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寨村民委員會是以駐地名稱得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寨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Hézhài Cūnmínwěiyuánhuì
- 性質:歷史地名
- 省份:安徽省
和寨村民委員會是以駐地名稱得名的地名。
和寨村民委員會是以駐地名稱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和寨得名,相傳清時,有和姓於此築土寨。 歷史沿革 1969年建和寨大隊,1984年...
六合寨村民委員會,以境內居民點“六合寨”名稱而派生命名。地名含義 “六合寨”指境內居民點的名稱,“村民委員會”指民眾自治組織。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設區,屬淅河區六合鄉管轄;1956年2月小鄉合併為大鄉,屬淅河區陳畈鄉管轄;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命名為陳畈四大隊,屬先鋒公社管轄;1958年11月屬淅河...
合寨是廣西宜州區一個比較偏遠的山村,位於宜州、柳江、忻城3縣(區)的交界處,全村有12個自然屯1052戶,人口4398人,其中壯族占95.3%,70%為山地。這裡是中國“村民自治”的發源地,中國第一個村民自治組織當年就產生於原合寨生產大隊的一個自然村——果作屯,合寨因而被稱為“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宜州區...
寨子村民委員會是雲南省地名,設立於1971年,廢止於2008年,以駐地“村”和職能得名。歷史沿革 1971年以前屬於龍河大隊,後分出為東瓜鎮寨子大隊,1984年為東瓜區寨子鄉,1988年為東瓜鎮寨子村委會,2008年青山嘴水庫整體搬遷後,剩餘的村劃歸永興村委會管理,現已無人居住,至今。地名含義 漢語地名。因村委會駐地...
人和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以境內人和寨得名。地名含義 此寨為清嘉慶四年艾、文、劉三姓合建,故名人和寨。村沿用其名。為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故設立人和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0年為中興鄉第二村。1958年為人和管區。1962年名人和大隊。1984年更名為人和村。2003年併入中興村,地名消失。
彭營村民委員會,以駐地地名及其職能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位於彭營而得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期,1949年3月屬於迎仙區韋寨鄉;1958年10月撤銷鄉鎮,屬迎仙人民公社,名為仁和寨大隊、韋樓大隊和彭營大隊;1983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屬迎仙區韋寨鄉;1986年6月更名為仁和寨村民委員會、韋樓村民委員會和彭營...
寨溝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因地理實體特徵、所處地理位置和職能範圍得名。地名含義 以境內龍山寨下一深溝,得名寨溝,村以此為名。同時為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設立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為千佛鄉9保,1950年為千佛鄉9村,1958年為江南(區)人民公社2管區1連,1961年為千佛人民公社寨溝大隊,1984年為...
後寨村村民委員會 後寨村村民委員會是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委會地處後寨,故稱後寨村。溫莊村村民委員會,即為溫莊村村民選舉產生的,可實現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歷史沿革 1977年屬石弓公社,1980年並至溫莊鄉,1992年並隸屬石弓鎮,2005年合併至溫莊村。
任寨村民委員會,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民委員會駐任寨莊,故名。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阜陽縣洄瀏區管;1952年12月屬阜南縣焦陂區牛寨鄉;1958年9月屬黃崗公社焦陂生產大隊;1961年11月建朱郢大隊和任寨大隊;1983年3月屬焦陂鄉朱郢村和任寨村;1992年4月屬焦陂鎮,張店村部分劃出成立吳小村;2006年...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第三條 中國共產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進行工作,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依照憲法和法律...
寨頭村村民委員會 寨頭村村民委員會,201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行使對寨頭村辦理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的職能,故名。歷史沿革 1961年為寨頭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時為寨頭村;2015年撤鄉合鎮時寨頭村撤銷。
因村委會駐地寨東村,並負責轄區內的村務管理工作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屬柳林公社,寨東大隊;1986年歸樂土區柳林鄉寨東村;1992年撤區並鄉,柳林鄉、阜廟鄉合併設立為柳林鎮,屬柳林鎮寨東村;2006年柳林鎮併入樂土鎮,屬樂土鎮寨東村民委員會;2006年由寨東村和耿廟村合併為耿廟村民委員會,寨東村地名消失...
侯寨村民委員會是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位於侯寨,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1949年3月屬黃嶺區;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屬黃嶺公社,為何窪大隊;1961年9月恢復區建制,屬黃嶺區黃嶺公社,為何窪大隊和侯寨大隊;1983年4月進行鄉村體制改革,撤銷人民公社,屬黃嶺區黃嶺鄉,為何窪行政村和侯寨...
平原寨村民委員會,以其境內的居民點“平堰寨”名稱而派生命名。地名含義 “平原寨”指境內居民點的名稱,“村民委員會”指民眾自治組織。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設區,屬淅河區管轄;1956年2月小鄉合併為大鄉,屬淅河區金屯鄉管轄;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命名為金屯九大隊,屬先鋒公社管轄;1958年11月屬淅河公社...
寨崗村村民委員會,以其標誌性地物和地勢特徵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曾有一趙寨,地勢較高,且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寨崗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原屬高皇鄉,1958年隸屬於火箭人民公社,成立寨崗大隊。1960年隸屬於高皇人民公社。1966年隸屬於高潮人民公社。1972年又恢復,隸屬於高皇人民公社。1983年隸屬...
