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縣辣椒

和縣辣椒是安徽省傳統名優農產品,享譽全國,據《和縣誌》記載,民國時期已引進種植。主要生產區域位於安徽省和縣(東經 118 °04′—118 °29′、北緯 31°22′— 32°03′範圍內)。

2021年4月,入選2021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縣辣椒
  • 產地:安徽省和縣
人文因素,地理因素,品質特徵,發展現狀,

人文因素

據《和縣誌》記載,和縣農村素有種菜傳統,過去種植除自食外,少量出售,尤其受災之年,農民種菜是為了度荒。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和州受旱,農民種菜度荒,知州張叔宣下鄉揀回蔬菜煮湯,令所屬官吏食之曰:“喝農民菜湯,要知災民疾苦。”明代,和州每年向朝廷光祿寺進貢綠筍二百六十七斤。清乾隆三十八年(1733),和州曾出現“芥菜結扁豆”的傳奇。《和州志》記載:明清時期,和縣蔬菜品種有菁、芥、莧、芹、蔥、韭、芫荽、荇菜。蘿蔔、冬瓜、黃瓜、瓠、絲瓜、甜瓜、豇豆、蘆筍、筀筍、茄子、萵筍、茭白、刀豆、扁豆、龍爪豆、薺菜、山花菜。民國時期,引進胡蘿蔔、辣椒、菠菜、黃花菜、芋艿等。
儘管“和縣辣椒”民國時期就已經栽培種植,但一直到解放初,由於城市規模小,加上交通落後,信息閉塞,雖然和縣與南京、蕪湖僅一江之隔,但和縣農民以前種植“和縣辣椒”主要還是民間自給自足,商品椒的份量很少,只有和縣北鄉善厚鎮擁有約2000畝左右的 “和縣辣椒”露地秋熟辣椒生產,由於品質好,成為安慶“胡玉美”(中華老字號)和南京地區辣醬加工的主要原料基地。也只是到了新中國成立後的1953年,和縣才成立了城區蔬菜專業隊,後改為歷陽蔬菜大隊,共有菜地240畝,專門從事“和縣辣椒”的生產,但也僅僅是保證和城居民的供應。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由於那場歷時三年的大饑荒,農村斷糧,就搞瓜菜代糧,全縣的蔬菜種植面積一下子擴大到萬餘畝,但其中辣椒種植面積依然不大。到了文革期間,農村嚴格限制自留地,嚴格控制糧棉油之外的經濟作物種植,“和縣辣椒”種植被當作資本主義的尾巴而幾乎被割掉了,就是種一點作自己吃的也加以嚴格的控制,一些地方甚至限制到棵數,所以文革以前和縣辣椒種植雖源遠流長,但一直很有限,不成規模。

地理因素

“和縣辣椒”主要生產地域的安徽省和縣,地處安徽省東部,皖江東岸。全縣總面積1319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62.4萬畝。地形上東南濱江,西北環山, 西北高出而東南低傾,素有三山七圩之說。
和縣屬於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年日平均氣溫15.7℃,平均日照2126小時,無霜期232天,常年平均降雨量1006毫米左右。
生產地域內優越的自然地理生態環境,對於 “和縣辣椒”獨特品質的形成創造了極為的優越的條件。

