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命名遺址
- 類別:一種命名方式
- 範圍:考古遺址
- 研究對象:古人生活遺蹟和遺物
命名遺址指考古遺址中,被作為整個史前文化的名稱的遺址。形成原因被選為命名遺址,通常其文物的發現數量較大、較具代表性、發掘的時間較早,或是該類史前文化是因該遺址的發掘調查而確定。大多數史前文化都是以命名址遺的名稱來作為名稱...
遺址為文物,屬於文化古蹟。用於命名整個史前文化的遺址,被稱作命名遺址。詞語 詞目:遺址拼音:yízhǐ 基本解釋 古人遺留下來的城堡、村落或寺廟等建築基地。古城遺址 英語:ruins;relics 詳細解釋 亦作“遺阯”。指年久被毀的建築物所在的地方。晉王嘉《拾遺記·前漢下》:“今台無遺址,溝池已平。”唐劉禹錫《...
良渚遺址是“良渚文化”的命名地,它的發現對研究長江下游地區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1996年11月,良渚遺址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良渚古城遺址是人類早期城市文明的範例,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此次申遺成功,標誌著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國際社會...
三星堆遺址,原名興古遺址,後以三星堆首先發現大面積文化層並多次正式發掘而命名,位於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鎮鴨子河南岸,是新石器時代至商周的蜀文化遺址。三星堆遺址總面積約12平方千米,年代距今4800—2800年左右。三星堆遺址以夏商時期三星堆古城為主體,依託鴨子河,橫跨馬牧河,形成經東、西、南三面城牆及北例...
經測定,藍田猿人距今約115萬~110萬年,按照國際學術命名規範,被命名為直立人藍田亞種。大地灣遺址 在天水市秦安縣城東北45公里處的五營鄉邵店村東。大地灣是一處距今8000年—4800年的史前遺址。它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發現的最早的遺址,比廣為人們所知的河南澠池仰韶村和陝西西安的半坡村遺址都要早。2006年發掘工作的...
寶山遺址,在1990年3月19日被西北大學文博學院教授趙叢蒼率領的考古小組發現,先後發掘出灰坑、居址和墓葬等物,出土了新石器時代大量石器、陶器和部分商代青銅器、骨器等文物。寶山遺址被認為是迄今長江、漢江流域發現遺存最豐富的商代遺址之一。學界將寶山遺址作為一支獨立的考古學文化,命名為“寶山文化”。2013年3月5...
仰韶村遺址(Yangshaocun Site),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鎮仰韶村南部的緩坡台地上,是新石器時代遺址—仰韶文化的命名地。由於仰韶遺址的發掘,確認了中國石器時代的存在,影響巨大,意義深遠,遂將在黃河中游廣大地區發現的同類史前文化遺存命名為“仰韶文化”。仰韶村遺址面積約30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達4米...
辛店遺址是辛店文化命名地,內涵豐富,保存較好,對研究青銅時代西北地區的社會面貌及當時與中原地區的文化聯繫具有重要意義。保護措施 2013年3月5日,辛店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定西市馬家窯辛店寺窪遺址保護條例》由定西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於2023年6月...
民國十二年(1923年),師丹斯基再次來到周口店遺址進行發掘,發掘層位相當於第4層和第5層下部,堆積中發現1枚人牙齒化石 [5]。 民國十五年(1926年),對民國十二年(1923年)出土物進行整理,並將北京猿人遺址發現的2枚人類牙齒化石命名為“北京人(Peking Man)” [5]。 民國十六年(1927年)3月27日—10月18日,由瑞...
階道鋪有蓮花方磚,這是其他遺址所少見的。從出土遺物可知屋面除用黑色陶瓦外,也用琉璃瓦,兩層台基均安有望柱、構欄、螭首,並繪有紅、藍、綠色。與麟德殿相匹配的大殿還有三清殿、清思殿、大福殿、紫蘭殿、宣政殿等。麟德殿大約建於唐高宗麟德年間,故以“麟德”命名。其位置在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
2013年3月5日,城河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1983年,城河遺址被發現,命名為“草家灣遺址”。2006年,更名為城河遺址。2012年11月~2013年1月,經國家文物局、湖北省文物局批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荊門市博物館、沙洋縣文物保護中心...
