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爾壁畫墓

和林格爾壁畫墓

1972年在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新店子鄉小板申村發現了一座東漢古墓,經過考古發掘,發現了大量壁畫,是目前為止全國發現的漢代壁畫最多、內容最多、榜題最多的墓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林格爾壁畫墓
  • 發現時間:1972年
  • 位置: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新店子鄉
  • 簡介:漢代壁畫、內容、榜題最多的墓葬
規格,價值,

規格

這座漢墓是由墓道、墓門、前室、中室、後室和三個耳室構成的具有六個墓室的穹廬頂磚室墓,曾經被盜掘,許多隨葬器具已不存在。經過清理,除一件“長宜子孫”殘銅鏡和殘碎漆器、鐵器外,有漢代陶器鼎、盤、罐、碗等共82件,墓室地面鋪有刻有“富樂未央子孫繁昌”的方磚,在墓門到各墓室四壁的磚面上,塗有厚度約一厘米的白灰,白灰表面繪有大量壁畫,經統計,共有46組57幅,面積達百餘平方米,榜題有250多項,約700餘字,通過這些壁畫和榜題可以了解墓主人和當時社會各方情況的多方面信息。
墓內前室、中室表現了死者的升遷歷程和官場生活,根據壁畫和榜題考證,這位死者是“孝廉”出身,曾被封為“郎”官,歷任過“西河長史”、“行上郡屬都尉”、“繁陽縣令”直至到“使持節護烏桓校尉”之職的官場經歷,畫面上繪有其各任的車馬出行圖、官府圖、糧倉、所經過的地方、各種宴會和受到褒獎等各種情景,較為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的官場生活,其中的死者在“使持節護烏桓校尉”任上的出行圖場面宏大,畫中有車乘十輛,各色馬匹129匹,文武官員、士卒、僕從128人,死者坐著三匹馬拉著的車,前呼後擁,耀武揚威。
後室和其它三個耳室繪有可能是死者晚年所居住的莊園的畫面,有勞動人民在其莊園內放牧、捕魚、狩獵、農耕、碓舂、釀造、廚役等勞動場面,而在後室南壁上所繪的莊園圖上密林環抱,莊園中長廊曲折、望樓、水井、穀場、馬廄、牛欄、倉稟、房舍、塢壁等建築錯落有致,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東漢時期地主莊園面貌。是所發現的漢代莊園資料中最為完整的,對研究當時的農業經濟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壁畫中的“離石場府舍”、“土軍城府舍”、“繁陽縣令官寺”、“渭水橋”、“居庸關”等各種建築物都是研究漢代的建築樣式、制度、用途、結構的重要資料,而在壁畫中的武城圖則反映出東漢時期位於邊疆地區的武城縣與當時內地的城市其布局是完全一樣的,對格林格爾地區歷史(此地區即是東漢武城縣故地)乃至內蒙古自治區城市歷史以及漢代的城市布局有著重要的資料價值。

價值

這座墓葬中具有現實主義和寫實風格的壁畫,是古代人民的勞動結晶,通過這些壁畫,使我們對東漢時期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其中涉及北方遊牧民族的部分,則反映了漢族與其它少數民族的交流與聯繫以及東漢在民族地區設定官吏和駐軍等情況,體現出自古我國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