品質特徵

1、“和縣辣椒”感官特徵及獨特品質。
“和縣辣椒”為粗牛角型,底粗腹凸頭鈍,縱向略彎,外形墩實可愛,一般單果長15-18cm、最大橫徑6-7cm ,單果重在80-120克,最大果可達220克,果面光滑,縱向略有凹凸,腹部略脹起,近肩部果體有時會略有扭曲,肉感強,肉質較厚。青果鮮碧醒目、口感脆爽,近熟果略顯橘黃,紅熟果通體鮮紅透亮,並透出悠悠辣香,集中堆放、切片制醬或炒食時辣香濃郁獨特,而辣味適中而鮮美爽口則是“和縣辣椒”有別於外地品種的獨特品質
3、“和縣辣椒”產品內質及營養理化成分。
“和縣辣椒”果實富含維生素C、胡蘿蔔素、辣椒素及鈣、磷、鐵等十多種礦物營養,具有開胃健脾、養顏明目、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等多種功效。“和縣辣椒”營養成分含量每100克中含乾物質10.22克、 蛋白質1.1克、脂肪0.2克、 碳水化合物5克、膳食纖維 1.8克、辣椒素0.42克、鈣3.0毫克、鐵0.7毫克、磷20毫克、鉀200毫克、鈉 6毫克、銅 0.09毫克、鎂22毫克、鋅0.29毫克、硒0.38微克、維生素B10.04毫克、維生素B2 0.03毫克、維生素B60.19毫克、維生素C145.49毫克、胡蘿蔔素 0.62毫克、葉酸 0.26微克。
“和縣辣椒”不僅適宜鮮食、炒食、鹽漬、醬制和配料,還成為我省著名“中華老字號”安慶“胡玉美”和南京地區辣醬加工場坊的主要原料基地。
“和縣辣椒”產品生長特點及種植要求。
“和縣辣椒”喜溫不耐寒,需保護覆蓋越冬,但對高溫有一定忍耐性,可在露地正常越夏后座果秋熟,因而每年適宜種植時間相當寬泛,在大棚保護設施條件下,和縣已可周年供應;“和縣辣椒”喜肥、喜濕而根淺,有一定的耐旱性,但絕不耐澇,因而適宜水源條件好而又排灌便利、質地疏鬆的砂壤和砂質壤土田塊,栽培上既要重施有機肥,又要善於在花果期葉面巧補磷、鉀肥和鈣和硼等中微元素肥,夏季高溫育苗需採用泥猴法育苗。“和縣辣椒”喜光,特別是在花芽分化、花器發育和果實轉色期,對光照需求大,因而播種時宜稀播和二次分苗,花期需儘量露棚享受 “日光浴”,轉色期需作疏葉疏枝露果處理;“和縣辣椒”易受多種病蟲侵害,需按無公害栽培標準的要求,優先採取農業、物理、生物防治辦法,輔以必要的化學防治。
5、“和縣辣椒”產品採摘加工。
“和縣辣椒”均為人工採摘、手工篩選,采後處理至銷售一般經過 “採摘—分級—包裝—運輸—銷售”的傳統流程,加工前的清洗對水質有嚴格的無害化要求,加工過程中不使用任何保鮮劑、防腐劑、色素等添加劑,從而保持了“和縣辣椒”的天然品質和風味特色。

