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洋村

和洋村

和洋村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南部,距縣城28公里,省道秀里線和“泉三”高速公路貫穿全境,並設有高速公路互通口,交通便捷。全村有2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600多人, 2008年被縣評為新農村建設“十佳村”,2009年被確定為三明市第二輪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大田縣農民創業示範村,大田縣創業孵化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和洋村
  • 別名:和洋格
  • 所屬地區: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吳山鄉
  • 下轄地區:2個自然村
  • 電話區號:0598
  • 郵政區碼:366118
  • 地理位置:距大田縣城28公里,位於泉三高速路吳山出口處。
  • 人口:600多人
  • 方言:閩南語
  • 著名景點:中國高山茶都、高山茶園、高山茶博物館、八仙圍棋、大鼓山
  • 車牌代碼:閩G
  • 主要姓氏:陳、塗
基本概述,黨建富民“三道加法”,發展特色產業,提高創業效益,能人帶動創業,發展村辦工業,福建高山茶文化創意產業園,旅遊景點之大鼓山,

基本概述

和洋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按照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及“發展農業、突破工業、新增村財”的工作思路,以“舉全村之力,聚各方之智,盡山地之用,富一地之民”為宗旨,採取“穩步推進、樹立典型、以點帶面”的工作辦法,大力推進全民創業建設新農村。

黨建富民“三道加法”

第一道加法是實行村黨支部+專業合作組織的融合模式,提升幫帶互助功能。2009年8月,村黨支部的引導,8名黨員倡導創辦了“和洋茶葉專業合作社”,並在理事、監事機構中任職,其中有4名黨員是村“兩委”成員。有效地將黨支部的組織領導和黨員的帶動作用融入到合作社各項職能中,實現了茶園統一規劃、農資集中供應,並在資金互助和市場行銷等方面凸顯優勢,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節約茶葉生產成本。
第二道加法是實行帶創黨員+致富能人+農戶的幫帶模式,實現農民共同致富。具體的說是由一名黨員牽頭聯繫一名精通技術、擅長管理的茶葉專業戶,共同掛包一名或多名需幫帶的困難戶,三者構成“黨群致富鏈”
第三道加法是實行兩述+兩評+三公示的評價模式,增強村幹部的履職意識和民主意識。具體來說就是全面推行村幹部述職述廉,民眾評議、組織考評,測評結果、工作實績、審計結果公示的考核評價辦法,從而真正做到了村里事務村民管、重大事項村民定、幹部業績村民評,進一步強化了村幹部履職責任意識,落實了民眾民主權利,增進了乾群之間的溝通與了解,發揮了農民民眾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發展特色產業

和洋村海拔750以上米,屬大田的高山區,耕地少,僅有水田110畝,人均不足0.2畝。但山頭多,且常年雲霧繚繞,很適合發展高山雲霧茶。縣委、縣政府結合實際,把握地理優勢,通過茶葉創業推動新農村建設。為支持村民茶葉創業,大田縣委、縣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開發茶園一畝補助50元,購買一套制茶設備,補助該設備價值的60%,機耕道一公里補助2000元,一口水池補助1500元,至2008年底,全村累計得到補助84.3萬元。縣勞動保障局、縣財政局及縣信用聯社,為每位茶農發放了小額創業貼息貸款3至5萬元,啟動了種茶創業資金。

提高創業效益

政策優惠,資金到位,和洋村村民茶創業熱情高漲,但是由於缺少種茶技能、制茶技術,在茶創業中遇到不少困難。
縣勞動保障局領導知道後,積極與村領導聯繫,邀請專家到村里對村民進行創業就業指導、種茶制茶技術等培訓,提高了農民綜合素質,為全民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2009年7月至9月,縣勞動保障局與三明創業聯誼會王毅、余秋蘭等兩位SYB培訓師聯合開展5期創業培訓,全村有118位茶農參加。通過培訓,茶農們的業務技能得到了提升,也提高了茶葉的產量、質量和銷量,從而增加茶農收入。

能人帶動創業

2005年,和洋村村民陳成興購進一套制茶設備,創辦首家茶廠,收購了村里零星茶園的茶葉。村里從征地、資金、技術上都給予傾斜,重點扶持。
隨著茶效益日益增加,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了茶產業的發展。茶創業不斷擴大,至2009年9月全村126戶參與茶創業,開發茶園850畝,添置了116套設備,成立106家茶廠,就業人員達451人。並配套建設了山地水利、機耕道、防護林等基礎設施。
引導茶農、制茶能人在沿街開辦茶廠和銷售點,形成了 “和洋茶業加工銷售一條街”。2008年共加工乾茶4.55萬公斤,全部售出,年創產值近500萬元,被縣列為“一村一品”茶葉生產專業村。

