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鎮(湖南省桂陽縣和平鎮)

和平鎮(湖南省桂陽縣和平鎮)

和平鎮隸屬於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清嘉慶年間,由古塘村曾氏劃一地,給李、張、朱、曾、歐陽姓開圩趕集,當時分成八股,互相間和睦相處,故取名和平圩,鎮以此去“圩”字為名。1950年為和平鄉,屬桂陽縣11區所轄;1958年成立和平公社;1984年改為和平鄉,1993年改為和平鎮。全鎮總面積114.47平方公里,耕地1606.7公頃,5129戶、19192人。 地處縣城西北部,東與雷坪鎮隔河相望,南鄰敖泉鎮,西與歐陽海鎮毗鄰,北接橋市鄉。人民政府駐和市村,距縣城36千米。

2011年末鎮人口2.2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004人,城鎮化率 22%。另有流動人口6750人。總人口中,男性11758人,占51.8%;女性10942人,占48.2%。14歲以下4663人,占20.5%;15~64歲的有16036人,占70.5%;65歲以上的2047人,占9%。2011年人口出生率13.57‰,人口自然增長率6.59‰。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9千米,總面積112.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0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和平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
  • 下轄地區:大源、小塘、蘭田村等
  • 政府駐地:和平圩
  • 電話區號:0735
  • 郵政區碼:424411
  • 地理位置:桂陽縣北部
  • 面積:112.5平方千米
  • 人口:2.27萬人(2011年末)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湘L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統計,經濟概況,農業,工業,財政金融,基礎設施,相關事件,

建制沿革

1949年,屬桂陽縣七區和平鄉。1956年,橋市鄉併入和平鄉。1958年,成立和平人民公社,同時析出橋市鄉。1983年,撤社,復置和平鄉。1993年,撤鄉,建和平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大源、小塘、蘭田、太坪、新鋪嶺、白杜、和市、郁豐、上蒼、石城、長城、瑤溪、西利、石碑、社門、下溪16個村民委員會,和和平圩1個居民委員會。設1個居民小組,161個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和平鎮位於東經112°13′26″~112°55′46″,北緯25°27′15″~26°13′30″。地處縣城西北部,東與雷坪鎮隔河相望,南鄰敖泉鎮,西與歐陽海鎮毗鄰,北接橋市鄉。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9千米,總面積112.5平方千米。人民政府駐和市村,電話區號0735,郵政編碼424411,距縣城36千米。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境內大部分為丘陵,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高度728米,最高峰是天子山楓樹坳,海拔1049米,最低處為瑤溪河,海撥321米。

氣候

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其特點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雨量偏少。1981~2010年平均氣溫17℃,一月平均氣溫3℃,最低氣溫-3℃,極端最低氣溫-8℃(2008年1月10日);7月平均氣溫28.5℃,最高氣溫43℃(2001年7月28日),平均氣溫年較差25℃。無霜期平均210天。年平均日照19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低溫等。旱澇出現機率72%,大旱大澇各為8年1遇。1998年7月5日降水160毫米,沖毀小型水庫1座,直接經濟損失16萬元。

自然資源

和平鎮礦藏有鐵、錳、鉛、鋅、銻、石灰石、花崗岩等,其中錳儲量2.1萬噸。森林覆蓋率達到66%以上。

人口統計

2011年末鎮人口2.2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004人,城鎮化率22%。另有流動人口6750人。總人口中,男性11758人,占51.8%;女性10942人,占48.2%。14歲以下4663人,占20.5%;15~64歲的有16036人,占70.5%;65歲以上的2047人,占9%。2011年人口出生率13.57‰,人口自然增長率6.59‰。

經濟概況

農業

和平鎮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主產稻穀、紅薯、烤菸、花生。大源村多杉樹、楠竹,白市一帶多楊梅和茶油,莜塘的李子聞名北半縣。
和平鎮擁有耕地面積2.27萬畝,人均1畝,其中水田0.13萬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水稻種植面積1.75萬畝,生產糧食0.7萬噸,人均308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烤菸、油茶、玉米、花生。2011年種植烤菸1.06萬畝,生產烤菸3.13萬擔;玉米6469畝,產量1890噸;花生2733畝,產量384噸。2011年,總投資過億元的8萬畝豐產油茶示範基地開發面積已達3萬畝。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02萬頭,年末存欄2.08萬頭;牛飼養量407頭,羊飼養量3897隻,家禽飼養量9.28萬羽。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012元。

工業

2011年工業總產值8800萬元。有工業企業87個。小塘李子、白市楊梅名揚縣內外,大源杉木、楠竹遠銷省內外。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551萬元。2011年末境內有金融機構1個,各類存款餘額1.7億元,各項貸款餘額7600萬元。

基礎設施

境內有古寺--常樂寺。民國20年,朱華新為首興建的船山學校在縣內頗有名氣。治所附近現設有縣辦第六中學和縣精神病醫院。

相關事件

和平鎮蝦落塘朱氏一族起源朱均琪公:鼎興堂奇,門頭彩樾三祖宗,藍田族聲遠,村口婺泉一脈流
朱氏祠堂大門上方的三個閥樾,這是寓意為:均賢公、均琪公、均玉公三位先祖所開基的三族。即後來清乾隆衡北灣塘一屆創修譜,所載為均玉、名玉、奇玉三公,是先輩創修譜時傳抄之誤。核對桂陽縣和平鎮鎮藍田村老譜,應將三位先祖名及排序更正為:朱均賢、朱均琪、朱均玉三公;或者為均賢、均聖(無嗣)、均琪、均玉四公。當地朱氏族譜的大臣上前奏報:“稟皇上,此地朱氏有三族”。帝問:“哪三族?”。隨臣即奏道:“有朱均賢、朱均琪、朱均玉三位先祖,是同胞兄弟各發脈一支,形成三族,來自婺源,其遠祖朱昭元是朱惟甫、朱惟贊、朱惟則三位同胞兄弟之父,與皇上共宗哪!”。武宗很清楚自己的帝王家史,祖上也是出自於婺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