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雅園村

光雅園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下轄村。光雅園村,位於坂田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3.5乾米。相鄰自然村有大光勘村、南坑村、和磡村。始建於清代,吳姓先祖遷入而形成。因以前村里建有三個富,村民靠燒制血瓦為生,三窯名為江瓦園、光瓦園和崗瓦園,故取村名缸瓦園,後以諧音改成光雅園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雅園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五和社區
  • 地理位置:坂田街道南部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寶安縣布吉鄉;1958年10月,屬紅旗公社;1959年1月,屬布吉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華區布吉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布吉公社;1983年7月,屬布吉區;1986年10月,屬布吉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炭區布吉鎮;2004年,屬布吉街道;2006年,屬坂田街道五和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吳姓和劉姓。第一大姓為吳姓,清代從坂田雞公山遷移至今坂田民營市場(位於和礎村),後遷移至此地。第二大姓為劉姓。2015年末,戶籍人口203人,其中男性100人,女性103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87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16人。非戶籍外來人口36934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4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花生、木薯、大豆、玉米等,另種植果樹和蔬菜,有磚瓦燒制業。改革開放後,經招商引資,集體經濟轉向工業區建設、廠房租賃和物業管理。村民個人則向多元化發展,從事建築、餐飲、商貿、服務業或出租房屋等。2000年後,逐漸向城市化過渡。2010年後,舊城改造步伐加快,一個新的光雅園區初步形成。現已成立光雅園股份合作公司,建有光雅園村辦公樓。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和管理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集體經濟分紅,工資性收入,物業出租,商業經營等,特色農產品有沙望疆羅、柿子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米通油角,清明節的茶果,艾粄,農曆六月初六皮小孩滿月時招待客人的手指糙等。坂雪崗大道、雅園路、五和大道經過法村。1968年通電,1974年通電話,1988年通自來水,1993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6年通網際網路。村內有五和國小,2015年有6個年級,18個班,在校學生822人,教職工55名。
傳統民居為客家圍屋,現已無存。村口建有光雅園村牌坊。
每年臘月二十三,當地稱“入年架”。俗話說“人年架,說好話”,自此日起,人們說話必須斯文有禮,忌粗俗野蠻撒謊。這一天也是民間送灶君爺上天的日子,家家戶戶在灶君神位前擺放糖餅、茶果、年桔等供品,敬奉址君爺。每年重陽節,各姓族人要去祖墳處祭祖,外出人員(包括部分同宗香港同胞、海外華人華僑)回鄉參加。一般是按照輩分和年齡順序依次祭拜。祭祖結束,大家一起吃大盆菜。
1942年,抗日游擊隊從東莞來到光雅園一帶進行抗日宣傳活動,組建抗日保衛團,組織村民拿起武器,打擊日軍。駐紮在光雅園的游擊隊暴露後,日軍瘋狂襲擊,用大炮轟炸,戰鬥異常激烈。當時有3個村民被炸死。日本兵進村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抓走了10多人並把其中一些人殘忍殺害。日軍的殘忍行徑,激起了民眾的抗戰決心,更多的人紛紛起來反抗。
代表性人物:吳德文(1915-1941),烈士,1940年2月參加抗日游擊隊,1941年9月19日在五和作戰時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