發展現狀

(一)、產業主幹結構及規模
1、生產環節。據統計,2011年,“和縣辣椒”總播面積達10.6萬畝,其中大棚春早熟2.0萬畝,大棚秋延後6.0萬畝,大棚秋延後越冬在田保鮮2.0萬畝,露地夏熟0.5萬畝,露地秋熟0.1萬畝,全年總產為28.76萬噸,產值達7.6億元,占全年種植業總產值約30%,占全年農業總產值約20%。長期從事“和縣辣椒”種植的大戶有3萬多戶。
2、流通環節。2000年4月,和縣皖江蔬菜副食品批發交易市場宣告建成,正式運營。該市場占地200畝,總投資4654萬元,是國家農業部、中國蔬菜流通協會定點市場,全國“三綠工程”示範單位,農業部農產品信息採集點。該市場是一個努力以一流的設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為目標,集交易服務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發布中心、票據結算中心和物業管理中心為一體的綜合型交易市場。以皖江蔬菜批發市場為中心,以烏江邊貿市場、卜集皖東市場、城北區域、三板橋區域、沈巷、雍鎮等地市場為骨幹的大小總計60多家市場構成了縣、鄉、村三級“和縣辣椒”交易市場網路,初步構築了“大生產、大市場、大流通”的基本格局。
3、加工業。和縣各種蔬菜加工總量在5萬噸左右,其中“和縣辣椒”加工約0.4萬噸,主要是傳統特色的醃漬和醬制,著名加工企業和縣雞籠山調味品有限責任公司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二)、區域布局、特色模式
“和縣辣椒”生產區域基本分布在和縣沿長江41公里江岸線的第一階梯上,並沿烏江至和城至雍鎮一線的交通主幹線呈帶狀分布,西北丘陵地帶主要分布著以善厚為中心的傳統地方特色加工“和縣辣椒”生產基地。整個蔬菜生產帶,由於多年來的交織發展“和縣辣椒”種植已是南北皆有,犬牙交錯。自南向北,又交織分布著許多獨具特色的栽培模式,其中主要有:自白橋鎮至姥橋鎮一線的大棚早春椒、露地夏辣椒、大棚秋延甜椒種植區;自姥橋鎮至歷陽鎮城南太陽河一帶大棚秋延椒種植區;歷陽鎮城南城北一線的大棚春紅椒、大棚秋延椒、大棚秋延越冬在田保鮮椒、大棚彩色甜椒和觀賞椒種植區。“和縣辣椒”生產業整體基本呈一鄉多品,各具規模、各有特色的布局。
和縣屬蔬菜三主作區,但一般一年內大都以兩主茬安排為主,特殊種植如大棚保鮮椒栽培為一年一茬。主茬間休耕約2-3個月。
(三)、商品供應及品質
和縣“和縣辣椒”產品的供應形態絕大部分還是鮮供型,其中的大宗類型紅辣椒等一般採用回收紙盒加工的專用紙箱包裝,青椒則採用綠或紫色透明無滴包裝膜袋包裝,彩色甜椒則採用紅、黃網眼袋包裝,有產地、商標和質量認證等標識。
傳統加工“和縣辣椒”的醃漬製品和醬製品也都有各種大小包裝,少量以半成品供應周邊加工企業,有相關認證標識。
“和縣辣椒”早青椒主要供往南京、合肥、蕪湖、馬鞍山、揚州、鎮江、常州等長三角地區;“和縣辣椒”秋延保鮮紅椒主要向北銷往壽光、北京並轉往東北內蒙等地,向南銷往杭州、武漢、沙市、南昌、九江、長沙等地;傳統特色風味“和縣辣椒”系列辣醬製品主要行銷上海、南京、合肥等長三角和周邊城市。
“和縣辣椒”生產自2001年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無公害化,到2007年為止,已籍相關企業申報了2個的國家級無公害認證,綠色食品認證1個。傳統加工企業都實現了國內農產品市場準入的QS認證。2007年8月,和縣被國家農業部列為全國蔬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試點,按試點要求,和縣去冬今春正式開展了以和縣濟洪蔬菜專業合作社為試點企業的試點工作,首批納入質量追溯體系試點的農戶會員有160多,共生產5個品種計600餘畝,從而使該公司的“和縣辣椒”產品製品在以上海為中心的各大超市的檔次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全縣“和縣辣椒”產品和製品已經實現多樣化和周年供應。2012年,和縣被農業部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批准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辣椒)標準化生產基地2011年底,經國務院批准,和縣被列為《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之一,在該規劃的全國蔬菜產業產區劃分中屬六大產區中的長江區,為保障元旦春節期間全國蔬菜供應的重點區域,而元旦春節期間和縣蔬菜供應的大宗產品正是“和縣辣椒”。
(四)、科技含量及環境保護
和縣蔬菜產業的二十多年發展進程,實際上也是相關科技不斷推廣套用和更新進步的進程,就生產環節而言,目前全縣各類“和縣辣椒”用種除觀賞椒外,基本達到100%良種化,並已歷經五代以上的更新,目前春早熟“和縣辣椒”春青椒主栽品種為種都五號、蘇椒五號、鮮綠2號等;大棚“和縣辣椒”春紅椒主栽品種是萬豐1號、萬豐888等,露地“和縣辣椒”夏椒的主栽品種是301、基地一號等,露地秋熟加工專用品種為我縣獨有的地方常規品種善厚椒(這一品種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被江蘇農科院蔬菜所作為蘇椒三號雜交種的親本);秋延後“和縣辣椒”主栽品種是汴椒一號、秋延後越冬在田保鮮栽培的“和縣辣椒”主栽品種是好農78和好農11。而與此同時,“和縣辣椒”得到全面推廣並產生顯著效應的栽培技術分別有:大棚春提前早熟栽培、大棚高密度春提前特早熟栽培、大棚遮陽覆蓋越夏補淡栽培、露地秋熟栽培、大棚秋延後栽培、大棚秋延越冬在田保鮮栽培等等,其中的秋延後栽培和秋延後越冬在田保鮮栽培為我縣獨創的第三、四代辣椒栽培技術。
