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們的女兒談話》是王朔2008年的第一部小說,也是他復出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全書近21萬字,但超過20萬字的內容全是由兩位主人公無休無止的對話組成的。文中以“北京老王”對朋友方言的女兒咪咪方講述他與方言當年的故事為主要內容。實際上,無論是“北京老王”,還是“方言”,都是王朔自己的影子,王朔在回顧自己這么多年的思想歷程,尤其是四十歲“頹了”之後的這些年。在書中,王朔敢於披露自己的內心世界,敢於暴露自己的自私、懦弱、惡毒,思想上的彷徨、絕望、痛苦,並且帶有懺悔的意識,這在當代中國作家中是絕無僅有的。
基本介紹
- 書名: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 作者:王朔
- ISBN:9787020063031
- 類別:小說 > 情感
- 頁數:264
- 定價:¥26.00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1-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梗概,作品目錄,點評鑑賞,編輯推薦,相關版本,作者簡介,
內容梗概
一個叫做方言的人自殺死亡了,沒有人知道他自殺的原因。若干年後,方言的女兒咪咪方在國外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但對父親的自殺始終不能釋懷。於是她回國,找到方言生前的摯友老王。已值“風燭殘年”的老王,時隔三十多年後終於敞開心扉,向逝去多年的摯友方言的女兒咪咪方說出了她父親生死的謎底。小說隨著老王言不由衷、躲躲閃閃、矢口否認、百般詭辯而漸漸進入到隱秘的深處,由此揭開了一個人痛苦的內心生活和全部人生滋味。兩人的談話變得漫長而艱難。
作品目錄
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跋
點評鑑賞
《和我們的女兒談話》是一部挑戰讀者閱讀極限的小說,它沒有太明顯的情節,全是一場又一場的對話,看得人頭皮發麻、直起雞皮疙瘩。不過這本書里有很多東西是值得我們珍惜的,恐怕這也是王朔的本意。書中採用了許多反諷的語言,老王以自己當初是個寫字的為恥,乾脆失憶,而對現代都市生活的怪現象,也有一針見血的評說。或許王朔並非想講一個什麼故事,只是表達一種人生態度。如果你沒耐性讀完這本書,會失去一次看清人生的機會。
說句實話,《和我們的女兒談話》讀起來有點困難,既有文字表達的原因,也有思想主題的因素,讀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次艱苦的精神之旅。在這本書里,王朔跟你說死後世界的繁華,說前歷的種種,他愛過的人,他離棄的人,他經歷的種種慘烈和痛不欲生,他說上帝的模樣,天堂的變遷,宇宙是怎么創造的,階梯是怎么鋪就的。而對於“看不懂”他書的人來說,這無疑又是一次思想上的、精神上的考驗。
出版社有許多編輯表示,這將是一本挑戰讀者閱讀極限的小說,“看得人頭皮發麻、起雞皮疙瘩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對於王朔顛覆傳統小說創作規律的大膽舉動,成功運作了王朔《我的千歲寒》的出版人路金波表示:“我並不認為顛覆寫作是未來出版界的一種趨勢。相反,小說是虛構的藝術,所有不講故事的小說,最後都要面臨市場的風險、經受銷量的挑戰。”路金波稱,《和我們的女兒談話》最大賣點是王朔本人而不是這本小說,但是公眾對王朔高關注度與小說的銷量之間存在著事實上的落差,“王朔再紅,也不意味著他寫的每本書都會好賣”。
《和我們的女兒談話》才是一部真正的文學作品。雖然王朔在這裡沒有如他先前所說的“全暴露”了,但是其中的真性情伴隨他靈活的語言還是在持續流露著。這本書里,你還能看到一個在40歲時死過一次的“老王”,生者與死者的對話。作為當今最有分量也是最值得期待的漢語小說家,王朔一直不缺少讀者,但這也是這么多年來把他“慣”壞了的原因,你看《和我們的女兒談話》中張揚出來的一些關於金錢的矯情觀點就知道了,王朔沒能成為超級大師也是有原因的。很多人挑剔王朔,並非真的不喜歡、不關注這位作家,而是對之期望更高吧。正如王朔自己說的,他一直想寫一部沒有過的小說。 ——朱白
編輯推薦
全暴露了,我的隱秘經歷別後心情。如同在寂靜夜晚聽王朔本人聊駭,漸漸地,這談話就像一場針對靈魂的奔襲,不意間已抵達最不可測的深處。今天才發現,寫作對我來說是一個詛咒,每當我想換一種方式生活,不管我決心多大,跑得多遠,裝得多像——假裝是另一國人、文盲,最後還是會被逮回來,坐在桌子前,寫自己的各種妄想。
相關版本
《和我們的女兒談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年: 2008-1,頁數: 262
《和我們的女兒談話》,出版年: 2012-10,頁數: 300
作者簡介
王朔,我國著名作家,編劇。1958年出生,1976年高中畢業。其自謂:“身體發育時適逢三年自然災害,受教育時趕上文化大革命,所謂全面營養不良。身無一技之長,只粗粗認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種志大才疏之輩,理當庸碌一生,做他人腳下之石;也是命不該絕,社會變革,偏安也難,為謀今後立世於一錐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1978年開始創作,先後發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等中、長篇小說。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選集》等,他的早期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隊“大雜院”的成長經歷為素材,後來的小說則形成特有風格,對白通俗化又充滿活力,敘述語言則戲謔、反諷為主,對權威話語和知識分子的精英立場都有嘲諷,後進入影視業,電視連續劇《渴望》和《編輯部的故事》都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