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中學(武威市和平鎮和平中學)

和平中學地處武威市城西南3公里處的中莊村。學校創建於1964年,原名武威縣繼抗國小,地址在今和平鎮大眾村三組的三家廟。1968年8月遷至現址,改名武威縣和平國小,修建土木結構教室8個,宿舍10間,其他用房5間。是年,學校成立革委會,貧管會代表進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平中學
  • 創建時間:1964年
  • 學生:227人
  • 教師:13人
學校簡介,教學成果,

學校簡介

1971年3月,將國小改辦中學,校名易為和平公社繼抗中學。時有教學班5個,學生227人,教師13人。1972年增設高中部,成為完全中學,初、高中實行“二.二”學制,當年招收高中學生97人。1972年開始,師生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1975年省上組織全省勤工儉學成果展覽,繼抗中學作為先進單位參展,成為全省學習的榜樣,在全地區掀起“學繼抗活動”。
1977年,貧管會代表退出學校。1978年,校名改為和平公社中學,撤消學校革委會,恢復校長建制,下設教導處、總務處、團總支、學生會等組織機構。1982年撤消高中部,成為三年制獨立國中。時有教學班11個,學生523人,教師24人。
1983年公社改鄉後,更名為和平鄉中學。1986年,撤區並鄉,校名改名為金塔鄉和平中學。1992年春,金塔鄉分設為金塔鄉、和平鄉,校名又改為和平鄉中學。1994年秋,增設政教處。1997年12月撤鄉建鎮,校名改為和平鎮和平中學。2001年8月因武威市更名為涼州區,學校又改名為涼州區和平鎮和平中學。
1987年修建磚木結構教室1幢4個。1991年修建磚木結構教室2幢8個,新建了校門。擴大校園面積4000平方米。1995年,修建磚木結構儀器室、實驗室各2個。1997年,修建磚木結構教室2個,會議室1個。1999年,投資10萬元,購置微機27台,建起了微機室。2001年下半年和平鎮政府投資60餘萬元,在原地址上新建了1幢三層、單面、磚混結構、面積1256.8平方米的教學樓。2002年教學樓投入使用。2003年5月投資3.5萬元,增購計算機6台、計算機網路改造升級。2003年投資2.8萬元建起了電教室。2004年4月投資5千元,又添增計算機1台,並實現了計算機室、電教室、部分辦公室計算機的聯網。
2001年以來,學校本著“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逐步硬化了除操場以外的全部校園。學校現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3279平方米,藏書1.2萬冊,有電子圖書400多片,教學儀器價值15萬元。固定資產150萬元。
現有學生909人,教學班級15個。教師44人,其中共產黨員10人。專任教師中中學一級教師12人,中學二級29人,中學三級教師3人。大學本科學歷的12人,占27.3%,大專學歷的31人,占70.5%,正在進修本科的22人。教師學歷達標率97.7%。

教學成果

在上級教育部門的領導下,學校堅持“德育為首、全面發展、培養素質、突出特長”的辦學宗旨,在上級教育部門的領導下,幾年來進一步明確辦學方向,很抓領導班子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會套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現代化的教師隊伍。很抓教學管理,使學校管理逐步走上了科學化、規範化的道路。學校根據學生實際狀況,持之以恆地把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觀教育放在首位來抓,堅持不懈地進行學習目的、學習態度教育,採取多種方法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自2002年以來升入城區高中的學生數量越來越多,2003年國中畢業生中有110名學生參加城區會考,有92人考取高中,升學率達83.64%。在體育工作方面成績也比較突出,。自1994年該校被原地區體工處定為業餘體育訓練點校,被原武威市文體局定為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以來,學校很抓體育工作,向原地區體育運動學校選拔輸送了大批體育苗子;再開展好校內體育活動的同時,積極參加上級教育、體育部門組織的體育比賽活動,多次獲獎,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重視藝術教育工作,十多年來,堅持舉行歌詠比賽、卡啦大賽、書法、繪畫、手工藝製作、文藝匯演等活動,培養了學生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品德和高雅的情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