沙綠罽成。
不用臨池更相笑,最無根蒂是浮名。
白蓮
素蘤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襲美:作者好友皮日休的字。
⑵重台:花托未瓣化,雌蕊已瓣化的品種。
⑶芰(jì)荷:指菱花與荷花。
⑷就中:其中。
⑸罽(jì):用毛做成的氈子一類的東西。
⑹素蘤(wěi):猶素質之意。蘤,古“花”字的別寫。
⑺此花:指白蓮。端合:真應該。端,一作“真”。瑤池:傳說中的仙境,相傳為西王母所居,《穆天子傳》有“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的話。
⑻欲墮時:指白蓮將要凋謝的時候。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重台蓮花
煙霧瀰漫的水鄉遍地是菱花荷花,其中的芳香瑞氣此花難以比得過。
這種花為了展示風情與吳王親近,讓紅艷的花瓣重疊以增加一倍多。
浮萍
晚風吹拂,池中浮萍爭相將沙土遮蓋,看上去就像綠毯。
不用到池塘邊就知道浮萍很可笑,沒有根基,只有浮名。
白蓮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艷花欺,白蓮花總應生長在瑤池裡。
月兒明風兒清花兒要凋謝,只有恨卻無情誰人了解你?
創作背景
《和襲美木蘭後池三詠》由三首詠物詩組成,是陸龜蒙酬和皮日休《木蘭後池三詠》而作的。陸龜蒙處在唐末動亂的年代裡,隱居在江南的水鄉甫里(今江蘇吳江境內)。他對當時黑暗的政治有所不滿,雖退隱山林,然“並沒有忘記天下”(魯迅《小品文的危機》),因此,他借吟詠重台蓮花、浮萍、白蓮以澆胸中塊壘。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陸龜蒙詠物詩不描繪物之形,而是抓住物的特徵以及神韻的進行渲染,突出物之神。《和襲美木蘭後池三詠》就是其成功運用略貌取神藝術手法的典範之作。
第一首《重台蓮花》,先用江南常見的菱花與荷花跟重台蓮花對比,再以議論出之,表明重台蓮的“重台”的追求與目的,賦予它人格特徵。雖然是以“重台蓮花”為題,以重台蓮花為吟詠對象,但並沒有著意於重台蓮的色彩與形狀的刻畫,而是借題發揮,表明自己的看法。
第二首《浮萍》,先寫池中的浮萍重重疊疊,被風吹拂著爭相將池底的沙土遮蓋,看上去就像一條綠色的毯子。然後作者發表議論說,不用因這一時的勝利而得意,世上最不能長久的就是名聲了。看似是在說那些無根盪、很容易就消失了的浮萍,實則在勸誠那些爭先恐後追名逐利的人。
第三首《白蓮》,全詩從“素蘤多蒙別艷欺”一句生髮出新意;然而它並沒有粘滯於色彩的描寫,更沒有著意於形狀的刻畫,而是寫出了花的精神。特別後兩句,詩人從不即不離的空際著筆,把花寫得若隱若現,栩栩如生。花,簡直融化在詩的意境裡;花,簡直人格化,個性化了。詩開篇便明顯地指向人事。有不少人輕視乃至鄙棄素色的花卉,而專門喜歡那些妖艷的花朵。封建社會的上層社會也是這樣,一些樸實無華,不善於表現自己的人往往被忽視,被埋沒,被欺凌,而一些華而不實的傢伙則往往得到封建統治者的欣賞與重用。這明顯地指向了這一不合理的社會現象。詩的第二句就更明顯了,瑤池是傳說中的神仙世界,是無比高雅神聖的地方。詩人說白蓮應該在這樣的地方占據一個位置,這明顯地是在說那些有才能的人應該在人類社會上得到自已應得到的地位。這裡當然也不能排除詩人有自況的意思。可是,在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被摧殘並不是個別現象,而是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使詩人感到憤怒,也使詩人感到悲哀,因此在此詩的最後兩句,詩人塑造了在曉月清風之中即將凋謝的白蓮這一形象,讓人們注意,向人們提出了問題。這就又一次把矛頭指向了封建社會,控訴封建統治者摧殘與埋沒人才。這首詩就是這樣通過對白蓮的吟詠,揭露了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被摧殘的不合理現象,為被埋沒、被摧殘的人才鳴不平,為他們發出呼呼的。這首詩詩主要運用象徵的手法,議論與描寫結合得十分巧妙,語言也通俗易懂,概括力強。
名家點評
宋人謝枋得:人皆笑浮萍無根,而不知人多為浮名奔走,其無根蒂,尤可笑也。“約”字、“明”字、“侵”字巧,曾見風吹浮萍者方知其工。周啟琦曰:詠物如龜蒙《浮萍》、《白蓮》,意超象外,依然自遺餘旨,妙矣!周珽曰:先澹齋翁曰:泛於池,“約”於風,重送“侵”沙,浮蕩無根故也。後說到“浮名”上,想頭亦靈異矣。胡濟鼎曰:此譏人之不自反已也,豈惟名浮!(《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宋人蘇軾:詩人有寫物之功。桑之“沃苦”,他木殆不可以當此。林逋《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決非桃李詩。皮日休(按:誤,系陸龜蒙詩)《白蓮》詩:“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墜時。”決非紅蓮詩。此乃寫物之功。若石曼卿《紅梅》詩云:“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語,蓋林學究體也。(《東坡志林》)
明人周珽:落想下筆,直從悟得。詠物之入神者。(《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明人陸時雍:風味絕色。(《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清人朱之荊:末語的是白蓮,移不動。(《增訂唐詩摘鈔》)
近人俞陛雲:“月曉風清”七字,得白蓮之神韻。與昔人詠梅花“清極不知寒”,詠牡丹詩“香疑日炙消”,皆未嘗切定此花,而他處移易不得,可意會不可言傳也。(《詩境淺說續編》)
作者簡介
陸龜蒙(?—約881),唐文學家。字魯望,自稱江湖散人、天隨子,人稱甫里先生。姑蘇(今江蘇蘇州)人。舉進士不第。曾為湖、蘇二州從事,後隱居松江甫里,經營茶園。善詩文,與皮日休齊名,人稱“皮陸”。所作小品文,頗多憤世嫉俗之語。有《甫里集》。《全唐詩》錄存其詩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