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聖柳下惠

和聖柳下惠

柳下惠(公元前720—前621)展氏,名獲,字禽。為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之後。根據周禮五世別親族的規定,五世以後,親緣絕,不能再姓魯國公族的姬姓了,遂以其始祖公子展的名為姓,姓展氏,名展禽,又名獲,字季。因其家住在魯國的一個下邑柳下,死後謚曰惠,故又稱柳下惠。柳下,即今兗州市顏店鎮故縣村。村內至今仍存有碑刻,題曰:和聖故里。柳下惠稱和聖不是出於帝王的頒賜,而是從孟子對他的評價得來的,孟子講:“柳下惠,聖之和者也。。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中國歷代廣為傳頌。柳下惠還是中國柳姓的得姓始祖。

基本介紹

  • 本名:展獲
  • 別稱:和聖柳下惠
  • 所處時代:春秋時期
  • 出生地:魯國柳下邑
  • 出生時間:公元前720
  • 去世時間:公元前前621
相關資料,柳下惠人物簡介,

相關資料

電視劇《和聖柳下惠》宣傳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魯國大夫柳下惠的道德情操、愛國精神及其以和為貴的思想,為孔子所稱讚,孟子謂之“聖之和者”是人們所敬仰的“和聖”,是在海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思想家哲學家。劇本充分體現“和”的理念。以生動的人生傳奇和大量史實展現出以人為本,共創和諧的歷史活劇。

柳下惠人物簡介

孔子為至聖,孟子為亞聖,顏回為復聖,曾參為宗聖,和聖為柳下惠
柳下惠,春秋魯國人。為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之後。根據周禮五世別親族的規定,五世以後,親緣絕,不能再姓魯國公族的姬姓了,遂以其始祖公子展的名為姓,姓展氏,名展禽,又名獲,字季。因其家住在魯國的一個下邑柳下,死後謚曰惠,故又稱柳下惠。柳下,即今兗州故縣村。村內至今仍存有碑刻,題曰:和聖故里。柳下惠稱和聖不是出於帝王的頒賜,而是從孟子對他的評價得來的,孟子講:“柳下惠,聖之和者也。”
柳下惠年輕時,即是一個大學問家,當時的貴族階級叫做士大夫階級,柳下惠即做負責貴族子弟的教育官,稱為“士師”。那時魯國國力衰微,北有強齊,西有三晉,南接楚、宋。宮室漸微,政在大夫。三桓之後漸掌政柄。時臧文仲獨攬朝政。柳下惠為人正直,指斥朝政,得罪了臧文仲,三次被免官。他在魯國雖然遭到冷遇,卻拒絕了別國的高官厚祿,仍留魯國。有人問他為什麼拒絕了別國的高官相聘,仍留在倍受冷遇的魯國?他回答說:我因為正直,不願附炎趨勢,難免要三次被免官。如果我想做官,只要放棄正直的為人的信條,在魯國馬上可以得到高官,又何必離開生我養我的父母之邦,到別國去呢?
柳下惠正直,守信義,名聲很快傳遍了當時各國,齊國來向魯國強索魯國國寶岑鼎,魯莊公既捨不得岑鼎,又不願得罪齊人,遂叫人送去一個假的。齊人不信,說:我們相信柳下惠。只要柳下惠說是真的,我們就收下。莊公無法,只好去求柳下惠。讓他說岑鼎是真的,以矇騙齊人。柳下惠嚴詞拒絕,對莊公說:“讓我說假話毀壞了我的信譽,而保全了您的珍寶,君不知,信譽乃是我唯一的珍寶,怎么能毀掉我的珍寶,而去保全您的珍寶呢?”莊公無法,只好將真岑鼎送給齊人。
柳下惠學識淵博,反對祥瑞災變迷信的胡說。魯僖公年間,忽然有大批海鳥齊集魯國東門之外,遮天蔽日,三日不去。臧文仲認為這是不祥之兆,組織大規模的祭祀,祈求上天保佑,消災免禍。柳下惠知道後,非常反對臧文仲的做法。認為這樣做既不仁又無知,可笑可悲。他認為海鳥本來棲息於海上,現在內遷,一定是海上出了問題,絕不是什麼不祥之兆。這一年,冬天暖和,海上多大風,巨浪排山倒海,居住於沿海及島嶼上的海鳥,窩巢被毀,棲息地不能停立,所以大批內遷避難。
柳下惠還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千古佳話,即“坐懷不亂”的事故。說是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凍。柳子鄰居家的一個女子,外出回家晚了,家裡人把大門上栓睡覺去了,該女叫門叫了半夜也沒叫應,遂凍僵於門外。柳子夜讀,半夜開門想舒殿一下筋骨,發現該女子凍僵於地,遂抱持到自己室內,放於膝上,摟於懷中,用外衣裹住女子之體,用體溫溫暖該女,就這樣抱持了一夜,救活了該女,而與其無任何越軌行為。可見其操行高尚。
據《荀子大略》記載:柳下惠與後門者同衣而不見疑,非一日之聞也。集解引廬文紹曰:“即毛詩卷伯傳所云‘嫗不逮門之女,而國人不稱其亂’也,非一日之聞,言行素為人所信。”陳奐《詩毛氏傳疏》:“嫗不逮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者,《荀子大略篇》所云,即其事也。”又引段玉裁小箋曰:“後門,即不逮門,謂不及門,無宿處也。”《禮記》注曰:“以體曰嫗”,按嫗,謂坐於懷也,俗所稱坐懷不亂,即柳下惠事。
可見,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史載均信而不疑,可能真有其事。
魯文公六年八月丁卯,魯國大祀宗廟。那天,魯國朝中文武百官,車馬相接,浩浩蕩蕩來到宗廟。在金碧輝煌的正殿內,香菸繚繞。文公整衣冠,邁進正殿,文武群臣魚貫而入。正殿供著魯國先祖牌位,文公恭敬地在僖公牌位面前祭拜。他見僖公的牌位在閔公下,就命人挪到閔公之上,閔公和僖公均為魯莊公的兒子,魯文公是僖公之子。原來牌位順序是按在位先後排列的。而閔公做國君在僖公之前。文公這種做法是不合乎禮的。朝中群臣面面相覷,不敢直言。柳下惠見狀,急步上前說:“犯順不憚,能無殃乎?”文公臉色一變。但轉念一想,自知理虧,只好仍按原來順序把牌位放好。
柳下惠是當時的一大儒聖,可惜留下來的著作很少。他的言行散見於各書,未能獨成一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