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勘村,使於坂田街道西南部,距街道辦申處4.5乾米。相鄰自然村有和磡村,光雅園村、南坑村。始建於請代,曾姓先祖從楊美村遷至此地而形成。曾用名大光冚村,別名大光勘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光勘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五和社區
- 地理位置:坂田街道西南部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寶安縣布吉鄉;1958年10月,屬紅旅公社;1959年,屬布吉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華區布吉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布吉公社;1983年7月,屬布吉區;1986年10月,屬布吉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2004年,屬布吉街道;2006年,屬坂田街道五和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曾姓和鄧姓。第一大姓為曾姓,早年由江西遷移至福建,後從福建遷移至今廣東興寧;清代從興寧遷至布吉木棉灣,後從木棉灣遷至楊美村,再由楊美村遷至此地。第二大姓為鄧姓,遷移情況不詳。2015年末,戶籍人口164人,其中男性86人,女性78人;80歲以上7人,最年長者91歲(男);實際在村人口12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5545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16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21人,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水田種植水稻,旱地種植蔬菜、花生等,山地、沙土地、河邊地種植果樹。改革開放後,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經營、廠房出租及管理為主。村民以從事個體經營及自有房屋出租為主,部分村民務工。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等。特色農產品有沙梨、楊梅、柿子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米通、油角,清明節的茶果、艾粄,農曆六月初六或小孩滿月時招待客人的手指糍等。端午節的粽子分鹹粽、灰水棕兩種。鹹粽多用芒葉包裹,糯米中加入由花生碎、黃豆粉、蝦米和鹽攪勻的餡料,人鍋煲熟,解開即吃。製作灰水粽,先將草木灰放進一盆清水中並攪拌均勻,待草木灰沉澱幾小時後,除去沉澱物,取出“灰水”(亦叫鹼水),再將糯米置其中浸泡一天,撈起用箬葉包裹,置鐵鍋中熬大半天至熟透。灰水粽用小線解成小片蘸著糖漿吃,故又稱甜粽。五和大道、雅園路、布龍路、梅觀高速公路經過該村。1975年通電,1987年通自來水,年通電話、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網際網路。村內有d蕾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360人、教職工45人。還建有大光勘公園、老人活動室、籃球場、藏書約10230冊的五和圖書室等。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已無存。現存曾氏宗祠,始建於1993年(重修於2016年),占地面積300平方米,正門額書“曾氏宗祠”四字,門前有兩個石柱。每年重陽節,各姓族人要去祖墳處祭祖,部分同宗香港同胞、海外華僑回鄉參加。祭祖結束後,大家一起吃大盆菜。每年端午節是大光勘村較盛大的節日之一。家家戶戶要殺雞殺鴨祭祖,各家門戶插艾草,星中燒硫磺,以驅蛇、蟲、鼠、蠍。現已簡化。
該村流傳“游擊隊員男扮女裝除漢奸”的故事。抗戰時期,有一個在大光勘村任偽保長的人經常欺壓百姓,魚肉鄉里,壞事做盡。游擊隊決定除掉這個漢奸。有一次,他去布吉開會,半路上,看見幾個“姑娘”站在路邊,就走過去想調戲一番。剛一靠近,就被一支手槍頂住了腰部,眼前的“姑娘”變成了小伙子。他想拔槍反抗,已來不及了。這是游擊隊員男扮女裝實施的鋤奸行動。
代表性人物:鄧亞帶,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戰士,後在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過雞公山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