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紀念碑(香港法定古蹟)

和平紀念碑(香港法定古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和平紀念碑(The Cenotaph),位於香港中環皇后像廣場,民國十二年(1923年)5月24日由時任香港總督司徒拔爵士揭幕,是香港首座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難者而正式建造的紀念碑。

和平紀念碑以細琢石塊修築而成,基座呈階梯形,上面部分採用壁階設計,逐漸向上縮窄,頂部為一長方形石棺,上面飾有石制花圈。和平紀念碑屬古典復興建築風格,採用考古和學術研究所確立的純羅馬及希臘式建築主義建成,外觀設計勻稱。和平紀念碑的設計看似十分簡約,但其實採用了古典主義建築優美典雅的風格。

2009年12月18日,和平紀念碑被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2013年11月22日,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和平紀念碑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平紀念碑
  • 外文名:The Cenotaph
  • 地理位置:香港中環皇后像廣場
  • 所處年代:民國十二年(1923年)
  • 保護級別:香港法定古蹟
  • 批准單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歷史沿革,主要建築,建築特色,歷史文化,設計原型,悼念活動,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民國十二年(1923年)5月24日,和平紀念碑由當時的香港總督司徒拔爵士揭幕。最初,和平紀念碑只刻有 “The Glorious Dead”的字樣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年份(即“1914-1918”)。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和平紀念碑刻上了“1939-1945”的年份,以悼念二戰的死難者。
1980年代,和平紀念碑側面再刻上“英魂不朽 浩氣長存”八個中文字,對應“The Glorious Dead”三個英文字,清楚表示和平紀念碑為紀念所有死難者,特別是為港捐軀的陣亡將士而建。

主要建築

和平紀念碑以細琢石塊修築而成,位於階式長方形花崗石地台中央位置,經由四條呈十字形的行人逕到達,四周的草地修剪整齊,並築有花崗石矮牆、柱子和欄桿。石碑上方刻有羅馬數字“MCMXIX”,代表1919年——《凡爾賽和約》簽訂的年份。
和平紀念碑的基座呈階梯形,上面部分採用壁階設計,逐漸向上縮窄,頂部為一長方形石棺,上面飾有石制花圈。紀念碑並無太多裝飾,只有基座和石棺的石制模塑、頂部和兩側的花圈雕飾,以及六枝永久固定的銅製旗桿。
和平紀念碑和平紀念碑

建築特色

和平紀念碑屬古典復興建築風格,採用根據考古和學術研究所確立的純羅馬及希臘式建築主義建成,外觀設計勻稱。
和平紀念碑的設計看似十分簡約,但其實採用了古典主義建築優美典雅的風格。紀念碑四面並不平行,如向上延伸,將會在離地面1000呎聚為一點。水平面為曲面,設計為圓心位於地下900呎的球體的截面。紀念碑採用希臘柱上微凸線的建築技術,令彎曲表面產生直線的錯覺。
和平紀念碑上的文字和平紀念碑上的文字

歷史文化

設計原型

香港和平紀念碑完全仿照倫敦白廳和平紀念碑而建。白廳和平紀念碑由埃德溫‧魯琴斯爵士設計,1919年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一周年而建,最初以木和灰泥修築而成。此後不久,英國當局鑒於市民十分重視這座國家紀念碑,遂決定建造一座永久而堅固的紀念碑。最後興建的和平紀念碑以波特蘭石灰石建成,於1920年揭幕。英國、加拿大、紐西蘭和百慕達等地多座戰爭紀念碑均採用白廳和平紀念碑的設計。

悼念活動

歷史上,香港每年都會在最接近11月11日的星期日(稱為“和平紀念日”),分別於香港動植物公園、皇后像廣場和聖約翰座堂三處地方舉行紀念儀式,但自1981年起已合併為一年一次的紀念活動,在和平紀念碑舉行,以悼念兩次大戰中的死難者。
1998年以後,和平紀念日的官方紀念儀式每年都會在重陽節於香港大會堂紀念龕舉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及高級官員亦會出席。此外,香港退伍軍人聯會繼續在和平紀念日當天於和平紀念碑舉行悼念活動。
香港老兵在和平紀念碑舉行紀念活動香港老兵在和平紀念碑舉行紀念活動

文物價值

和平紀念碑是香港首座也是唯一一座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難者而正式建造的紀念碑,體現了香港社會對兩次世界大戰中的死難者的悼念和追思。和平紀念碑已成為中環著名的地標,毗鄰舊最高法院及香港大會堂,是維多利亞舊城區歷史建築群的組成部分之一。

保護措施

2009年12月18日,和平紀念碑被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
2013年11月22日,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和平紀念碑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旅遊信息

地址:香港中環遮打道皇后像廣場。
交通:香港捷運中環站/香港站;乘坐電車(叮叮車)在皇后像廣場下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