1950年12月屬文華鄉第1村;1951年7月屬文華苗族自治鄉;1952年3月屬鴨寨鄉;1956年鴨寨、鴨坡等寨分別組建初級社,是年3個合建鴨寨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11月改稱鴨寨生產大隊,屬鴨寨管理區;1961年7月屬鴨寨公社;1984年5月改稱鴨寨村民委員會,屬鴨寨鄉;1991年9月屬鴨絨鄉;2001年由鴨寨村、...
寨里村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寨里村原名仁義村,1982年7月第一次地名普查時因地名重複原因改為寨里村。根據平政函【2016】100號《平江縣人民鎮府關於同意瓮江鎮建制村合併調整的批覆》,將寨里、仁勝兩個村合併為一個村,新村命名為仁勝村。地名含義 寨里村原名仁義村,1982年7月第一次地名普查時因地名重複原因...
交界村民委員會,1949年設立,200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村民委員會駐交界村,故得名交界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至1952年屬沁源縣第五區,1953年至1955年屬沁源縣第五區大柵鄉,1956年至1957年屬沁源縣古寨鄉,1958年至1983年屬沁源縣王和公社,1971年王和公社劃歸介休縣,屬介休縣,次年復歸沁源縣...
寨坪村村民委員會 寨坪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根據其所處地理位置和工作職能得名。地名含義 因此村以前有個出名的高坪寨,故名寨坪村。同時為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設立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97年得名。2002年12月,涪府函〔2002〕321號批准撤銷寨坪村,併入莊子村。
何家寨村民委員會,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6.50公里, 國土面積10.19平方公里,海拔1540.00米,年平均氣溫17.50℃,年降水量1700.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668.00畝,其中人均耕地0.61畝;有林地14141.00畝。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92戶,有鄉村人口794人,其中農業人口744人...
喬寨村民委員會,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民委員會駐合鄭寨莊,故名。歷史沿革 1961年建隊於宗郢和喬寨,1984年隊改村,為宗郢村和喬寨村,屬大同鄉。1992年4月撤區並鄉由大同鄉、安崗鄉、姑嫂廟村、田坡村合併成曹集鎮,屬曹集鎮。2006年10月由宗郢、喬寨合併為大同村民委員會至今。
前寨村民委員會 前寨村民委員會是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位於前寨而得名。歷史沿革 該村解放初期1949年至1958年屬黃嶺區,1958年建周橋人民公社前寨大隊和張營大隊,1984年改為張營鄉張營村,1986年改村民委員會。2006年前寨村和張營村合併為張營行政村,並設定村民委員會。
壩法村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鎮社合一、撤鄉建社,建立壩法生產大隊;1984年5月,冊亨縣進行機構改革,實行政社分開,建立壩法村,成立壩法村民委員會。地名含義 布依語“壩法”指一份好田,水稻茂盛,糧食飽滿...
南於寨村民委員會是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位於南於寨,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老集史稱驛口,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清鹹豐年間曾設潁州二府文武衙門,統轄36集48寨,是當時文明百里的物資集散地。抗日戰爭時期,阜臨太中心縣委在此設立地下聯絡站。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逐鹿中原,千里躍進...
戴寨村民委員會是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位於戴寨,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期,1949年3月屬滑集區高寨鄉,1958年撤銷鄉鎮,屬高集人民公社,名為高集大隊、閘口大隊和戴寨大隊,1983年命名為高集行政村,1986年改名為高集村民委員會,1992年撤區並鎮為滑集鎮,2006年8月戴寨村、高寨村...
魏寨村民委員會是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民委員會駐魏寨莊,故名。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阜陽縣王化區公橋鄉,解放後設公橋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公橋人民公社;1961年建隊於阮城和魏寨,原屬地城區;1979年劃歸為方集區;1984年隊改村,叫阮城村和魏寨村;1992年撤區並鄉時將公橋鄉、胡樓鄉和...
安寨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以所處地理位置、所屬行政區域和工作職能得名。地名含義 清初,安姓居民在此建寨居住,名安家寨,因村委會駐地安家寨,得名安寨村。同時為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設立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1年名6村,1961年建立公社名紅旗大隊。1966年名農綱大隊。1981年10月經縣政府批准,更名安...
岳寨村民委員會,2002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清鹹豐年間,為防匪患,孟家道溝和其他村莊聯合在此築寨,因寨主姓岳,故名岳家寨。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設立岳家寨行政村,設村長1人,委員1人,財糧1人。1954年8月成立岳家寨農業生產合作社管理委員會,設社長1人,副社長2人,治保主任1人,民兵連長1人,會計1人。
合掌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因所處地理位置和職能範圍而得名。地名含義 明朝末期,因寨址山形似兩手相合,故而得名合掌寨,村以合掌為名。同時為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設立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為華中鄉16保,1950年為華中鄉16村,1958年雲集(區)人民公社8管區1連,1961年為華中人民公社福勝大隊,...
鄭小寨村村民委員會是根據中發[1983]35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行政設分開建立鄉鎮府的通知》,將生產大隊改稱村民委員會,設立鄭小寨村村民委員會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鄭小寨,且負責轄區內村務管理工作而得名。鄭小寨村村民委員會,即為鄭小寨村村民選舉產生的,可實現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