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神俗信仰關係研究》內容簡介:信仰是伴隨人類社會生活產生的、具有普遍性意義的精神現象。從原始社會人類初級的自然崇拜和神靈崇拜到當代理論體系完備的制度化宗教和高級的哲學信仰,可以說,信仰的產生與發展見證了人類精神力量不斷壯大以及社會發展進步的漫長歷史。作為社會文化中的一種觀念形態和人類精神生活的核心,信仰統領和指引著人類物質生產和精神生活,既是人類社會生活的明燈,也是個人人生的精神支柱。任何國家、民族都有信仰,並以信仰作為精神支柱和共同的理想信念,以信仰來凝聚並生髮巨大的精神力量。
基本介紹
- 書名:和而不同:神俗信仰關係研究
- 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
- 頁數:303頁
- 開本:32
- 品牌:四川大學出版社
- 作者:何敦培
-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144471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和而不同:神俗信仰關係研究》是由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何敦培,男,1964年生,漢族,湖南耒陽人,中共黨員,高級政工師。現為衡陽師範學院教育教學評估研究中心主任。曾主持省級課題3項,參與國家級、省級科研、教改課題6項,出版教材1部,已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媒體推薦
我們若憑信仰戰鬥,就有雙重的武裝。
——柏拉圖
沒有信仰,就沒有真正的美德。
——盧梭
信仰是去相信我們所從未看見的,而這種信仰的回報,是看見我們相 信的。
——奧古斯丁
信仰是對見不到的事物的愛,是對似乎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信賴。
——歌德
信仰是精神的勞動;動物是沒有信仰的,野蠻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 怖和疑惑。只有高尚的組織體,才能達到信仰。
——契訶夫
信仰不是一種學問。信仰是一種行為,它只被實踐的時候才有意義。
——羅曼·羅蘭
信仰是生命的力量。信仰所給予人生之謎的答覆含有人類的最深刻的 智慧。
——列夫·托爾斯泰 通向真正信仰的道路,是要經過無信仰的沙漠才會達到的。
——高爾基
信仰是終極關切的存在狀態。
——保羅·蒂利希
——柏拉圖
沒有信仰,就沒有真正的美德。
——盧梭
信仰是去相信我們所從未看見的,而這種信仰的回報,是看見我們相 信的。
——奧古斯丁
信仰是對見不到的事物的愛,是對似乎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信賴。
——歌德
信仰是精神的勞動;動物是沒有信仰的,野蠻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 怖和疑惑。只有高尚的組織體,才能達到信仰。
——契訶夫
信仰不是一種學問。信仰是一種行為,它只被實踐的時候才有意義。
——羅曼·羅蘭
信仰是生命的力量。信仰所給予人生之謎的答覆含有人類的最深刻的 智慧。
——列夫·托爾斯泰 通向真正信仰的道路,是要經過無信仰的沙漠才會達到的。
——高爾基
信仰是終極關切的存在狀態。
——保羅·蒂利希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信仰概述
第一節 信仰的概念
第二節 信仰的基本特徵
第二章 神俗信仰及其特徵
第一節 神靈信仰
第二節 世俗信仰
第三章 神俗信仰的關係
第一節 相融關係
第二節 相悖關係
第三節 互動關係
第四章 神俗信仰的發展趨勢
第一節 神靈信仰的世俗化
第二節 世俗信仰的多元化
第三節 “宗教熱”與信仰危機
第四節 信仰融合與信仰異化
第五章 神俗信仰之和諧共進
第一節 基本理念
第二節 主要措施
第六章 神俗信仰和諧互動個案研究
第一節 湖南宗教與地方社會
第二節 湖南民間信仰與地方社會
第三節 湖南少數民族神靈信仰與社會
第四節 宗教婦女觀與婦女現代化
第五節 宗教和諧觀與和諧德育
參考文獻
第一節 信仰的概念
第二節 信仰的基本特徵
第二章 神俗信仰及其特徵
第一節 神靈信仰
第二節 世俗信仰
第三章 神俗信仰的關係
第一節 相融關係
第二節 相悖關係
第三節 互動關係
第四章 神俗信仰的發展趨勢
第一節 神靈信仰的世俗化
第二節 世俗信仰的多元化
第三節 “宗教熱”與信仰危機
第四節 信仰融合與信仰異化
第五章 神俗信仰之和諧共進
第一節 基本理念
第二節 主要措施
第六章 神俗信仰和諧互動個案研究
第一節 湖南宗教與地方社會
第二節 湖南民間信仰與地方社會
第三節 湖南少數民族神靈信仰與社會
第四節 宗教婦女觀與婦女現代化
第五節 宗教和諧觀與和諧德育
參考文獻
文摘
