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準繩·幼科》卷四。具有除痰,理氣,止嘔之功效。主治小兒中焦停寒或夾宿食,痘瘡欲出未出而吐利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中散《準繩·幼科》
- 出處:《準繩·幼科》卷四
- 功用:除痰,理氣,止嘔
和中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準繩·幼科》卷四。具有除痰,理氣,止嘔之功效。主治小兒中焦停寒或夾宿食,痘瘡欲出未出而吐利者。
和中散,拼音Hé Zhōnɡ Sàn,是主治小兒脾胃不和,嘔逆噁心等症狀的藥物。散方一拼音:Hé Zhōnɡ Sàn處方:厚朴(去皮、姜炙)六兩,白朮三兩,乾姜(炮)、甘草(炙),各二兩。製法:上為末。功能主治:治小兒脾...
清暑和中散是由黃連、香薷、厚朴等材料組成的中藥方劑。【組成】黃連(酒炒)1兩,香薷(淨穗)2兩,厚朴1兩,白扁豆(炒)4錢,豬苓1兩5錢,澤瀉1兩5錢,白朮7錢,赤茯苓(去皮)7錢,木通(去皮)1兩,滑石1兩5錢,枳殼(...
加味和中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壽世保元》卷八。具有益氣健脾,化痰息風之功效。主治小兒脾胃虛弱,目偏喜開,痰滯咽喉,口鼻氣冷,面青,涎流口角,手足徐徐抽搐等慢驚風。組成 人參、白朮各一錢(3g),白茯苓(去皮)、陳皮、全蠍(...
和中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幼科》卷五。主治小兒痘疹,虛吐不止。組成 人參、茯苓、甘草各五分,白朮、半夏各八分,陳皮、藿香、砂仁各一錢。用法用量 上用生薑,水煎服。主治 小兒痘疹,虛吐不止。附方 名稱:和中...
和中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活幼心書》卷下。具有和胃氣,進飲食,悅顏色,理風痰之功效。主治小兒久病才愈,面黃清瘦,神昏氣弱,脾胃未實,食物過傷,停飲生痰,留滯中脘,耗虛真氣,或成吐瀉。組成 人參(去蘆)、白扁豆(炒,去...
和中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閻氏小兒方論》。具有和胃氣,止吐瀉,定煩渴之功效。主治小兒腹痛吐瀉,煩渴厭食。組成 人參(切,去須,焙)、白茯苓、白朮、甘草(銼,炒)、乾葛(銼)、黃芪(切,焙)、白扁豆(炒)、藿香葉各等分。用法...
和中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準繩·幼科》卷四。具有除痰,理氣,止嘔之功效。主治小兒中焦停寒或夾宿食,痘瘡欲出未出而吐利者。組成 厚朴(薑汁制炒)一錢半,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乾薑(炮)、甘草(炙)各六分。用法用量 加生薑...
敗毒和中散藥物組成是連翹7分(去心,研碎),防風7分,荊芥7分,黃連1分(不用酒炒)等,主治發熱1日,即見痘苗。敗毒和中散-《痘疹傳心錄》卷十九 【來源】《痘疹傳心錄》卷十九。【組成】,牛蒡子7分(揀淨,炒香,研碎)...
敗毒和中散,中醫方劑名。出自《痘疹傳心錄》卷十九。具有清熱解毒疏利之功效。主治發熱一日,即見痘苗,極痘稠密,大熱蒸蒸,煩躁昏沉,不省人事,唇焦口渴。組成 連翹(去心,研碎)七分,防風七分,荊芥七分,黃連(不用酒炒)一...
固脾和中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幼科釋謎》卷六。具有和胃,止吐瀉,定煩渴,止腹痛之功效。主治小兒脾胃素弱,復傷生冷,致傷食瀉,大便不聚而瀉,或因母食生冷肥膩而作瀉,面唇俱白,瀉稀而少,或如敗卵臭,身形瘦黃者。組...
固脾和中散,中藥方劑,用於和胃,止吐瀉,定煩渴,止腹痛。主治小兒脾胃素弱,復傷生冷,致傷食瀉,大便不聚而瀉,或因母食生冷肥膩而作瀉,面唇俱白,瀉稀而少,或如敗卵臭,身形黃瘦者。方劑名稱 人參固脾和中散 方劑組成 人...
出處:《袖珍小兒》卷二為《直指小兒》卷一“和中散”之異名見該條 功用:和胃氣,止吐瀉 名稱:和中湯 組成:厚朴(去皮,姜炙)六兩,白朮三兩,乾薑(炮)、甘草(炙)各二兩 用法:上為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盞。生薑二片,...
薑糖飲有止嘔吐,除風濕寒熱,發汗解表,和中散寒。適用於風寒感冒、發熱頭痛、身痛無汗者。民間做法 【原料】生薑片15克 蔥白適量 紅糖20克 【製作】生薑洗淨,切絲,放入杯內,以沸水沖泡,蓋浸5分鐘,再調入少量紅糖,應有足夠的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