2021年3月26日,入選“2020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名單。2021年4月13日,雙槐樹遺址入選“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21年10月18日,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考古歷史 1984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時發現該遺址,起初按照遺址發現所在地命名為“灘小關遺址”,後發現其僅為遺址的一部分,於是重新命名為“雙...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西北郊小屯,因其坐落在“殷墟宮殿區”而命名。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是中國考古學的誕生地,甲骨文發祥地,又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和首批全國旅遊景區全國青年文明號,屬歷史遺址類型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簡介 宮殿區馳名中外,為世界文明古國中占有...
宗日遺址,初命名為兔兒灘遺址或托勒台,又命名為宗日文化,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巴溝鄉團結村,是新石器時代遺址。宗日遺址於1982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首次發現,起初命名為“兔兒灘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古遺址。1994~1996年,青海省文物管理處對該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清理出墓葬、...
2010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龍游文化部門正式將該遺址命名為青碓遺址。據悉,青碓遺址年代距今約9000年,是龍游縣境內年代最久遠,同時也是我省境內保存最完好的新石器時期遺址,青碓遺址比河姆渡文化提前了2000年,比良渚文化提前了4000多年。另據專家研究,根據青碓遺址的文化遺存,甚至可以大膽推斷:龍遊人可能是...
1985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夏文考古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9屆會議報告,1998年遺產保護狀況報告。遴選依據標準(iii):以南美洲一個古代文明名字命名的夏文考古遺址,是秘魯安第斯山脈早期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在建築、...
崧澤遺址下層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的村落遺址,在下層村落遺址中,發現了古人使用的石斧、玉和夾砂紅陶釜陶爐簞以及泥質紅陶豆和盆等器物。歷史文化 崧澤文化 崧澤文化是中國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新石器文化,崧澤文化的命名主要根據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兩次發掘的成果而於1979年定名。分布範圍以太湖平原為中心,西起鎮江...
一、吳城遺址的考古發現 (一)吳城遺址的發現與發掘 (二)吳城遺址發掘的意義 二、吳城文化研究的初步發展 (一)吳城文化的命名 (二)吳城文化遺址和墓葬的大規模調查與發掘 1.樟樹築衛城遺址 2.樟樹吳城遺址 3.德安石灰山遺址 4.九江神墩遺址 (三)吳城文化鑄銅石范與青銅器的零星發現 1.鑄銅石范的...
石峁(mǎo)遺址,是中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2006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初步判斷其文化命名為石峁類型,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石峁遺址是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視窗,可能是夏早期中國北方...
1930到1931年,考古界對龍山鎮城子崖遺址進行了發掘。上層為東周時期的文化遺存,下層首次發現了一種以磨光黑陶為顯著特徵的新石器時代遺存,最初稱為“黑陶文化”,後以遺址命名為“龍山文化”,現在專稱為“山東龍山文化”。山東龍山文化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續是岳石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在公元前...
1996年11月20日,尼雅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10月18日,尼雅遺址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1月,英國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找到了尼雅,並將此遺址命名為“NIYASITE”(即尼雅遺址)。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美國人亨廷頓涉足此地。...
50至6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遺址不斷開展調查和試掘。1980年後,三星堆考古進入系統發掘和研究階段,“三星堆文化”命名。1986年,兩個祭祀坑的發現“一醒驚天下”。隨著考古工作的推進,城牆、大型建築基址等重要遺存發現,三星堆古城格局逐漸明晰。2019年以來,六個祭祀坑的發現再次引起廣泛關注。百年逐夢,矢志...
遺址發掘面積約13000平方米,發現倉儲遺存、房屋基址、道路、河道、灰坑、水井等各類遺蹟440餘處,出土以龍泉青瓷為主的文物150餘噸,證明了太倉是元明時期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之一。據文獻記載,此處原有一條古河道樊村涇,遺址分布於樊村涇東西兩岸,且主要文化內涵時代為元代,故命名為太倉樊村涇元代遺址。2018年樊村涇...
石家河遺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數百萬件陶器以及數以萬計的陶塑,石家河玉器工藝水平代表了史前中國乃至東亞地區玉器加工工藝的最高峰。石家河遺址及由它命名的石家河文化代表長江中游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對於廓清中國上古史中的迷霧,探討多元一體民族國家的形成有著重要意義。1996年11月20日,石家河遺址被...