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磡村

和磡村,位於坂田街道西南部,距街道辦事處4.8乾米。相鄰自然村有大光勘村、光雅園村。始建於民國時期,關、邱、馮3姓先祖先後遷人而形成。因村中多山地和坑地,村莊四面又有大山環繞,取名和冚村;2005年改名和磡村。20世紀70年代以後在原址附近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磡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五和社區
  • 地理位置:坂田街道西南部
民國時期,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寶安縣布吉鄉;1958年10月,屬紅旗公社;1959年1月,屬布吉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華區布吉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布吉公社;1983年7月,屬布吉區;1986年10月,屬布吉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2004年,屬布吉街道;2006年,屬坂田街道五和社區。
世居村民有關姓、邱姓和馮姓。第一大姓為關姓,早年在廣州居住;民國時期時為避戰亂遷至今深圳南頭,後由南頭遷至該地。第二大姓為邱姓,第三大姓為馮姓,均於民國時期遷移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493人,其中男性285人,女性208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90歲(女);實際在村人口343人。非戶籍外來人口8788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30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單季水稻、花生、木薯、草菇等,經濟作物有荔枝、龍眼及蔬菜等,也燒制磚瓦。改革開放以後,老村作為招商引資的工業用地進行改造,現深圳捷運10號線五和站就建在和磡老村的位置。1994年,該村被納入坂雪崗高新技術工業園區。1996年,村民集資40多萬元,對住宅小區進行治理。2013年初,坂田街道五和社區工作站在和磡村成立了深圳市首個樓(棟)長服務站,為居民提供租住房屋的一站式服務。建有海達和成購物廣場及和磡村辦公大樓。現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和管理為主。部分村民務工或自主創業,兼自有房屋出租。村民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房屋出租、村集體經濟分紅等。特色農產品有沙梨、木薯、草菇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米通、油角、糖環,清明節的茶果、艾粄,農曆六月初六或小孩滿月時招待客人的手指糍等。村中有吃釀豆腐的傳統。釀豆腐的用料豐儉由人,而配製技巧卻很有講究。選用質地鮮嫩而富有彈性的石膏豆腐為佳,配料有五花豬肉、大烏鹹魚、蝦米、魚乾、香菇、豬油、豉油、薯粉、胡椒、精鹽、蔥花、芫荽各適量。先將這些配料搗碎、拌勻、調味,製成肉餡,然後將肉餡釀入切成長方塊(或切成三角塊)的豆腐里,最後將釀成的豆腐放進熱油鍋中用文火煎煮至半熟,再加適量湯水煮至熟透。食用時用薯粉味料打底,撒上蔥花、芫荽、胡椒粉。當地人吃釀豆腐還趁熱用新鮮油麥菜(或生菜)包著吃,不但別有情趣,而且能品嘗出釀豆腐的另一番風味。五和大道、發達路、永香路經過該村。20世紀70年代末通電,90年代初通電話、通自來水,1995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網際網路。村內有東方之子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360人、教職工36人。還有籃球場、和磡綜合廣場、五和黨群廣場等。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無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邱、關、馮3姓都建有自己的祠堂,1966年被拆除。每年重陽節,村民及同宗港澳同胞、海外華人華僑前往祖墳處祭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