發展村辦工業

為充分利用高速公路集體補償資金,避免集體資金流失,增強村集體經濟發展後勁,經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通過,和洋村出資30多萬元,買回縣和洋鍋廠的產權。現已有本村下崗工人陳德潘租用部分廠房,投資60萬元創辦了液壓機械廠,安置周邊富餘農村勞動力20餘人。
去年底,經過充分論證並經村民代表大會研究同意後,投資47萬元,在新規劃的吳山茶葉批發銷售一條街購置土地120平方米,建設茶葉賓館6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主體建築,建成後可安排村富餘勞動力20人,預計每年可增加村財收入5萬元。
1、成立茶葉合作社,創造自己的品牌。和洋村茶廠大多是個體戶,規模小,無法形成品牌,制約茶產業的長遠發展。針對這一現狀,和洋村擬成立茶葉合作社,通過茶葉合作社來加強管理,合理分配、利用資源,達成一個高效率的整體,創造茶葉品牌,增加茶葉附加值,形成對茶產業發展的持續動力。
2、推廣茶葉市場,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目前和洋的茶葉主要銷往安溪,再由安溪銷往全國各地,沒有自己的銷售渠道,對茶產業的發展形成不小的制約。
和洋村已開始嘗試開發自己的銷售渠道,首先在山東、江蘇、湖南等地開辦了幾家茶莊,雖然規模還很小,但已初見成效。其次正籌備開發網上銷售渠道,目前已完成網頁製作。
3、同享優惠政策,鼓勵外地人到該村創業。為進一步壯大和洋村茶產業,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擬出台外地人來該村創業優惠政策,和本村村民同享政府優惠政策,與本村村民共享種茶制茶經驗、技術及市場等。

福建高山茶文化創意產業園

該項目位於大田縣吳山高速公路互通口,地處和洋村,占地面積約2000畝,總投資5.06億元,由福建新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泉州鑽石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是2013年省級在建重點項目和市級“10+5”重點跟蹤項目。
項目建設內容主要有:一是建設以茶文化展示交流、茶葉批發銷售為主要內容的茶文化廣場、會展中心、商業風情街,面積252畝;二是建設茶葉精深加工基地,占地面積110畝;三是建設商務會所星級賓館、茶葉種植加工體驗、生態旅遊度假為主要內容的休閒中心,占地面積約1700畝。
1、以茶產業為核心,進行功能定位。以“茶文化”為核心進行功能定位,建設集茶文化展示、茶葉產、供、銷等環節及相關產業鏈為一體的福建省茶產業綜合性示範項目。
項目建成後,能夠帶動福建邊遠山區農村的經濟發展,成為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此項目的建成將帶動閩中地區茶文化的傳播,成功打開閩中烏龍茶的內銷市場,將閩中地區發展成為福建的“第二個安溪”。
2、突出茶文化特色,配套項目建設。以傳統茶藝、茶道、茶的禮儀、精神等茶文化為特色,建設高山茶商業核心功能區、茶文化旅遊休閒體驗區、龍頭茶企加工區、茶鄉居住特色區,配套建設茶文化民俗廣場、茶葉會展中心、茶葉商務會所、茶葉批發市場、茶葉風情商業街、茶葉科研培訓基地、茶商、茶文化精品酒店。
3、深挖高山茶潛力,營造茶文化氛圍。依託吳山鄉臨近閩南的區位優勢和歷史文化優勢,以茶文化創意產業及茶文化生態體驗旅遊為主題,根據地形、地貌的特點,按照“生態化、功能化、差異化”的標準進行規劃設計,貼近自然,突出生態,是一個原生態的高山茶文化創意園,真正形成茶產業有規模、有人氣、有市場、有內涵的文化氛圍。

旅遊景點之大鼓山

大鼓山位於大田縣屏山和吳山交境處,離泉三高速吳山出口約7公里,是一處少為人知的風景勝地。因山形如“仙人抱鼓”而得名。在這裡,可以領略到黃山般的懸崖峭壁,華山似的侖脊山背,石林的麗姿,高原的風韻。坑口水庫碧波蕩漾,梓溪綠水九曲迥旋,原始森林陰森黑暗,起伏草原風光無限。
主景點是高山上一片上百畝的平坦草地。平地中央有一寺廟遺址,前有一小水塘。站在廟址上,坐向朝西,近處坑口水庫,波光粼粼;遠處青山重重,連綿起伏;來到西側鼓邊,懸崖萬丈,寒風陣陣,崖下深谷,古木蒼翠,有一片原始森林;深谷垂直至繞山的二O五國道,越過國道,翻幾座小山,便是中國混凝土碾壓第一壩的坑口水庫,在那兒泛舟釣魚,將是其樂無窮;逆水而上,在梓溪九曲之中,坐落著遠近聞名的林家祖祠。北側山脈環抱,險秀無比,大大小小的石筍若隱若現。南側孤峰獨尊,高達千米,十分峻俏。轉至東側鼓邊,是一條兩公里長、陡峭的侖脊;路邊石壁下,屹立著兩尊高約七、八米的石柱,像披甲的武土,挺直著腰身,日夜守衛著這唯一上鼓面的通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