宗教是一個有著廣泛含義的概念。它既是一種組織、一種文化,也是一種信仰。一般來說,宗教是關於超人間、超自然力量的一種社會意識,以及因此而表示出的信仰理念和行為,是綜合這種意識和行為並使之規範化、體制化的社會文化體系。構成宗教的要素主要有:以終極關懷為意識核心的宗教觀念、以神聖為對象的宗教崇拜,以厚重文化為依託的宗教教義,以嚴密的組織和嚴明的戒律為標誌的宗教體制,以公開的、穩定的、系統的、體驗的儀式為特徵的宗教行為,以濟世救人、與社會相應為目的的宗教祈求,以依戀執著的情感為表現的宗教情感(體驗)。①這些要素或特徵使得宗教在信仰語境下表現為一種常見的、很重要的信仰形式。就宗教與信仰的關係而言,信仰是宗教的靈魂,宗教的基礎是信仰,離開了信仰,宗教就不成其為宗教。宗教作為一種信仰,既有古典傳統的信仰形式,又有現代的信仰方式,都是以對人格化的神靈的崇拜為基本特徵的信仰。
信仰是以對終極的關懷,對人生根基的尋求,對無限和永恆的信託為本質特徵的。中國佛學院副教授、北京市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理淨法師認為,“‘信仰’是一種國際性的社會教育,不再是某種意義上單純的宗教信仰。”②信仰所展示的是多元的文化現象,使人們感到所崇信對象的神秘和博大。當然,宗教信仰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是一種終極關懷,是以信仰為特徵的精神寄託。也有人主張以其他信仰代替宗教信仰,如蔡元培先生曾提出要用哲學信仰來代替宗教信仰。其實,信仰可以轉換,但以某種信仰代替、統治所有信仰則有悖於信仰自由原則。
宗教信仰只是人類信仰的一種具體形式,而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形式。同樣,宗教信仰只是宗教內容的一部分而不是其全部或唯一。從理論上講,人格神是宗教信仰的標誌。
信仰是以對終極的關懷,對人生根基的尋求,對無限和永恆的信託為本質特徵的。中國佛學院副教授、北京市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理淨法師認為,“‘信仰’是一種國際性的社會教育,不再是某種意義上單純的宗教信仰。”②信仰所展示的是多元的文化現象,使人們感到所崇信對象的神秘和博大。當然,宗教信仰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是一種終極關懷,是以信仰為特徵的精神寄託。也有人主張以其他信仰代替宗教信仰,如蔡元培先生曾提出要用哲學信仰來代替宗教信仰。其實,信仰可以轉換,但以某種信仰代替、統治所有信仰則有悖於信仰自由原則。
宗教信仰只是人類信仰的一種具體形式,而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形式。同樣,宗教信仰只是宗教內容的一部分而不是其全部或唯一。從理論上講,人格神是宗教信仰的標誌。
序言
信仰是伴隨人類社會生活產生的、具有普遍性意義的精神現象。從原始社會人類初級的自然崇拜和神靈崇拜到當代理論體系完備的制度化宗教和高級的哲學信仰,可以說,信仰的產生與發展見證了人類精神力量不斷壯大以及社會發展進步的漫長歷史。作為社會文化中的一種觀念形態和人類精神生活的核心,信仰統領和指引著人類物質生產和精神生活,既是人類社會生活的明燈,也是個人人生的精神支柱。任何國家、民族都有信仰,並以信仰作為精神支柱和共同的理想信念,以信仰來凝聚並生髮巨大的精神力量。
因此,政黨、團體及先哲們既注重信仰研究,也注重信仰實踐。對於信仰問題的研究,固然由來已久。既有一般的義理性分析研究,又有信仰與其社會意識形態的關係研究,還有以社會現實為視域的指向性研究。應該說,信仰問題的研究已經呈現多視域、多維度、多學科的特點。在信仰研究領域,宗教信仰、民間信仰問題越來越引起關注——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在一些研究中,人們把信仰分為宗教信仰和非宗教信仰,這自然有一定的科學性。但從人類整體信仰形態看,將信仰劃分為神靈信仰、世俗信仰更能反映信仰的實質。但是,對於神靈信仰的界說,一直未能達成共識;對於神靈信仰與世俗信仰的互動關係的理性辨析尚且不夠;對於神靈信仰的社會控制功能評價不一;對於神靈信仰如何與世俗社會和諧共進問題又常常出現理論與實踐的脫離。因此,在對社會整體信仰狀況及信仰實質的把握上不可避免地出現失誤,這是本書首先要研究的問題。
因此,政黨、團體及先哲們既注重信仰研究,也注重信仰實踐。對於信仰問題的研究,固然由來已久。既有一般的義理性分析研究,又有信仰與其社會意識形態的關係研究,還有以社會現實為視域的指向性研究。應該說,信仰問題的研究已經呈現多視域、多維度、多學科的特點。在信仰研究領域,宗教信仰、民間信仰問題越來越引起關注——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在一些研究中,人們把信仰分為宗教信仰和非宗教信仰,這自然有一定的科學性。但從人類整體信仰形態看,將信仰劃分為神靈信仰、世俗信仰更能反映信仰的實質。但是,對於神靈信仰的界說,一直未能達成共識;對於神靈信仰與世俗信仰的互動關係的理性辨析尚且不夠;對於神靈信仰的社會控制功能評價不一;對於神靈信仰如何與世俗社會和諧共進問題又常常出現理論與實踐的脫離。因此,在對社會整體信仰狀況及信仰實質的把握上不可避免地出現失誤,這是本書首先要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