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泥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泥路
元朝憲宗四年(公元1254年)設定和泥路(思陀,今紅河縣樂育),轄區內有半溪落恐部軍民萬戶、溪處部軍民副萬戶、納樓茶甸部軍民千戶等。隸屬於臨安(通海)廣西(瀘西)元江(元江因遠)等處宣慰使司,治所在寧州(通海)。
“和泥”就是哈尼,“和泥路”就是哈尼民族自治區域。範圍大致是今紅河縣全部、綠春縣及元陽縣一部分、建水縣及石屏縣少部分。
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撤銷原萬戶、千戶、百戶等軍事性組織,改設路、府、州、縣。和泥路轄思陀甸部(今紅河縣樂育)、落恐甸部(今紅河縣寶華)、溪處甸部(今紅河縣石頭寨)、鐵容甸部(今紅河縣牛多樂)、納樓茶甸部(今元陽縣馬街和建水縣坡頭)等。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將和泥路改置為和泥府,並從思陀甸里分化出瓦渣甸長官司(今紅河縣甲寅)。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和泥府併入臨安府(建水),並降級為思陀甸長官司,與原轄區內其餘甸長官司同級,都隸屬於臨安府。在明洪武年間,又從思陀甸長官司里再分化出左能甸長官司(今紅河縣寶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