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痴呆症

和平痴呆症

這個詞在日本興起,用來諷刺因“和平常態化”而喪失對國防安保的興趣和常識的人們。特別是2003年自衛隊出兵伊拉克、2006年朝核試驗、2012年 中日釣魚島主權爭議後,“和平痴呆症”徹底變成了日本人的自嘲用詞,與其相關的“一國和平主義”、“墓地和平”等名詞不斷湧入視野。日本右翼一直非常擔憂“日本民眾對於日本安全保障的漠不關心、反對擁有核武器的現狀”,稱這是“和平痴呆症”的典型症狀,並說政府有責任讓國民儘快擺脫這種“和平痴呆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平痴呆症
  • 外文名:Peace dementia
  • 特點武器出口三原則
  • 目的:平穩定路線
形成背景,擁核論,政府聲明,擁核論發展,擁核討論,各方關注,相關詞語,

形成背景

由於憲法第九條、武器出口三原則等等法律條文的約束,日本無法像其它國家一樣大力擴充軍備,只能走和平穩定路線。
如果“和平痴呆症”在民主黨執政時期還屬於民間的小眾用語,那自民黨重返政權後的渲染“中國威脅”、改組防衛省、設定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推動修改行使集體自衛權憲法解釋、增加國防預算等一系列動作,則是讓這個詞變成了日本的全民危機意識。

擁核論

政府聲明

2006年11月14日,日本政府首次就是否應該擁有核武器發表聲明,稱憲法允許日本擁有自衛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核武器。儘管自朝鮮核試爆後,日本朝野政黨高層和政府高官紛紛發表擁核言論,但大多被視為“民間討論”。這一次儘管聲明強調只是“從純粹的法理角度來看”,並且同時表示堅持“無核三原則”,但日本以政府名義首次公開宣稱擁核的合法性,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震驚和極大關注。

擁核論發展

擁核論在日本很早就出現過,但由於日本是當今世界唯一的核武受害國,日本人普遍有強烈的反核情緒,因此擁核論在日本國內並沒多少市場。朝鮮核試爆後,日本自民黨政調會長中川昭一2006年10月15日借題發揮,稱有必要討論日本擁核問題。18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再次公然表達相同觀點。他們的言論受到了日本國內輿論的嚴厲批評,一些在野黨甚至提出罷免外相,但被首相安倍晉三拒絕。安倍一方面說,擁有核武器並非日本的選擇,日本不會改變“無核三原則”,另一方面又稱不能封殺言論的自由。
此後,日本有關擁核的討論持續升溫。以前不太支持討論擁核問題的《朝日新聞》也開始刊登該報社論主筆若宮啟文與法國歷史學家托德的訪談錄,文章開頭就說明:這是一個刺激的議論,雖不意味著鼓勵擁核,但希望日本讀者用它進行一次“頭腦體操”。很多日本右翼軍事專家和學者也紛紛從幕後走上前台,大談日本擁有核武器的好處。

擁核討論

有觀點認為日本激烈討論擁核問題,有助於使日本民眾擺脫“和平痴呆症”。日本右翼一直非常擔憂“日本民眾對於日本安全保障的漠不關心、反對擁有核武器的現狀”,稱這是“和平痴呆症”的典型症狀,並說政府有責任讓國民儘快擺脫這種“和平痴呆症”。日本議員西村真悟在接受日本媒體的專訪中,聲稱“日本目前最大危機就是不把危機當作危機,並自認日本不可能面臨危機。戰後,日本人只知道賺錢,其他什麼都不管,盲目‘護憲’正好造就了把日本導向死亡的土壤。日本克服‘和平痴呆症’的第一步就是修憲,政府要有勇氣改變憲法,讓日本自衛隊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
一些右翼學者還稱,雖然日本政府表示不放棄“無核三原則”,但它又不是憲法,所以不是一成不變的。怎樣改呢?首先可以把“無核三原則”變成“無核二原則”,這些學者建議,日本可以不製造、不使用核武器,但應該擁有核武器,比如說服美國把核武器直接運到日本。
有分析認為,在明知不能很快擁有核武器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卻公開確認擁有核武器的法理可行性,這一方面是試圖加大自己在朝核問題上的籌碼,另一方面,其背後也隱含了日本近年來日益強烈的對增強自身武裝和增加干預國際事務能力的要求。在日本國內,呼籲拋棄戰敗國身份,做“正常國家”,放棄“和平憲法”的聲音不斷提高;對國際社會,面向美國和中國等審視或戒備的目光,日本試圖獲得更多對其擁有和使用軍事力量的認可。
有分析還認為,日本憲法確實沒有限制對核武器使用的條款,但此前日本官方從未公開表示日本擁有核武器“合法”。朝鮮核試爆一個多月來,日本國內 一直在為“是否應該討論日本擁有核武器問題”而爭論不休,這次日本政府聲明的立場,明顯對擁核派有利,從法律解釋確認的角度,不但使以前被視為禁區的核問 題討論在日本徹底解禁,甚至為日本未來開啟核武大門打開了一個試探性的小口。

各方關注

擁核論再次浮出水面,也引起了日本輿論的不安。《朝日新聞》評論稱,“日本要擁有核武器,必須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作為唯一遭受過核武攻擊的國家而呼籲世界徹底廢棄核武的立場將不復存在,將失去國際社會的信任。”
西日本新聞》也發表文章批評道:“如果遵守‘無核三原則’不是騙人的話,就不應該再進行有關擁核的討論。”
產經新聞》2006年11月15日以《日本有核開發能力?》為題,對日本短期內製造核武器的能力提出質疑。
美國《華盛頓郵報》2006年11月15日刊登了前一天對安倍的專訪,安倍表示,他將在6年內推動通過新憲法。修改憲法是為了讓日本擁有更強的防衛能力。他希望這會讓日本擁有“新精神”,他同時稱將堅持“無核三原則”,但是他不能阻止公民自由發表意見。路透社評論認為,安倍是為日本尋求擁有更強大的防衛能力。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日本問題專家劉江永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關於擁核的討論甚囂塵上的主要原因是要試探國際輿論,試探美國政策的底線。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還曾說:“日本擁核的討論好,這樣可以讓中國擔心日本擁有核武器,才能給朝鮮施加更多的壓力。”

相關詞語

戰爭不安症
在反對派兵伊拉克的聲音中,除了有懷疑伊拉克戰爭的正義性外,最多的憂慮還是圍繞在擔心自衛隊沒有齊全的防身武器和戰鬥經驗。這些聲音,正巧點中了日本保守派政治家的下懷。他們籌備多年推翻和平憲法,允許自衛隊攜武,成為普通軍隊的強硬政論,在目前都可說是一躍成為理所當然的政治行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