目前“和縣辣椒”的傳統加工大都採用傳統的民間土、特加工技術。市場流通也開始向專用包裝方向過渡,主要大宗種類基本達到專用或簡易包裝上市。產業總體科技貢獻率約在40%左右。
進入新世紀以來,和縣及時利用全面創建無公害的契機,率先實施了“和縣辣椒”無公害管理,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得到全面禁止,化肥的濫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有機肥、生物肥的使用正得到大力提倡和推廣,農田秸桿及廢棄物管理正逐漸走向規範。同時,和縣生態農業規劃工作業已完成。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正日益受到重視,並取得了一些實效,“和縣辣椒”生產的生態環境得到進步最佳化。
(五)、服務與管理
1、“和縣辣椒”產業相關法規及標準化建設。“和縣辣椒”產業發展的過程,也是該產業被逐步納入法制化、標準化管理的過程,尤其是無公害創建前後,在執行國家農業部相關標準及我省地方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我縣實際,制訂和出台了《辣椒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大棚辣椒秋延後越冬在田保鮮栽培技術標準》。陸續制定和出台了《和縣無公害蔬菜管理辦法》、《關於加強無公害蔬菜使用農藥管理的通告》、《和縣無公害蔬菜使用肥料的管理規定》、《和縣無公害蔬菜質量安全責任追溯制度》等等。
2、科技項目的編制及投入,科技推廣隊伍和體系的建設及科技推廣工作的開展。以往我縣蔬菜科技活動的投入主要來源於縣財政專撥的科技三項經費。近年我縣加大了各種項目的編制和申報工作。我縣蔬菜科技推廣體系,沿用了縣、區、鄉農技推廣站(所)體系,較為健全,並且上下屬條條管理,職能專一。2000年專門成立了蔬菜辦公室,近年又進行了機構改革及鄉鎮行政撤併,成立大農委,各鄉鎮雖然都成立了農村經濟服務中心。鄉鎮專業技術人員約15人,擴大後的行政村均配有一名科技副主任。縣級管理及技術推廣工作歸屬農委下屬二級機構的蔬菜辦(含蔬菜技術推廣站)及農技推廣中心部分職能,專業技術人員約10人,其中菜辦5人。
3、“和縣辣椒”產品質量認證及品牌註冊。
藉助無公害蔬菜創建工作的實施,依託蔬菜產業相關企業,目前和縣已通過了31個品種蔬菜的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認證,其中辣椒2個,綠色食品(辣椒)1個。兩大外貿企業出口產品均實現了HACCP質量認證,傳統加工企業在積極申報無公害認證的同時,也都相繼先期完成了國內農產品市場準入的QS認證。與此同時,有關部門積極協助各相關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先後註冊了“和州綠”、“皖江”、“皖蔬”、“歷陽春”、“雞籠山”等多個“和縣辣椒”產品品牌。2005年和縣“皖江”牌蔬菜被國家商務部評為全國“三綠工程”暢銷品牌,名列全國十大蔬菜品牌之首,與酒類五糧液、肉類雙匯火腿腸並駕齊驅。
4、“和縣辣椒”信息服務與宣傳。
和縣皖江蔬菜大市場作為中國蔬菜流通協會定點市場,近幾年來,一直按協定時間收集並及時通過央視七套及有關網站對外發布和縣包括“和縣辣椒”等蔬菜產品的流通信息,市場信息大螢幕也已建成使用。此外,近年實施的安徽農網“信息入鄉”工程、大市場信息專刊、蔬菜辦的《和縣蔬菜》專刊、農技推廣中心的《農技推廣》,縣電視台的《農科教之窗》專欄節目等均能定期傳遞各種科技信息。
5、“和縣辣椒”生產資料供應及市場管理。
“和縣辣椒”有試驗示範基地18個,有辣椒技術服務部357家,城區縣級農業生產資料供應有近30家,並在南門橫江街、商業街自然形成了農資供應一條街;其中辣椒種子年交易量有近5000公斤,交易額約2500萬元,肥料年交易量在約10000噸,交易額約1100萬元。農膜年交易量約3500噸左右,交易額約4500萬元,大棚鋼管交易量約4000噸,交易額約2600萬元,竹材及草簾年交易也在約3500萬元左右,農藥交易量約3000噸,交易額在8000萬左右。農資年交易總額在2億元左右。
6、“和縣辣椒”產品質量監督與檢測
具有悠久種植歷史和系列創新栽培技術的“和縣辣椒”,已成為生產地域內人民民眾“一村一品”特色主導產業和農業收入的重要來源,僅此一項菜農人均年收入就在1085元,重點地區達5083元,且呈現每年上升逐勢,被當地菜農親切地稱為“綠色銀行”。將“和縣辣椒”這一農業自然資源和地理遺產申請地理標誌的證明商標註冊保護對於促進生產區域內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效增加農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可以有效提高“和縣辣椒”質量安全水平和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縣蔬菜技術指導服務站作為該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申請人,是依法登記的事業單位法人組織,隸屬於和縣蔬菜產業發局單位現有工作人員9名,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4人,長期從事全縣蔬菜生產技術推廣、示範、試驗,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農業“三品”認證與監管,多次榮獲農業部和省市級獎勵,具有管理、協調“和縣辣椒”經營活動相應的技術、管理、設施、人員能力。可以對“和縣辣椒”的產品質量標準和經營活動進行有效規範,以維護“和縣辣椒”在國內外市場的信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