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胃橘紅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雞峰普濟方》卷二十。具有溫中化濕,理氣和胃之功效。主治脾胃不和,傷冷積滯,胸膈噎痞,心腸絞痛,酒飲停滯,嘔逆吞酸,寒痰宿冷,痃癖氣痛。
基本介紹
- 名稱:和胃橘紅丸
- 出處:《雞峰普濟方》卷二十
- 功用:溫中化濕,理氣和胃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
組成
陳皮半斤,沉香,白豆蔻,縮砂仁各半兩,甘草,神曲各一兩,肉豆蔻,大檳榔各二個,乾薑半分(或擦生薑一兩)(一方無檳榔)。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橘泥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嚼下,不拘時候。
功用
溫中化濕,理氣和胃。
主治
脾胃不和,傷冷積滯,胸膈噎痞,心腸絞痛,酒飲停滯,嘔逆吞酸,寒痰宿冷,痃癖氣痛。
方義
本方主治證為胃中有寒,濕濁停聚, ?中阻氣滯者。治當化濕溫中,理氣和胃。方中重用陳皮為君藥,辛苦而溫,理氣調中,化濕和胃。沉香溫中降逆,行氣止痛;砂仁行氣溫中,化濕醒睥;神曲消食健胃,共為臣藥。白豆蔻溫中行氣,化濕止嘔;肉豆蔻溫中燥濕;乾薑溫中散寒止痛;檳榔行氣利濕,均為佐藥。白酒溫通,並助藥力;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以為使者。諸藥合用,可使寒濕得以溫化,氣機通暢,胃氣調和,則吞酸嘔逆等症自除。
加減化裁
若里寒重者,可增乾薑用量,或再加附子、桂枝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